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最早提出了病名,并指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 自此以后,腹痛论治或从寒热,或从虚实,或气滞血瘀,或痰湿水饮,或从虫积,论治越来越细,方药越来越多,难免纷繁,反失大要,试粗论之。 帝曰:愿闻人之五脏卒痛,何气使然? 岐伯对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举痛论总共举了十四种痛,13种属于寒,1种为热结闭塞不通而痛。总之,疼痛原因不在乎不通和不荣,二者常互为影响。不通则局部壅滞为实,而附近多有失荣处;不荣则局部失养为虚,亦有因虚而不通之处。所以,凡是能导致经脉气血不通不荣的,都能引起疼痛。治疗上,也就无非是解除或远离这些致病因素。 临床腹痛常见之因:可以用(寒、热、虚、实)概之,但常常相互错杂,虚实寒热互见,相互转化。治疗时也需要分清主次。 不通(寒邪内阻,饮食积滞,肝气郁滞,淤血停滞,寒湿痰饮),常用方药如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丸;枳实导滞丸承气汤温脾汤;小柴胡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桃核承气汤,温经汤,下淤血汤,少腹逐瘀汤;厚朴温中汤香砂六君子等。 不荣(中虚脏寒),代表方为小建中,黄芪建中汤。 其余如黄芩汤,葛根芩连汤,芍药汤,桃花汤,大黄牡丹汤,枳实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都可以对证治疗腹痛,就是因为腹痛寒热虚实夹杂的缘故。 总之,腹痛还是痛,痛无非不通不荣,临证之时,结合四诊,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