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月老 下大路 绍兴老城一条古老的 历史文化胜街 曾经的小铁桥,在大江市场斜对面 在这条不到千米的老街上 却沉淀着数千年沧桑 全国独一无二 绍兴历史人文处处彰显! 下大路首——老岳庙 从前,进入城内运河有老岳庙,是座千年古庙。庙殿宇森森,旧时香火旺盛,城河中不时能见到满载着善男信女、敲着音罄木鱼的烧香船,接二连三地摇往那庙中,去供奉东岳大帝。 这老岳庙的出典,一直有赵宋家庙之说,说是为祭奠被金朝俘虏而死于北国的宋徽宗、宋钦宗…… 此庙,民国时还算完整,近年好事者有所修复。 杜家台门 杜煦 杜家台门的主人是杜煦(1780~1850),一位清藏书家,山阴(今绍兴)人。平时以名儒自称,一言一行,以儒经为法尺。博及经史,丹黄万卷。学术上推崇王阳明,刊有《王子诗帖》、《刘子全书》、《刘门祁忠惠集》、《卧龙山诗集》等。藏书至万卷,每日焚香,校勘图书。有藏书处曰“知圣教斋”,因获得汉建初六年刻《大吉买山记》一书,遂名书楼为“大吉楼”。其弟杜丙杰编纂《知圣教斋书目提要》,著述长于文,工诗词。弟杜春生,字禾子,合称杜氏三兄弟。藏书嗜好等同。藏书印有“杜氏知圣教斋藏书”。著有《越中金石记》、《苏甘廓诗文集》。 杜家台门的主人最大功绩是发现东汉买地石刻——中国最早土地卖买文书,书法却是一流。 司马光祠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山西运城市夏县涑水人,北宋著名宰相。他少年聪慧,砸缸救友,二十岁时高中进士甲科,步入仕途官至宰相,不论出任地方,还是任职中枢,他都体恤民情,秉公办事,尽忠直谏。后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同,自请离京,退至洛阳,呕心沥血编纂《资治通鉴》一书,与司马迁的《史记》,并称为“史学双璧”。 据司马光世系族谱和族人的迁居线路,司马光四世孙吏部侍郎司马伋,曾携家眷随高宗南渡,之后就定居落户在了绍兴,他们专门在绍兴立祠奉祀先祖,禀报当地府治进行修葺维护。 绍兴药王庙 药王庙为旧时药业同人祭祀药王之处。药王指孙思邈,世称孙真人,后世尊之为药王,成为中国民间信仰之一。 ![]() 药王孙思邈 清代建筑,保存尚可。 ![]() 来王府 来王府是清代建筑,以太平天国将领来王陆顺德(一作陆顺得)府第而得名。原屋规模宏大,日军侵华时被毁,存门厅、第二进前石库门楼及西厢房。 ![]() ![]() ![]() ![]() 王阳明故居遗址(王文公祠) 王阳明父亲王华常思山阴佳山秀水,又为先世故里,从此迁入越城光相坊始居。即现在的下大路永和家园处。据钱德洪、王汝中撰写《阳明先生年谱》记载: "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先生十岁,皆在越"。 这是王阳明随父迁徙绍兴市区的记录。 ![]() 嘉靖四十四年王文公祠内石碑:写明王阳明是浙江山阴会稽阳明先生。 ![]() 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是年龙山公(王华)举进士第一甲第一人",即王华高中状元。于是王阳明父亲王华先后在今下大路光相桥建筑了三所宅邸,后人称之为"三所大台门,据《王氏越城山阴住宅地域图》这三所大台门依次为"学士第、翰林第、状元第",分别作为王阳明的三位兄弟守俭、守文、守章的宅邸。(今黄酒博物馆) ![]() 陈家台门 清末民居,坐北朝南,马头墙,从河对面移建于此。 绍兴城区内的老字号 “鲍顺泰” 酱园,即为陈氏家族创办,,其家族名下。 ![]() 下大路临河名叫西河,人工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 ![]() ![]() 迎恩门 路最后是迎恩门城楼--水陆城门,下图是1914前后年的迎恩门。 ![]() 2000年修复的迎恩门。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