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周四 这是轻读实验室的第 64 个视频 忌 出门 曾经有一句话,有书君印象深刻,那就是“我们最终,或许都会变成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是呀,儿时的我们没有各种来自生活的压力,没有那么唯利是图,总是心存着最简单的善良,这不禁让有书君想起了中学时课本里的一个故事。 十几岁看的时候不知所谓,等到三十岁再看,已经泪流满面,那就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主人公若瑟夫小的时候,家里不是很有钱,只是勉强能够维持生活。 有的时候,母亲就连买一个15铜板的日常用品,也要和老板砍上半天的价,有人请吃饭,家里也从来不敢答应,拮据的生活让一家人感到有些痛苦。 不过,没到周日的时候,这一家人就会穿的很整齐,到海边去散步。 每次看到有大船进口来,主人公的父亲就总会感慨道:“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父亲口中的于勒,其实就是主人公的叔叔。在过去,全家可没有那么喜欢他。 因为于勒曾经是一个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还乱糟蹋钱,吃光了父母的老本,包括父亲的那部分。 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 不过,这位于勒叔叔也不知道是发了什么财,还写信回来说,他要赔偿父亲的全部损失,等几年赚了大钱回来,还会让全家都过上快活的日子,就是这么一封信,让于勒一下子又成为了正直、有良心的人。 而且,有一位船长说,于勒已经租了一所大店铺,做着一桩很大的买卖。 虽然过了10年之久,于勒叔叔因为忙碌再没写过来信,但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 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家人甚至还计划要用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主人公的大姐那时28岁,二姐26岁。老是找不着对象,全家跟着愁的呦。 终于有一个看中二姐的人上门来了。他是公务员,没有什么钱,但是诚实可靠。不过,主人公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毫不迟疑地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家人赶忙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决定在举行婚礼之后全家到哲尔赛岛去游玩一次。 在前去游玩的轮船上,父亲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父亲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他走到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因为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 只见父亲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不过,没多久,父亲就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拉着母亲低声说: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哪个于勒?'
只见她哆哆嗦嗦地回来说到'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找到了船长,客客气气说了一堆有的没的,什么当地人口啊,风俗习惯啊,最后才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船的船员。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主人公的父亲脸色早已煞白,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谢谢您,船长。' '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但她没有再说下去,因为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在旅游回程的时候,一家人改乘了另一艘船,以免再次遇到于勒。 短短几分钟的故事,作者莫泊桑塑造了好几个鲜明的人物,将人性的爱慕虚荣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强烈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小资产阶级日益贫闲的境遇、海外发财的幻想以及拜金主义的思想下,人和人的关系逐渐的疏远,而其中的故事,放在我们当下,也不失讽刺的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