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县城始建于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唐武德七年常熟县移治海虞时,也只是列竹木为栅,无城楼雉堞。 到了元至正初年,夯筑土城。至正十六年,张士诚据吴地,将常熟土城改建为砖砌,西北腾山筑城。 至明嘉靖三十二年,为防倭寇入侵,知县王鈇重新筑城,传说当时还得到谭照、谭晓兄弟4万余金资助,几乎达到修城费用的一半,因此人称“谭半城”。清代,常熟城墙主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加固和修葺,所以,老照片上的城墙都是明代的遗迹。 如今,常熟城墙已重建虞山一段,重现了“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景。环城路上遗留下来的两段明城墙遗址也得到了保护,让我们可以窥见明代常熟城墙的风采。 然而,昔日常熟的城墙终究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许可以从老照片中去找寻(部分图片来源于《常熟老照片》及网络)。 清代末年常熟西门城墙及远处的城楼 民国初年英国摄影师唐纳德曼尼镜头里的常熟城墙:静寂唯美 民国初年西门城楼及从虞山上蜿蜒而下的城墙 民国初年甸桥及远处的西门城墙 二十年代陶冷月所摄乾元宫及背后的虞山门城墙 约二十年代从赵园内看城墙 三十年代十九路军八十八师在常熟城墙所掘战壕 三十年代运动场外的城墙 三十年代日军站在虞山城墙上 三十年代日军进攻常熟城:城墙和城墙内的方塔 三十年代日军进攻虞山门 四十年代常熟南门 五十年代常熟南门 五十年代常熟南门 五十年代常熟西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