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雍也》任重道远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30

【0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一个读书人,有志于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君子的人,不能不有强大坚定的意志,因为他身上的任务很重,而且未来的道路很遥远。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能够达到“仁”,就需要排除自己的私心杂念,不能什么事都考虑自己的利益、荣誉、地位、情感等等因素,完全做到无私无我,这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才行,就像孔子说的“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就连颜回这种能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贤达之士,心里也顶多三个月不违仁,何况其他人呢?

        所以《礼记,表记》中孔子说“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现实生活中,真正没有任何私心而好行仁道的人,真正无所畏惧而厌恶不仁的人,很少很少。

        就像在公交车上,经常会有年轻人给老人让座,这个行为很小,但是让座行为真的是自然而然的吗?还是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公交音箱中不断重复的“尊老爱幼,请给老人或其它需要帮助的人让座......”?在就像“子贡赎人”,虽然子贡自己掏钱从国外赎回鲁国人,并不向鲁君“报销费用”,但是其中真的一点私心杂念没有吗?恐怕未可知,所以孔子批评他说:从今往后再也没有鲁国人在国外赎回鲁人了。

        当然如果把推行仁道当成毕生的事业来做,任务更加艰巨了,别人不谈,就说孔子自己吧,从三十多岁开始奔波在齐鲁之间,希望能够为天下安定、百姓安居而努力,结果非但一事无成,还被各国卿大夫所排挤,甚至受到生命的威胁,就连齐景公都感叹说“吾老矣,不能用也”,你的想法很好,可惜我年龄大了,没法重用你了。虽然在四十多岁,阳虎被赶跑后,孔子迎来了短暂的春天,可惜最后还是被迫周游列国,而且一出去就是十几年,期间自己的妻儿都去世之后,他才得以回到鲁国,但是回鲁之后,也只能做一些文字工作。

        所以曾子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意志,如何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君子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