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工作模板化、标准化,是企业进行流程优化的常见方法之一。 模板化,就是把所有的标准工作,做成标准的模板。这个模板,是前人花几年甚至几十年摸索好的。新入职的员工,不必再从头摸索和积累经验,只需看懂这个模板,就会做。对企业来讲,同一项工作,少用工,又少用时,何乐而不为? 企业要想实施模板化、规范化管理,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1 1、明确流程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让每项流程都责任到人; 所有员工都应收到通一个流程版本的副本,并且按照文件内容培训学习。另外,流程文件及其执行应定期检查和更新。 02 比如,同样是生产流程,如果企业在某个阶段订单过多,生产满负荷进行,那就需要考虑如何缩短生产周期,尽快完成订单;而当企业产品质量存在缺陷时,企业可以适当延长生产周期,侧重点放在对质量把控上,以适应长远口碑效益。 如此,才能有效避免管理策略和企业现状背道而驰。 03 成熟的表单,包含企业日常管理所需的文件,比如请假单、报销单、工作计划、总结等;也可以是市场调研报告、质量检测报告、标准合同模板等业务频繁使用的文件;还有,基层和管理层都需参考的相关数据文件,比如生产日报、销售日报等等也可以纳入这个模板化范畴。 总之,通过标准化工作和管理,企业可以成功将企业员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而且,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 反之,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即意味着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全部带走,新员工进来之后,可能重蹈覆辙,最终企业损失的不仅仅是当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还要搭上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成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