大洋电机:氢燃料电池产业中的下一个宁德时代!在庞大的氢燃料电池产业中,有哪些公司会成为此行业的下一个宁德时代?本人觉得大洋电机可以备选之。
大洋电机股份以电机及驱动系统为主业,拥有“建筑及家居电器电机、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系统、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氢能发动机系统以及车辆旋转电器”等产品,通过开展氢燃料电池模组生产及氢能储运等一系列的业务拓展,公司已初步形成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战略布局。目前,大洋电机已在上海、湖北、山东等地设立了氢燃料电池的生产基地,其燃料电池系统在2017-2018年均有实现销售。 从产业链角度看,大洋电机重点布局中游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上游氢能产业链的储运环节也有涉足。大洋电机通过投资巴拉德,获得燃料电池模块技术转让及授权后,氢能之路正式铺开,先后成立武汉大洋电机和通洋氢能进行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的生产和研发,上海则依赖上海电驱动。此外,大洋电机通过投资Hydrogenious,布局有机液态储氢领域。 自2018年以来,大洋电机依靠国际领先的燃料电池技术,以及不断扩大的氢能产业项目制造、管理经验,并成功将氢能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下游整车厂初步通过建立合资公司的形式绑定了中通客车。至此,大洋电机已初步形成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闭环。
大洋电机全资子公司上海电驱动好牛的样子。 2018年大洋电机全资子公司上海电驱动氢燃料电池装机量第一 据OFweek报道:OFweek产业研究院统计合格证及2018年有效推荐目录车型配套燃料电池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1619辆,由氢燃料电池汽车带动的燃料电池需求量为50.91MW,同比2017年增长54.27%。 数据显示,2018年度共计23家燃料电池企业为1619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配套服务,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国鸿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装机数量占据前三位,达38.60MW,占总装机量比重为75.83%。 600台深圳牌照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将于近期投入运营
关键词: 氢燃料电池 加氢站 氢能 电力现货市场模拟实战(第一期)4月11日-12日 北京 储能产业发展蓝皮书 2019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大会·4月18日-19日·无锡 目前,以新能源运输系统为主体的绿色物流体系,正逐渐成为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之下,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物流车,正迎来大发展时期。
2019年3月5日,高工氢电与广州氢松用车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氢松用车”)多位高层管理者及业内专家,就当下氢燃料电池车和加氢站的运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参观了氢松用车旗下控股子公司深圳宏旭新能源汽车运营有限公司将于近期投入运营的燃料电池物流车。这批车辆均为深圳牌照,将提供深圳至佛山、深圳至中山的专线物流服务。
高工氢电了解到,氢松用车为春阳资本控股的公司,春阳资本是国内领先的氢能燃料电池行业基金管理及股权投资机构,近年来在氢燃料电池产业有较为深入的布局。
据悉,该批车辆搭载的是由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子公司上海电驱动提供的燃料电池发动机,同时配备3个35MPa的储氢瓶,单车加满氢气后可持续行驶320公里。
氢松用车董事长陈麒介绍道:“在此次参观现场的600台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目前已上完深圳牌照并获得车辆营运证,将于近期正式投入运营。运营初期,将借助中山和佛山两地现有加氢站进行氢气加注,待深圳加氢站建设完成并运营后,将实现三地加氢。”
与此同时,陈麒就目前燃料电池车的运营成本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表示,对于氢燃料电池物流车的运营而言,导致成本过高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燃料电池系统成本过高,一是加氢站的储/运氢成本过高。 中国氢能战略联盟成立,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 目前的氢能源已经被视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新型能源,人们对氢能源的兴趣从2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各国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氢能的广泛研究,尤其是在交通工具的使用上。我国也早在长征2号、3号火箭飞天时就已经使用液氢做燃料,利用氢能代替柴油,用于铁路机车或一般汽车的研制也十分活跃。由于具备高效能、零排放、低噪音、可持续发展等诸多优势,氢能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和认可。 目前针对氢燃料电池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开发高能量密度的膜电极,而在高能量密度的膜电极制备方面,中国尚未实现大规模生产。并且,当前的氢燃料电池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氢能的提取、氢能源的运输,制备好的氢能源的储存问题、加氢气过程加氢站的建设和布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在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依然受到外界质疑的情形下,为鼓励和支持氢能源的发展,中国氢能战略联盟于2018年2月成立。 2018年2月11日,在科技部、工信部等多部门指导下,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17家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联盟成立后,将加强产业化及市场协同,统筹指导联盟成员在氢能利用技术、安全技术、技术标准上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氢能和氢燃料电池在国防、分布式能源、氢动力汽车、储能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中国氢能社会的构建。 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大会上表示,要规划建设氢能生产、储运和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制定氢能供给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技术路线和规划,支撑燃料电池汽车在大规模商业化的应用。在战略联盟的成立下,如今我国的氢能源发展战略,已经上升到了国家能源战略的位置。
中国氢能源发展:有望迎来朝阳 我国的氢能源的发展比起日本、欧洲等国家来说,其实不算很早。但中国的氢能在世界上却有一定的地位,首先从氢气的产量上来讲,我国是世界第一大产氢国,年产大约1000多万吨的氢气。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制氢工厂就在我国的鄂尔多斯,采用煤来制氢,一年能够生产18万吨氢气。另外,和日本一样,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储氢材料产品国。中国和日本两国几乎包了全世界金属储氢材料的生产,而且中国的销售量比日本还要大。产量第一,储氢材料产销量第一是目前我国在氢能发展方面取得的两大成就。 近几年来,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及企业已经投入巨大的资源来发展氢能经济,尤其日本已经制定氢能经济路线图。而欧美、日韩等国家将氢能应用到汽车领域的技术也属于全球领先水平。然而目前中国的氢能在汽车领域的技术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距离产业化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尽管当前我国的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技术条件还不够成熟稳定,依然处于研发设计阶段,但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重组成立的大型中央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目前年产超过 400 万吨氢气,已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以此来看,中国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氢能产业已经从概念层面,有望转变到实现蓝图的层面。 《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路线图》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将取得重大突破。其中,以能源形式利用的氢气产能规模将达到720亿m3;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燃料电池车辆达到10000辆;氢能轨道交通车辆达到50列;行业总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从产业规划来看,我国的氢能发展产业,有望从黎明产业迎来曙光,成为最具发展实力的氢能第一大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