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死后,21口棺材,7个城门同时出殡,盗墓界形成一不成文规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0-08-25
作为北宋名臣,包拯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不畏强权,为百姓办实事、鸣不平的品性至今为人所称颂,因此他也被百姓尊称为“包青天”,这是百姓之福。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等级划分严重的政治环境下,普通百姓与统治阶级的关系一直都是不太融洽的。因此,包拯为百姓争取平等利益的同时,自然也是得罪了不少权贵的。这也就导致了在包拯死后,做了这样一件事。

北宋嘉佑七年(1062年),一代名臣包拯因病与世长辞,享年64岁。宋仁宗亲自吊唁并为他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数万民众也都非常伤心。
令人奇怪的是,包拯出殡那天,却用了21口棺材,分7个城门同时而出,这是为何呢?

其实这和曹操的疑冢一样,是为了防止仇家盗墓,因为包拯当官期间,得罪了很多权贵,即便是当朝宰相,包拯也公然弹劾过。弄这么多的棺材,其目的就是为了掩人耳目,防止被人偷坟掘墓,挫骨扬灰。

包拯生前,曾在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上呆过一年时间,在这期间他向宋仁宗上了187封弹劾奏疏。弹劾了许多位高权重的当朝权贵。包拯怕的,正是这些当朝权贵,他认定这些人在他死后,必定会设法挖掘他的坟墓,甚至将他的尸骨扒拉出来鞭尸。所以,才有了21口棺材、7城门出殡的安排。这样谁也不知道真正的包拯墓在哪里了。尽管包青天死了,那些对他恨之入骨的贪官对他也无可奈何!

于是盗墓贼也找不到包拯真正的墓,另外盗墓贼们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他们也敬仰包拯的正义,同时也害怕包拯在阴间变成阎罗王惩罚他们,于是盗墓界也有了不成文的规定:“不得盗包拯的墓”,尽管他们根本找不到!

包拯作为一代名臣,死的时候上至皇帝下至盗墓贼,无不对其尊敬有加。由于他的智慧,不仅躲过了仇敌,甚至躲过了金兵、清兵、还有灭绝人性的日本鬼子,这难道不是包拯为官公正的福报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