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昵称63262467 2019-04-06

摘要: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还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怎样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呢?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能力 培养  

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在指责中艰难前行。虽然很多老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面对这些指责许多老师都有满肚子的委屈和无奈。这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当前教育中的花头太多了,老师不知道课该如何去教,二是,老师整天以埋头以考试大纲为准绳教课,对整个语文的教学状况完全不知情。如此封闭性的教学,怎么能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学的干预,造成某个阶段所有学校关注的全是教学内容,某个阶段所有学校关注都是教学过程,再过一个阶段,所有的老师又全部研究作业设计。所有的老师几乎同时成为了标准的“操作工”。我们现在提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教师本身就要首先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不是标准的工业化大生产,谁都不能代替老师的创造性劳动。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打破传统教学局限和外界的干预,以生为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转变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提高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语文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守旧的教学思想,在课程设计时,多采用一些创造性思维和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每篇文章的不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当中解脱出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了,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就会不断产生新的思想和个性认知,创新意识也就会在悄无声息中逐渐被培养起来。此外,老师还要一改以前不苟言笑、高高在上的形象。老师亲切的笑容可以缓解课堂严肃紧张的气氛,所以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不防多留一些微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这样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可以无限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创新。

二、借助多媒体,创造创新情景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是描写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的。但是单凭课本的文字介绍,学生并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更谈不上传承。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视频动画,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每种民俗文化的壮观场景,从而促使他们对各种民俗文化形成自己的认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

《安塞腰鼓》描写的是黄土高原上北方人打鼓的气势恢宏的场面。生活在都市和南方的学生大多对安塞腰鼓的形象缺乏直观的感受,而多媒体动画可以清晰的再现惊心动迫、惊天动地的打鼓场景。学生也能够从打鼓场景中感受到生命滔滔的激流,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激越澎湃的活力,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学生对生命有了新的诠释,从而将这种活力带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鼓舞他们不断地进行创新。

三、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创新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读音、生字和华丽的句子,还要从中感悟各种道理。语文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富有讽刺的意味,让学生从讽刺中挖掘人生的真谛,同时这类文章大多都兼具戏剧性,所以老师不防让学生以演员的身份身处其中,真切的领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讽刺意味很强的文章,文章描写的故事情节虽然很可笑,但却真实的反映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生存的现状。文章当中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形象,很适合表演的形式。一台精彩的演出,离不开对剧本主题的准确把握,需要学生吃透每个人物的形象和心理特点。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人物形象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老师要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确定人物形象,选定演员的过程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完成,引导他们不断创新。在研究故事中皇帝的形象时,大家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课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两个骗子根本就没有做衣服,皇帝穿着不存在的衣服进行大典游行,非常愚蠢。有的学生认为皇帝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不关心自己的军队,国家灭亡了他也无所谓。还有的学生认为皇帝是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他每天呆在更衣室里。大家为此争论不休,最后一位学生总结说:“每个人物形象都有他的多面性。皇帝是一个集愚蠢、爱美、虚伪为一体的综合体。所以我们要根据皇帝的每个性格特点,来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表演的形式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不再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每个人都迸发出自己的思想。

四、开展小组讨论,发散思维,激发创新的潜力

小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时还能够听到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大家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彼此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小组讨论中,某个小组成员要想让其他成员听明白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他就要准确的组织语言,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不断的提升。没有了语言沟通的障碍,学生就能够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不断给自己的思想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发展创造性思维。

课文《奇妙的克隆》讲述了克隆的概念以及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英国PPL公司克隆出了羊奶中含有治疗肺气肿的α-I抗胰蛋白酶的母羊,一只母羊就相当于一座制药厂。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也可以依靠克隆技术得以生存。克隆羊“多利”问世后,不少人把目光转移到“克隆人”上面来,比如克隆人类的器官,等到器官出现问题后,就可以进行更换,人就可以继续生存。“克隆人”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它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关于克隆的利与弊,老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不断用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有的学生认为克隆利大于弊,科技是不断推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克隆在保护稀有动物和医学方面有着很大的使用价值。如果我们成功的能够克隆出器官,那么贩卖人体器官的黑市就没有了市场。另一部分同学则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克隆弊大于利。克隆有悖于伦理道德,克隆打破了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而且克隆产生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一个病毒,就可能导致整个克隆群体的灭亡。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打破了固有思想的局限性,对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语文来源于生活,初中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要让学生走出语文课堂,将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创新的机会。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如在学习《社戏》时,让学生搜集关于社戏的历史,社戏的艺术形式以及社戏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思考的机会,不但能提高自学能力,还能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同时老师也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深入到社会当中做调查,书写调查报告。再比如今年走上街头的共享单车成为每个城市的一大亮点。它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如去离公司较近的地点外出办事的人们,走路太浪费时间,坐公交的话,也需要等待,共享单车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共享单车有利于人们的出行和生活,但总有一些不道德的人们,它们故意破坏单车,有的将车座卸下,有的将车圈摘了下来。这些社会现象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关注环境、关注生活,激励他们为环境保护和社会问题献计献策,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学中最为缺乏的一种教育意识。然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用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付长增,李随芹.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9(03)

【2】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杨凌军.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教育).201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