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昵称535749 2019-04-06

关注国际顶级刊物,聚焦前沿理论方法。7分钟前

人类对于死亡的思考,如同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巴金说死亡对于他来说就像斯芬克司的谜那样,永远困扰但不能不猜。

人出于尘土又归于尘土,随着原始死亡观的崩塌,哲学作为一种形式是如何探讨死亡的呢?

这是社论前沿第S1257期推送

微信号:shenlunqianyan

500

01 儒家

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未知生,焉知死。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

生必有死,圣贤无异于众人。死而不亡,与天地并久,日月并明,其惟圣贤乎!

存,吾顺世;没,吾宁也。

2

道家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长,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03 柏拉图

500

哲学就是死亡练习。

真哲学家,总是专心致至从事死亡,因此,他们在一切人中最不惊慌失措。

死亡无非就是肉体本身与灵魂脱离之后所处的分离状态和灵魂从身体中解脱出来以后所处的分离状态。 生命的根本是灵魂,而灵魂是不朽的。肉体则是灵魂的牢狱,使我们充满了激情、欲望、恐惧和愚昧。所以,灵魂摆脱这个肉体,非但不是一件憾事,而且是一件幸事。

04 尼采

500

当我愿意死,死就来到。

当你们死,你们的精神和道德当辉灿着如落霞之环照耀着世界:否则你们的死是失败的。

5

500

没有人能在自己身上经验到死亡(因为生命是产生经验的因素),而只能在别人身上去体会,死是不是痛苦,这是不能从死者临终的喘息或抽搐中判断出来的,毋宁说,那更像是生命力的一种单纯机械性的反应,它或许是从一切痛苦中逐渐解脱出来的一种平和的感觉。

——康德

6

向死而在:所以,虽然此在总有一天不再存在,但它永远也没有“存在到头”的时候。只要此在通过“向终结存在”而将死亡保持其为纯然的可能性,它的存在就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逐渐暗淡褪色乃至消逝殆尽,而于每时每刻都是能在。此在保持自身为可能之在时,它无时无刻不是一个能在之整体。

——海德格尔

500500

07 弗洛伊德

只有借生本能和死本能才能解开生命之谜。

爱的本能通过满足的过程被排除以后,死的本能就可以为所欲为地达到它的目的。

每个人都欠大自然一大笔账,人人都得还清账,一句话,死亡是自然的,无可否认的,不可避免的。

08 罗素

500

让死的恐怖缠住心,是一种奴役。

把一些不朽的东西投入到我们的生存里去。

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