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林油画:平凡朴素的生活日记

 杨林的视界 2019-04-05

杨林/图文

在刚接到油画学会要出版作品集时,非常犹豫,不知所措。因为,对我来讲,画画只是一种生活闲趣——平淡无奇,毫无惊艳,象一杯“凉白开”,是用来润喉止渴时的所需而已。

一次与好友小酌神侃其间,谈及“慢生活”的话题,谈及“怀旧的艺术情节”,才又以兴致勃勃地约了几个老朋友,兴起了画画念头——休笔近20年后又开始,不知不觉,学校办公室、画室、静物室和家里堆满了随性涂抹画布。

在有些人看来,《逆光老道外》系列是毫无积极意义和缺乏审美价值的的。而对我来讲,“老道外”既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更不是未来。它是一种“定格化”的图式,是一种逆光下的存在,是一片惬意的阴影。在这里,不求新、不求异、不求特、不求真、不求刺激、不求个性,只有“败落”的安宁,自足的角落。可能是为了逃避喧嚣和压迫,《静山河》系列比《逆光老道外》系列还要安宁,没有“人烟”,也没有大自然中的烈日光芒、狂风大雨和生机勃勃的绿意盎然、落英缤纷,只有萧瑟的静静的大地山河,悠悠的片片浮云。没有深刻的自我认同和文化情境,是记录平淡、平静和有一点点苦涩知足感的生活日记。没有喧嚣,没有冲突,没有奢望,更没有苦恼和哭闹。只有浅浅的肌理和笔触,弱弱的“线性”和“二维”性,一个“手艺人”的随意涂抹的自在维度。

当然,中国的大多数艺术家们至今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手艺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匠人”,他们仍然坚信“高雅艺术”的理想,坚守着“高雅艺术”与“手艺”的边界线。甚至坚信,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的“大美术概念”前提下,油画仍然是“经典不衰的艺术形式”,而且至高无上。于是,在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复制“西方当代模式”后,写意油画似乎成了中国“后当代”油画的实验潮流。

他们坚信油画是一种艺术语言,一种具有独特逻辑体系的视觉形式语言。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油画的魅力在于它自在的形式内涵与多样性的变化发展和对局部的人文体验的点滴启示。而,我的画只是远离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界定与期许,它就是一个“手艺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痕迹。

绘画如同语言文字,有语系之别,就像中国人说汉语(包括普通话和丰富变化的方言),有特定群体的普识性特征及方言个性。从这个意义讲,油画“语系”中的不同的风格流派演变过程,是油画自身存在与社会发展的交互式作用的产物,是绘画本体的社会异化过程的必然呈现。传统油画已经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广谱过程中,形成了“国际语”般的“再现物象”的审美语境。而步入现代工业时代,欧洲兴起了“第二次浪潮”,新哲学观念、前卫绘画流派风起云涌。这些带有明显的“实验性”特征的绘画流派及作品,对大多数中国民众(也包括一些中国画家)来讲,这些所谓的当代绘画流派与画家个性风格样式及实验性作品,就像各种各样的“地域方言”、“地方口音”或“个性音调”吧。

30多年来,中国当代油画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传统的、现代的、学院的、前卫的、写实的、写意的,林林种种。画家们,在人本守恒与社会异化的过程中挣扎,强大的国家政治教化与意识形态的演革与突变和经济利益的激烈竞争,似乎前途光明而道路曲折,使中国当代绘画家门卷入了深刻的迷茫和30余年的不断的躁动之中… …。

当然,50挂零的人,迷茫的“五里雾”已散去了,任何躁动也无力而为之。只有选择“躲进小楼”,自娱自乐,独善其身。倘若本画集能顺利出版,也算是为50挂零的过去和未来的生活,留下一个记号吧。

杨林 2017年暮春三月于哈尔滨

                 杨  林

                 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民进)开明画院理事

                 哈尔滨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

                 哈尔滨油画学会副秘书长

                 哈尔滨(民进)开明画院秘书长

                 大北方油画基地副秘书长

                 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

                 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副秘书长

                 全国大学生冰雕比赛评委

                 黑龙江大学生冰雕比赛评委

                 高级工艺美术师,民进会员

      油画是一种具有独特逻辑体系的视觉艺术语言。象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油画的魅力在于它自在的形式内涵与多样性的变化发展和对局部的人文体验的点滴启示。我的画只是远离了人们对“当代艺术”的界定与期许,它就是一个“手艺人”记录自己的生活痕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