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国际化和你有关吗?

 cwmail7317 2019-04-05

国际化对当今大学发展的意义已然彰明较著,它亦成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 在中国,已有95%的高校将国际化列入发展战略规划之中。

  • 更有不少大学深信,国际化助翼“双一流”,定能“玩”出高等教育的新高度。

然而,在战略规划与实施之间,似乎又有太多的路要走,不对称和不衔接的问题时常显现。

  • 事实上,绝大多数高校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实施策略。

  • 即便是已经着手实施的各项策略,也多是看着热闹,实则浅显,成效有限。

  • 除了少数从事外事、人事和留学教育工作的人员,少量有志于国际学术交流的教师以及部分学生外,大学中的大多数人对国际化的响应较为迟钝。

1

国际化事关校内每一个人

那么,国际化事关大学中的部分人还是全体呢?

美国大学综合国际化理论的代表人物——哈德西科认为,大学的国际化发展涉及多个维度,渗透到高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 教师发展

  • 课程和教学设计

  • 师生多样性

  • 研究基金及奖学金

  • 学术和学生支持服务

  • 对外培训及教育

  • 公民参与

  • 风险管理

  • 形象管理

  • 财务管理

……

显然,国际化事关大学中的领导者、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甚至后勤人员。

需要学校全员参与,方能达成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2

 高等教育国际化: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全球化加速度地逼近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时,“被国际化”将成为下一代人毫无选择的结局。

无论愿意与否,他们身边到处可见国际友人,他们必须参与更为扁平而激烈的国际就业市场竞争,具备在国际与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即全球胜任力。

30年前,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就发出了“为全球胜任力而教”的呼喊。

2012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国际教育、国际参与与全球成功》,公告天下:

全球胜任力不是奢侈品,不是仅仅针对精英阶层的,它是所有人必备的技能。

无论是为学生个体发展,还是中国在未来世界中更好地承担大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中国学生的 “全球胜任力”。

——来源:顶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