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学习不好的真正“凶手”,不是贪玩,不是不爱学,答案太惊人!

 昵称w4l7 2019-04-06

来源丨科学家长观

每当我和家长沟通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很多家长反馈的都是孩子贪玩,不爱学,似乎这些才是孩子学习不好,成绩提高不了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大家忽略了一个影响孩子成绩的真正因素——学习自信心

-1-

什么是自信心?

自信心就是一个人认为一个事情相对可控。比如有的孩子对考试就非常有自信心,因为他觉得考试对于自身而言是可控的,并且结果也是可预期的。

自信心对孩子的成绩影响会怎样?

从上图,假设我们以信心为起点,

如果孩子有信心——愿意学——有好的习惯——获得知识——好的成绩

那么反之,

孩子没有信心——不想学——坏习惯——学不会——差的成绩

事实上,这张图也说明了孩子学习的老大难问题——偏科的原因所在。

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对学习数学没信心,是不是就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然后就不想学了,不想学之后就更不会想办法培养好习惯,比如总结错题,整理错题本。

那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点又总是学不会,考试成绩又怎么会好的起来呢?所以,归根结底是一样的道理。

-2-

孩子的学习自信心该如何提高?

 提升能力:天然优势+后天能力 

1. 天然优势

孩子的自信心当然有一部分是来自与生俱来的硬件条件,比如容貌好,身材好,家境好等等,但是这方面影响的因素比例不高,所以不过多阐述。

2. 后天能力

后天能力,主要指的是孩子通过努力获得成果,从而获取到自信心。

比如说有的孩子,很擅长学英语,每次都考的特别好,那就会给孩子非常大的自信心。

不过这里的自信心获取,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抓住学习的第一次机会。

比如第一次学物理,化学,第一次学钢琴,舞蹈,如果孩子在第一次学习的时候,得到了很大的自信心,那么就有非常大的可能性学好并且坚持下去。

那么怎么抓住第一次学习的机会培养自信心呢?

① 节奏-规划

要想在第一次学习时就获得成果和自信心,肯定不是临阵磨枪就能解决的,那么我们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做好学习规划。

比如每个学期开始之前的寒暑假,就可以提前预习功课,把握好学习的节奏,那么等正式学习的时候,老师说的很多知识你早知道了,学习起来游刃有余,自然就更有信心学好了。

②习惯-陪伴

这里说的学习习惯,有很多我们早就提过的,比如预习、复习、反思、笔记、错题本等等。

在这里要提醒下家长们,不要只是嘴上要求孩子做,应该陪孩子一起做。比如期中考试完,就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进行试卷分析,整理错题本。

③兴趣-激发

比如在学物理化学之前,家长带着孩子去看一些物理化学实验,当孩子产生浓厚的兴趣后,发现原来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是课本上的知识,他就会融会贯通了。

 获取认同:自我成就+他人认同 

1.自我成就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里,人的最高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价值,家长先不要急于否定。

比如孩子提出说想学一门新乐器,让自己多一样才艺,家长立马就说:

「 你能学会吗?」

「 学习都学不好,还能学乐器?」

可能对于家长而言只是简单一句话,但是对孩子而言,这样的价值否定却彻底地扼杀了自己的自信心。

2.他人认同

孩子的内心都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自信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别人的认同。那么这里的认同就包括尊重、关注和平等。

①尊重

有这样一个段子,小明有一次考了90分,回来告诉妈妈,妈妈一听隔壁家的小亮考了92分,就说:

「你看看人家,你怎么就考了90分呢?」

第二次考试,小明考了65分,隔壁家小亮考了58分,小明回来告诉妈妈,妈妈就说:

「你别跟小亮比,人家不行你难道也不行吗?你应该跟自己比,上次考90分,这次怎么才考了65分」。

当然,这是玩笑。

但是也说明,在家庭中,对待孩子的学习,父母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比,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你应该尊重他的个性化。

这样比来比去,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还会失掉自己做家长的威信。

②关注

不论孩子做了任何事,都要肯定孩子,比如拿这次的期中考试来说,小慧的爸爸和她交谈时,用的是以下的交谈思路:

肯定情绪-我知道这次你成绩下滑很难过,爸爸也很难过

肯定动机-我知道你不是故意考不好的,也付出努力了

肯定成果-你看这次考试咱们语文考的挺好的,就是数学稍稍薄弱了些

肯定预期-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几道错题,争取下次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这样跟孩子交谈后,小慧不仅对学数学的自信心提升上来了,还感谢爸爸没有责骂自己,而是帮自己想办法怎么解决数学考不好的问题。

③平等

很多家长为了谦虚,每当有人夸孩子,父母都要贬低一下。这样的当众嘲笑,实际上非常打击孩子,还会让他觉得连自己的父母都看不起自己,还有谁能对自己认可,越想就越否定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3-

有关自信心理解的误区

以上是给家长们提出的如何提高孩子学习自信心的办法,另外再给大家说明一些有关自信心理解的误区。

误区一:外向的孩子自信,内向的孩子不自信

内向是不是不自信?

正确说法:自信与能力和认同有关,和性格没有关系。

内向的孩子往往懂得深度思考,记忆力好。而外向的孩子说话快,思维敏捷。但是和自信没有什么太大的联系。

误区二:我不能过多鼓励孩子,否则孩子盲目自信,过于骄傲

骄傲和盲目自信是否真的来自鼓励?

正确说法: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鼓励本身是具体行为。而骄傲是自我认知的偏差,不是鼓励的问题。

误区三:我应该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为什么家长不应该给孩子讲题?

正确说法:事实上我是不反对讲题的,但是有的家长,尤其是本身学霸型的,那讲题简直是完全碾压孩子智商。

「这道题不就是这样做吗?」

一道题讲下来,家长自己的成就感自信心满足了,但是孩子几乎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所以,如果真的要讲解,应该一步步引导孩子,让孩子最终得出正确答案,这样他才有信心做好。家长千万不要喧宾夺主,要懂得把成就感让给孩子。

误区四:施加压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学习

你是女生,就应该学文科,理科你是学不好的!

正确说法:有这样一个实验数据,如果在给女生暗示“理科就是学不好”后,往往女生的理科成绩就会和男生相差特别大。

但是如果没有给任何暗示的话,女生和男生理科成绩一样好。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在学习中不要给孩子负面的心理暗示,比如女生不适合学理科,男生不适合学文科。

因为他们有这个心理暗示后,就会没什么信心,一直觉得自己学不好。如果成绩再稍微不理想一点,他们就会把原因归咎于自己就不是这块料,花时间也没用,那么就会导致成绩越来越差。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