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最洒脱的一首词,寥寥数语,读来让人豪情万丈

 acerbookstore 2019-04-06

苏轼的词,从古至今都有很多人喜欢。不管是苏轼那个年代还是现在,他的“粉丝”从来都没有减少过,这也是苏轼独具一格的魅力。读过苏轼不少词的人,都知道苏轼在写正文以前,都会写交代性的小序。正是因为有小序,才让人觉得他的诗词很有特色,短短几句话,便带人进入到预热的状态中,特别高明。接下来笔者跟大家带来的这首词,是苏轼脍炙人口的一个作品---《定风波》。

序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小序很多特色,仅有寥寥几笔,便表现出了苏东坡的洒脱和与众不同。不需要过多解释,读词之人便早已心领神会。

三月七日,我在沙湖道上行走,不巧赶上了大雨。与我同行的仆人早在下雨之前就离开了,我没有伞具,在别人眼里好像我很狼狈,但我不这样认为。过了一会雨停了,天晴了,我便做了这首词。

不需要注意那穿过树木、拍打着叶子的雨声,不妨放开我的嗓音吟唱一番,从容前行。竹杖和草鞋虽然不及骑马快,但它轻盈,没什么好担心的。穿着一身蓑衣的我,任凭风吹雨打,那又如何?我还是照样过我的一生。春风微凉,把我的酒意都吹走了,此时我竟然感觉有些冷,山头初晴,斜阳仍在相迎着。回头观望我走过的路,不管那时候风有多猛烈、雨有多大,我还是不以为然、继续前行,随便它是下雨还是放晴。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是他被贬到黄州的第三个年头。正如小序中所说的,这首词只是写了一件很小的春季野外遇到风雨的时间,相当生活化。但是读完这首词,我们便能从这如此简朴的生活当中见到深意,寻常中见到奇景。读完这首词,令人心情瞬间变得振奋起来,心境也豁然开朗,就连心灵也被它净化了。人生的起起伏伏,情感的起起落落,在苏轼的理念中都有一番体悟。

首句中的“穿林打叶”,不仅渲染出狂风暴雨,还用“莫听”二字指出外物还不足以让自己受到打扰之意。在雨中仍然举步前行,这呼应着开头的小序:同行的人都觉得我狼狈,只有我不觉得。又引出了下文,我慢慢行走还放开了喉咙吟啸着。从生活常理来看,竹杖芒鞋当然没有骑马好,苏轼却不以为然,他觉得骑马没有它轻盈。

当然,这里那个不是写实,而是在继续描写自己的心境。当自己的心态平静且悠闲时,就算时竹杖忙些行走于泥泞当中,也比骑马疾驰而去要强几分。这里其实还包含着两种生活的对比,竹杖芒鞋的贫民生活和富贵人家的生活,肥马轻裘。苏轼经历了政治上的很多风雨,他早已看淡了一切,心里面更加认同那种真真切切的平民生活。

词的下阙,转入写完雨景之后的感受。一边是春风,词人竟然觉得有丝丝冷意,一边是山头斜阳,词人感到有着些许暖意。这是写景,其实也是在表达一种人生哲理。

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寒冷之中也有温暖,逆境之中才会有希望,同样的,忧患之中才会有喜悦。这是一种人生的至高境界,也是苏轼独特的人格境界。整首词十分简朴,但足以让人读懂它的深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