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爱玩手机,妈妈一句话点明真相

 追梦detsg 2019-04-06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与其一味禁止,不如做好引导哦~

——优妈

如果票选最受青春期孩子欢迎的礼物,估计手机肯定榜上有名。

最新的热门网剧、同学们都在听的流行歌、QQ里的有趣陌生人……那个神奇的屏幕里应有尽有,孩子拿起来就不想放下。

因此,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手机,对手机严防死守,跟孩子斗智斗勇。那么手机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就是洪水猛兽呢?

明星孙俪在育儿方面非常用心,但对于孩子是否应该接触电子产品,她却表示「不排斥」:

我们每天会有 20 分钟左右看电视的时间,如果在外面吃饭,会作为奖励给他们看 10~15 分钟手机。

孩子只有觉得无聊的时候,才会想起来玩 iPad 和手机,每次带孩子出去旅游时,他们不会想到玩这些。

她认为,其实孩子对于电子产品的依赖度并不高,他们想玩只是因为无聊,或者看着父母有样学样罢了。

所以,电子产品本身并无利弊之说,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理解孩子对手机的渴望,

是对外面世界精彩的好奇

美图发布的《00 后移动社交行为报告》显示,作为独生子女一代,00 后更加缺乏同龄人陪伴,有观点指出 “陪伴”成为 95 后-00 后在互联网上最重要的社交需求。

“连麦”就是其中一种能提供陪伴感的社交方式,很多 00 后会打着做作业的旗号找人连麦(QQ 语音聊天),其实只是为了聊天。

不少青春期的孩子会在qq上交友、聊天。

cqy、cdx、nss、mz、养火花……优妈作为一个80后的妈妈试图进入 00 后的社交圈,才发现自己对 00 后的黑话一无所知。

看上去不过是拼音和英语缩写,不过一旦活用起来一般人根本掌握不了其中的套路,比如网上流传的这张聊天截图:

你大概只看懂了 ojbk,这段对话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图书馆?      

来我家吃饭?

有点困

那你睡啊

好的   

手机不仅满足了青春期孩子的虚拟社交需求,还影响孩子真实的人际关系。

有天优优放学回家,有点垂头丧气,跟优妈说:“妈,我遇到烦心事了。”

我暂停了手头的工作,搂着她,问:“怎么了?”

原来,优优最近被同学排斥了,她既不追番,也不刷抖音,网络的一些热词她也不知道是什么梗,有几个同学就笑她老土。

青春期的孩子发现,在同龄人中有智能手机者,与没有智能手机者区别极大,尤其在人际交往的优势方面。

在获取大千世界的新知识方面,在与当下社会热点信息,尤其是孩子们兴趣最浓的时代偶像信息的接收和传播等方面,区别更是突出。

这些区别的存在,意味着孩子的自信心和骄傲感的差异。

现在互联网是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如果青春期的孩子连同学们最近的热门话题都不知道,不能融入,被孤立和嘲笑,对孩子的心灵何尝不是一种伤害?

孩子处在叛逆期,越禁止,越适得其反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禁果效应”: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越能激起人们的窥探欲 。

同样,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

父母越禁止和压制孩子对电子产品的向往,孩子越会产生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接触去了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越不给玩越想玩,偷偷摸摸地想尽办法就是要玩。

在家长的禁令面前,孩子是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在快速地长大,能力在快速地增加。

我们不给孩子买手机,或者孩子没有手机玩,迟早有一天,孩子一定会从别的地方,用他的方式获得手机来玩的。

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些空间,允许孩子适当使用手机。

科学表明:

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帮助训练孩子的手脑协调能力,帮助提升孩子对于细微事物的观察能力,拓展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等,还能开拓视野,收获高质量的知识信息。

引导青春期的孩子科学使用手机

  • 担心孩子近视,可运用 20-20-20 法则:

每观看电子屏幕 20 分钟,便把目光转向至少 20 英尺(约 6 米)远的地方,眺望至少 20 秒。

每日两小时的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最有效的办法。

  • 控制孩子的手机使用时间,可和孩子约法三章: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玩电子产品的规则,例如可选项目、可玩时间、使用频率等,并且制定了就要共同遵守。

“约法三章”的好处:它会让孩子更有参与感,与父母强加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他自己参与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动力。

“约法三章”的4个注意点:

1、目标清晰,便于测量

错误做法:“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

正确做法:“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孩子更容易操作。

2、少说“不”,多说“可以”

错误做法:“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玩手机。”

正确做法:“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就可以玩一会儿手机。”

要清楚的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孩子朝积极的方向努力,完成的可能性就更大。

3、遵守约定,奖罚分明

错误做法:说完就忘,不按约定执行

正确做法: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当孩子完成了约定,哪怕是阶段性的约定时,父母都要及时给与鼓励。

当孩子没有完成约定,需要承担的违约责任也绝对要承担。如果不追究违约责任,约定就没有丝毫约束力了。

4、耐心沟通,尊重孩子意见

错误做法: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正确做法: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是重要的,才会更愿意对自己的话负责。

同时,多陪伴孩子、增加户外活动等,提高亲子陪伴质量,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有新的兴奋点,自然不会只放在手机上了。

  • 有秩序的作息安排:

每个环节动静交替,紧凑进行,学习玩乐休息都不误。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作息表不只是针对孩子本人的,而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严格按照要求去做的,在相互提醒、督促、评价之后,增强每个人的时间观念,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总想着玩手机了。

   FIN   


文:优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