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的传说以及唐诗宋词中的清明

 薛白袍 2020-08-04

清明节来了,最高兴的大约是街上刻碑的和卖茶叶的。

我曾经有个邻居,是个卖殡葬用品的,一天天生意清冷,但是一年只有一个季节是最忙的,就是清明前。

清明节是人们给先人立碑的日子,每到清明前一个多月,我的这位曾经的邻居都会忙碌起来,每天都开着电动雕刻机在石碑上刻啊刻的,据说他忙碌这一个多月,也抵别人做多半年生意的了,也算是典型的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生意。

清明节立碑,清明要隆重的祭祀逝世的祖先,不过除了这些清明节还是很多喜欢品茶的人的节日。明前茶是最好的茶叶之一,清明前采摘的茶叶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极品。

我微信和qq上曾经加过很多卖茶的小姐姐,她们本来生活幸福快乐,过着无忧无虑的白领生活,月收入五千以上据说都是中等收入人群了。

但是每到清明前后,她们的生活都会发生巨变,原来她们清明前后都会回老家看望家里的老人,一般是看望爷爷和外公,但是很不幸她们回到家就发现爷爷或者外公在采摘茶叶时不慎摔断了腿,她们于是义无反顾的挑起家庭重担,帮助爷爷或者外公卖茶。

她们亲自采茶,亲自炒茶,亲自卖茶,然后亲自发信息希望我这样陌生人能成全她们的爱心。

小姑娘显得楚楚可怜,很让人疼惜,但是一个小姑娘发生这种事让人同情,而数个小姐姐拿出来几乎一样的人生剧本,这事儿只能让人疑惑地提醒一句说:兄弟,你们的剧本该升级了。

清明是怀念祭奠故去的人,这种怀念也许始于春秋时期,由重耳烧死介子推开始吧。

传说春秋时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大臣狐偃介子推等人随侍左右,晋文公元年,重耳结束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活,回国夺取王位。

路过黄河时,跟随重耳受了十余年,眼看着苦尽甘来的大臣们向主公要承诺,重耳表态自己会苟富贵勿相忘,赏赐了大臣狐偃五块玉璧,介子推和狐偃一直不和,看他理所当然的收下主公的玉璧,认为他这种行为无异于盗人之财,介子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给主公吃的人啥都没要,你狐偃凭啥要五块玉璧?由于耻于和他为伍,后来介子推就隐居到绵山,奉养老母不再出世。

重耳成了晋文公,江山坐稳,犒赏当年追随自己吃苦受累的大臣们,发现没有给自己搞肉吃的介子推,于是派人去找,后来有人发现介子推隐居在绵山,但是听说重耳要赏赐他,介子推干脆躲进山里不再出来。

绵山很大,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于是有人给重耳出主意,咱放火烧山吧,只烧三面,留一面不点火,这样介子推肯定会从没有火的那一面跑出来。

重耳一听,这主意好,整。

于是大火点起来,但是烧了很久也没看见介子推跑出来,后来火熄灭了,人们进山搜寻才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已经死在一棵树下。

重耳很伤心。

规定每年介子推去世这天都不点火做饭,吃冷食物纪念介子推,是为寒食节,寒食节是清明前一天。

唐朝韩翃写过一首叫《寒食》的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有人说这首诗讽刺了寒食节百姓禁灯火食寒食,但是皇宫里的那些贵族们却可以公然点火,还点那种很名贵的蜡烛,这讽刺了只需皇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傲慢。不过这有点过度解读,韩翃这首诗后来被唐德宗发现,很喜欢,封他为:驾部郎中知制诰。

可见人家皇帝老大人就喜欢这种不公平。

在唐朝,清明更多的是一个春游踏春的季节,清明时节,桃花也开了,树叶也绿了,心情也好了,正适合踏春游玩。

唐朝人尤其喜欢踏春赏景,喝酒聚会,正所谓赏花赏月赏秋香,是人生一大乐事。

比如清明时节就有人请孟浩然喝酒赏桃花,但是这个人却不是秋香也不是姑娘,而是一个姓梅的道人,这首诗叫《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落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

唐朝人好修仙,和李白孟浩然都和道士们来往频繁,看看桃花,讨论一些长生之道,然后喝的半醉后,就真的成了神仙了。

唐诗中写清明的诗最好的当然是杜牧,杜牧的那首被称为压卷之作的《清明》可谓妇孺皆知: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其实不是怀念先人,祭奠亡灵的诗,欲断魂也只是被纷纷的雨淋湿了身体,觉得有点冷的料峭的欲断魂,所以才有了借问酒家何处有的句子。

这首诗我见过有人改成了宋词,也挺好玩,这样写的:

清明时节雨,

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

借问酒家:

何处有牧童,

遥指杏花村。

不知道改诗的人找牧童干啥。到了宋朝,尤其是南宋,清明诗中多了很多家国情怀,比如陆放翁的《临安春雨初霁》,写清明: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年陆游六十二岁,虽然还有为国戍轮台的雄心,可惜南宋偏安,他半生看尽官场朝廷偏安,官场人情薄似纱,大约也有一种无力感,所以有时候他干脆一个人过点闲作草戏分茶的日子。

另外一位南宋诗人高翥一生布衣,无缘官场,所以也少了很多陆游的家国忧思,所以他的清明诗要纯粹很多,就是纯粹的怀念先人: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这首诗是祭奠先人最好的一首了,第一句就写到了坟墓和祭扫,而且通过这首诗我们看到至少在南宋祭奠先人已时经用烧纸这种方式了,不过就是不知道纸上是否印了玉皇大帝的头像,和1000亿的LOGO呢?

=========================

文:薛白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