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北宋名臣,他刚正不阿,清正廉明,不畏权贵,喜欢为老百姓讨公道。所以深受百姓的爱戴。民间所说的“包青天”就是对他的一种赞美和期望。
包拯不但对自己严格,对家人也是如此,比如他家有这样一个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已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不得不说,包拯确实是宋朝为官者的榜样。不过奇怪的是,民间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说包拯死后下葬,用了20多口棺材,从7个城门同时出城。 对此,可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不是说包拯很清廉吗?怎么死后还如此“风光大葬”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包拯生前秉公执法,肯定会得罪很多人,这其中有不少都是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甚至是皇亲国戚。为了避免死后的墓葬被这些坏人破坏,连累家人。 所以包拯留下了遗嘱,要求等自己死后,要用20多口棺材,并同时从7个城门出城。这样的话,能起到一定的迷惑作用,让坏人不知道包拯死后究竟葬在何处。
包拯的做法,有点类似三国时期曹操七十二疑冢,目的都是为了防止别人报复。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民间传说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