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杀了少正卯还要暴尸三天,心中要有多大的怨毒才能做到这样?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4-05

孔子杀少正卯,历朝历代史籍《荀子·宥坐》、《尹文子·大道下》、《孔子家语·始诛第二》、《陆贾新语·辅政第三》、《史记·孔子世家》、《淮南子·氾论》、《汉书·刘向传》、《说苑·指武》、《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白虎通议·诛伐》、《后汉书·党铟列传第五十七》、《后汉纪》、《东观汉记》卷十五、《论衡》、《晋书·嵇康传》(列传第十九)、《晋书·范宁传》、《晋书·颜含传》、《刘子·心隐》、《宋书·本纪第七》、《魏书·回父鉴传》、《梁书·伏眶传》、《随书·帝纪第一》、《旧唐书·李义府传》、《新唐书》、《资治通鉴》、《后资治通鉴》等等都有记录。由此可见,孔子杀少正卯是铁定的事实,无容置疑。

《孔子家语·始诛第二》云: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有喜色,仲由问曰:“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孔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子贡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始诛之,或者为失乎?”孔子曰:“居,吾语汝以其故。天下有大恶者五,而窃盗不与矣,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辨,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摄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心达而险'可理解为通晓古今之变,敢于革命,或者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行僻而坚”可理解为违背“周礼,坚持革新道路,或者行为邪僻不知悔改;“言伪而辨”可理解为透彻讲述革新道理,或者强词夺理且善于狡辩;“记丑而博”可理解为深知奴隶制腐朽而不稳,或者刻意关注社会的阴暗面;“顺非而泽”可理解为顺着非正统思想甚至违背道德之引导思想如同江河泛滥般散播四方。无论怎么理解,孔子归纳的五恶,都罪不致死,就算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可以“莫须有”的罪名诬人乱政加以陷害,杀死人后还要暴尸三天令人发指,可见其心毒如蛇蝎,恶似虎狼。孔子不是口口声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由此看来,子欲为人诛之,戮于两观之下,尸于朝三日。

孔老夫子啊孔老夫子,你为做了官而偷着乐,终于曰乐贵过下人,倘若不是你口是心非,心狠手辣,排除异已,官迷心窍,也不至于被人意欲报复,吓得尿湿裤裆,黯然逃离鲁国,摇身一变,兜买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钢五常来。

欺世大盗,非孔子莫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