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老丰说老古话的时间,今天小余儿挑的这则老古话和农活——锄地有关,大抵农民家的孩子都做过。 《悯农》这首诗小娃娃时便烂熟于心,其中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便讲到了今天老古话里提及的锄地一事。“锄禾日当午”,是说只有在天气最为炎热的时段,锄草的效果才最好,太阳一晒,锄掉的草立刻就枯死了。若是那些在阴雨天锄地的人们,想必会被农活经验足的爷爷伯伯们笑话了,笑他们没有选准锄地的时机。 接下来,就看看老古话里的锄地有何道道能说? “削地”是我们余杭一带的方言,翻译成普通话就是“锄地”。锄地,是一种农活,用一种被称作“锄头”的农具锄去杂草并将土壤翻松,这锄地是一种必需的农活,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但锄地这个活一般都是在天晴的时候干的,天晴时,土壤干燥,不仅方便锄草,而且被锄断根的草更容易死亡。而一旦碰上下雨天,是不去锄地的。因为下雨天土壤潮湿,此时锄地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不仅草不容易死亡、而且一锄头下去,泥巴会粘在锄头上,甚至于泥巴沾得太多,重得你连锄头也举不起来。 这也许就是事物的规律。生活中,每种事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如同下雨天不能去锄地一样,早已约定俗成。但是,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不按套路来,他们凭着主观的意愿去做事。不但事情做不成,还给人们落下笑柄,人们称这种人是“浑天倒地,落雨削地”。 这句老古话中的“浑天倒地”一词,也是余杭民间的方言,要准确地翻译成普通话还真有点为难,大致是“糊涂透顶”的意思。后面的“落雨”好理解,也是方言,就是“下雨”的意思。 由于人们从不在下雨天去削地,所以人们便将那些不按事物规律办事的人称作为“浑天倒地,落雨削地”,意思是你糊涂透顶了,下雨天居然去削地。 我们要记住,一定要按事物的规律去办事,碰到没做过的事,你不懂规律,可以向懂的人去请教,千万不要瞎做一通,最终成为“浑天倒地,落雨削地”之人。 丰国需 余杭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喜爱故事创作、民俗研究、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现为余杭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有《丰国需故事选》、《看一眼一百万》、《塘栖传说》、《塘栖风俗》等。 老古话真是神奇,前人的智慧也实在妙极!妙极!目之所及皆成理。那么,关于“浑天倒地,落雨削地”,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给小余儿留言~ 编辑:纽扣 插图:吴彦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