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名气比孔子大,学生比孔子多,孔子掌权后便杀了他,并暴尸三日

 郑飞3bbr5o1bk2 2021-03-18

对于孔子,相信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不陌生,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作为当年最博学的人,孔子在世时便被尊称为“天纵之圣”,如今更是被我们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的思想甚至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对人类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而儒家,素来以“仁义道德”教化世人,可鲜有人知的是,讲究仁义道德的孔子,竟然曾干过一件极不光彩的事情,他掌权后,杀掉了一个人,并将其暴尸三日,导致孔子晚节不保,被迫四处流浪。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被孔子诛杀的人又是谁?

此人名曰少正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其中“少正”是他的官职,“卯”为名。在当年,少正卯是出了名的能言善辩,故而早早开班授课,当年少正卯的学生,甚至多过孔子,而且他精彩的课堂,曾多次将孔子的学生都吸引过去听课。(史书上书: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唯颜渊不去。)由此可见,少正卯确实很有实力。

由于此时的少正卯名气比他大,学生比他多,官职、社会地位也远远高过他,孔子纵有不甘,也没有任何办法。直到公元前496年,一切开始发生变化。

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郑国的子产去世(此人曾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孔子听闻此事后十分难过,称赞子产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慈惠的人。卫灵公听说此事后,颇为感动,从此开始非常尊重孔子,并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随后孔子担任鲁国大司寇,代理宰相,可谓一夜逆袭。

《史记》中也对此事进行了记载,刚当上大官的孔子,自然是无比欣喜,弟子仲由不由得问道:“由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今夫子得位而喜,何也?”即我听说君子无论面对祸事还是福事,都不会喜形于色,您如今当了大官,为何这样高兴?

孔子笑道:“有是言也。不曰乐以贵下人乎?”意思是,你这话确实没错,但也有人说,人生的乐趣就在于虽有显贵的地位,但仍然谦虚对待别人。由此可见,孔子对地位是有一定追求的。

而在登上高位的第7天,孔子便将目光锁定了少正卯,随后以“君子之诛”将少正卯杀死在两观的东观之下,然杀掉少正卯后孔子犹不解恨,便下令将其暴尸三日。不得不说,如此惩罚,实在有些过分,就连孔子的弟子们都不明白他为何要做到这个地步。

孔子答曰: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

即少正卯这个人,有5种恶劣的品性,其一,心达而险,为人知识渊博,所以敢于冒险;其二,行辟而坚,行为和常人不同,性格十分坚韧;其三,言伪而辩,善于狡辩;其四,记丑而博,喜欢记录并宣传社会的阴暗面;其五,顺非而泽,故意找理由装饰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但说实话,以上这些理由,都不能服众,因为孔子口中少正卯的这些“恶劣品性”,孔子也同样具备,知识渊博、敢于冒险、性格坚韧、善于狡辩(辩论)、与众不同,不都是孔子吗?作为一名智者,孔子真的会把这些能扣在他头上的罪状列出来?不怕日后被认利用?(事实上,少正卯死后不久,孔子就被罢官,被迫流浪)

于是一群人站出来表示,孔子这样做,根本就是滥用职权,恶意报复少正卯罢了;但也有人表示,孔子这样做,是因为少正卯确实妖言惑众,喜欢宣传社会阴暗面,让他继续这样下去,不利于国家的稳定。

而理学家朱熹则认为,孔子杀少正卯一事根本子虚乌有,因为诸子百家著作中寓言居多,不足为信。并且除了《史记》和《荀子》等书对诛少正卯一事有记载,孔子同时期的《左传》、《国语》、《孟子》等书只字未提,而且孔子代行宰相职务才7天,他又有什么资格以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史记》《荀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