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诺华TIM3单抗临床结果更新(AACR19)

 liuziling02 2019-04-05

从去年年底开始TIM3临床陆续公布了一些数据,首先是SITC18上TSR022(TIM3)联合TSR042(PD1),两个剂量组4个PR(ORR=13%),在PDL1 CPS大于1的人群中ORR=33%。

然后再ASCO-SITC上,LY3321367(TIM3)单用ORR=4.3%(经PD1/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和PDL1抗体联用数据没有公布。

再接着昨天恒瑞开了TIM3单抗(SHR1702)和SHR1201联用的临床。

再接着AACR上诺华公布了TIM3抗体MBG453和PD1抗体PDR001联用的结果。先回顾一下MBG453。2015年进入临床(首个进入临床的TIM3抗体),2016AACR报了亲和力170pM,阻断活性6.4nM,半衰期6天,和PD1抗体协同。之后就没了,一直到今年AACR。

背景:1.TIM3表达在T细胞表面是耗竭CD8T的标志物之一;2.TIM3表达在DC细胞表面抑制抗原递呈。

MBG453作用机制阻断TIM3/PtdSer(磷脂酰丝氨酸),解除肿瘤细胞对T和DC的抑制,和PD1抗体联用就是增效。

临床动物模型中发现TIM3抗体和PD1抗体具有协同作用,协同效果要显著的优于和CTLA4抗体联用。此外在临床样本中,对PD1耐药的患者CD4/CD8细胞表面TIM3表达显著增加。

MBG453的理化性质,都是16年的数据。

临床试验分成2各组,Ia剂量爬坡,从80-1200mg,一共87个人;Ib联用,一共86个人。主要终点是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RP2D,次要终点是有效性,PK和PD指标。

关键入组标准:标准疗法治疗后进展的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接受经PD1/PDL1抗体治疗的患者,ECOG 0-2。

基线:中位年龄60岁;MBG453单药组中PD1/PDL1抗体naive患者86.2%,联用组中这个比例为73.3%。常见瘤种基本都囊括了。

截止2018年7月,单药组只有1个患者在组,进展退组率85.1%,1例AE退组,3例死亡;联用组还有11个患者在组,进展退组率72.1%,5例AE退组,4例死亡。

PDR001对MBG453的PK没有影响,低剂量半衰期短可能是由于靶点介导的药物分布。

以可溶性的TIM3作为PD标志物,不知道这里是怎么测的,也就是800mg Q4W sTIM3水平达到平台期,在结合瘤内TIM3的RO,RP2D选择800mg Q4W,600 Q3W或400 Q2W都行。

安全性方面就是安全,这个和TSR022以及LY3321367一样。联用组有1例因为重症肌无力死亡,免疫相关AE在单用和联用没有差太多。(是安全还是无效的信号?)

有效性方面,没有CR,单药0%的ORR,联用有4例PR,ORR为4.7%,SD为39.5%。解释说这些患者都是重度化疗的人群,现在临床这样不能说明什么。

单用就强说了,在结直肠和卵巢癌中SD接近1年。

4个PR的患者,分别是2个CRC,1个SCLC,1个NSCLC,其中NSCLC患者接受过PD1抗体治疗,其余3例都是接收的放化疗。两个响应的CRC分别是MSS和MSI,是不是有可能这两个患者只是对PDR001响应了?还有那么多PD1抗体 Naive的患者,接收了放化疗,也有超过用药1年的患者,怎么就不响应了呢?说好的放化疗可以启动肿瘤免疫的呢?

鉴于CRC患者可能只是对PD1抗体响应,SCLC患者PR后又PD,最有说服力的就是PR的NSCLC患者。44岁,有吸烟史,脑转,接受过脑补放疗,1线的卡铂+培美曲塞+贝伐,SD;2线Nivolumab治疗,还是SD;2年后接受MBG453+PDR001,目前已经治疗超过1年,第3个周期时PR。

入组时TIM3,PDL1,LAG3都高表,有CD8浸润。
NSCLC在联用组里一共6个人,其中5个人接受过PD1/PDL1抗体,PR的患者也是接受过PD1抗体的,既然她入组前检测到了TIM3高表,那其余4个没有响应的呢?

标志物这方面发现联用组IFNg的表达要高于MBG453单用组,但是样本太小,下结论还早。

结论:虚不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