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学生比孔子多,名气比孔子大,孔子当官后却杀了他,名字很耳熟

 雨夜听荷yu 2020-11-04

在不少人的心目当中,孔子可以说是一个几乎完美的人物,身为儒家祖师的他,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观点更是深入人心,但是即便如此,孔子一生当中,也有一件十分受争议的事情,他学生比孔子多,名气比孔子大,孔子当官后,却立刻杀了他,此人的名字,叫做少正卯。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不少学者,都纷纷开门收纳自己的弟子,而在鲁国,当时最著名的老师便是少正卯,当时的人们,多以官职配名相称,而少正是职务,卯是名字,少正卯拥有着渊博的学识,因此吸引了大量的听众。

史书上关于少正卯的出生年月,以及辩论学识,都没有讲述,然而这依然不影响他时不时的被后世拿出来做一番讨论,因为在少正卯授课的时候,鲁国的另外一位知名人物孔子,同样也在当地进行讲学。

然而孔子成名,已经是中老年时期,至于他的学说远播四方,成为汉文化的中心思想,更是在死后才有的事情。讨论当时的名气成就,孔子也远远不及鲁国的当红讲师少正卯。

于是当时就出现了很有意思的现象,少正卯一开讲,孔子坐下为数不多的学生,纷纷跑到少正卯的地方进行学习,只有颜回没去,对此孔子同样也是无可奈何,然而风水轮流转,公元前499年,周游归国的孔子被鲁定公任命为鲁国的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相当于鲁国的宰相,手中有着很大的权力,而孔子仅仅在上位七天之后,便下令将大夫少正卯抓起来并且诛杀,并且暴尸三日。

《孔子家语》记载:“于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少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尸于朝。”这件事情,让学生子贡也看不下去了,他不由得询问孔子,少正卯是鲁国著名的文人,您这样诛杀他,是否是错误的呢?(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诛之,或者为失乎?

孔子是如何解释的呢?他给少正卯列下了五大罪状:“一曰心逆而险(通晓世事而用心险恶),二曰行僻而坚(行为邪僻而不知悔改),三曰言伪而辩(强词夺理善于狡辩),四曰记丑而博(刻意关注社会的阴暗面),五曰顺非而泽”。

然而这些罪名,并没有什么干货,显然过于勉强,但是孔子却认为,这五条罪状,任何一条都是不可饶恕的,因此他诛杀少正卯的做法,是“君子之诛”(孔子学术观点很反对对犯人进行死刑的处罚)。

“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君子之诛,而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其谈说足以饰褒荣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此乃人之奸雄者也,不可以不除。”

遗憾的是,少正卯到底干了嘛,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不过关于孔子这件事情的是非对错,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引发了激烈的争辩,有些人认为孔子不过是假借律令,进行刻意的报复,但是一批儒生都赞同孔子“君子之诛”的做法,而朱熹等人则认为这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实际上这件事被记载在了《史记》、《淮南子》等多本名著当中,为此儒家学界还诞生了一个专门的术语,就叫做“少正卯之诛”,用来形容正法那些妖言惑众之人,对于孔子的行为,你怎么看?

参考资料:《史记》、《孔子家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