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纳总结·张伸虎:史学入门大全 |山西【推荐收藏】

 依然叶 2019-04-07
作者简介

张伸虎,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历史教师,曾在襄汾县惠祥中学、临汾十中、临汾十二中、临汾十一中等学校工作,对历年高考题做了细致的归类整理与深入研究,编有《文史拾趣》、《讲给孩子们的故事》、《高考真题对点训练》等。

归纳总结

史 学 入 门

一 、历史与历史学

1. 历史,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人 类史的总和,通常主要是指人类史。

2. 客观历史与书写历史客观历史是书写历史的基础,书写历史是客观 历史的反映,带有主观性,是认识客观历史的重要依据。

3. 历史学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

例 1在《说文解字》中,许慎解释道,“历”者,过也,传也。“史” 者,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据此可知,“历史”的原意是指:过去事实的文字记载。

4. 历史学的社会功能: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是文明延续的重要纽带, 是民族精神传承的载体,是治国安邦的经验宝库,是启迪人生的向导。

例 2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 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例 3 有史家在评价商鞅立木为信的史事时写道:“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该史家关切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例 4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 之风谏何异?”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 风)。

例 5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 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点相符的是(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可以借鉴历史经验, 但是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二、历史观与唯物史观

1. 历史学包括的内容:历史观,历史资料,史学方法,历史编篡学等。

(1)历史观是历史学的核心。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总的看法,属于 界观的一部分。

(2)历史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的基础和依据

 (3)史学方法即研究历史的方法,也是历史学的重要内容。

2. 历史观,有天命史观(如古代帝王出生时的异象)、倒退史观(厚古薄今,今不如昔)、进步史观(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循环史观(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英雄史观(突出个人作用、英雄情结)、唯物史观等。

例 6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进步史观)。

3. 近代以来出现的六种史观: 

(1)文明史观,常提各类文明,了解制度演进,研究文明成果。

例 7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 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2)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常提工业化、民主化、科学化 现代化,又称近代化,是指人类历史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市场化、 思想上的理性化和科学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等要素。

例 8 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 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 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3)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强调联系加强,交流增多,活动范围扩大

例 9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巧合之一。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亚洲)

(4)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强调阶级划分,革命斗争,侵略反抗

例 10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 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 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是(吏治败坏)。

(5)社会史观,强调社会下层,百姓生活,习俗变迁

例 11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 变化是(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6)生态史观,强调天人关系,生态平衡,环境问题

例 12英国 18 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 1816 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 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口死亡率由 14.6 上升到 27.2,利物 浦由 21 上升到 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3.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它的主要内容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 系,正确运用阶级分析方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

例 13 谣谶是带有一定目的性、被当做预言来传唱的歌谣。后周时,有 人制造“点检作天子”的谣谶,周世宗为绝后患,撤掉殿前都点检张永德, 以赵匡胤代之。后来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宋朝。这说明谣谶(d)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例 14 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行极 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 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例 15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 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4.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是研究历史、认识历史的指导思想。

四、史料的分类:

五、史料的研读

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例 19 “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 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 是(言必有据,论从史出)。

2. 读史征信,通过阅读相关的材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1)判断史料真伪:证实,证伪。

例 20 表格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 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2)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

例 21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 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c)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3)了解史料作者的情况:究人,究世。

例 22班固在《汉书》中对王莽全盘否定,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主要是因为他对王莽的改制深为不满。

3. 二重证据法把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相互印证的史学方法。(王国维 提出)

19 世纪末,民俗学兴起。民俗学以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为研究对象,包 括民间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神话、童话、民间信仰、风俗习惯等。

4. 跨学科研究

例 23天文学与史学:《竹书纪年》中有一次天象记录:“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国内外天 文学家依据日食表、借助计算机技术,推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 899 年;并由此计算出武王伐纣的确切年代是公元前 1046 年。

例 24生物学与史学:19 世纪中期,达尔文通过形态比较,认为人和现代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

1984 年,科学家把人类的基因同现代类人猿的遗传基因相比较,发现人类DNA 的 98.4%与黑猩猩的相同,证实了达尔文的科学假设具有合理性。

例 25统计学与史学,主要应用在经济史研究之中:据统计,1945 年 8 月,国民政府的法币发行量累计为 5569 亿元,三年后 增至 604.6 万亿元。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巨大)。

例 26化学与史学:对出土化石、人物进行年代测定,以往根据地层断代,误差很大。现在根据放射性同位素(如 C14、K40 等)的衰变规律进行测量,大大提高了精确度

六、影响历史解释(认识、评价)的因素:

1. 立场不同。如评价者的政治立场(站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的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立场等)、知识基础、价值取向、生活经验、主观情绪等。

例 27中日双方对 1894 年 7 月 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 远航海日志》记载:“7 点 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 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 点 52 分,彼我相距约 3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例 28对哥伦布的评价,在欧洲人眼中都把他当做“伟人”、“英雄”, 而美洲人却把他视为“魔鬼”、“强盗”。

2. 时代不同。特定时代的认识能力、思维水准和思维方式。

例 29 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 引得千年评说。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 响下史学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这说明(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实客观评价)。

例 30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 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 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这说明(对人物成就的评价受制于 特定的历史条件)。

例 31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 “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 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地位的 确立,是因为(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例 32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 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 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与时代同行)。

例 33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儒学备受尊崇;

而新文化运动期间,倡导科学与民主,儒学被批判抨击;在 20 世纪后半叶, 儒学又被一些人认为是解决人类困境的唯一途径。

例 34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 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 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晌)。

3. 占有史料不同。人物经历的复杂性,史料选取与应用上的差别,新材 料的发现与解密等。

例 35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 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 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说明(同一历史事实会 有不同历史记载)。

例 3620 世纪之前,人们一直对《史记·殷本纪》的记载持怀疑态度,认为商朝是“传说中的时代”,直到 1899 年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代的存在, 才普遍认为商朝是信史。

4. 分析方法不同。

例 37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 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 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 因素。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说明(随着研究视角的拓展而趋 于全面)。

5. 现实政治的需要。

例 38 《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 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修 撰的政治性)。

例 39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的双璧, 两者各有特色,其根本的不同点在于(撰修宗旨)。前者是:究天人之际,通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鉴于往事, 有资于政道。

七、常见纪年方式

八、历法的知识

世界部分

1. 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历的基础。

2. 古代两河流域的人们编制了太阴历。星期制度起源于古代西亚。

3. 美洲的玛雅人制定了玛雅历。(以 365 天为一年,每年 18 个月,每个月 20 天,剩下的 5 天是“禁忌日”。)

4. 古罗马的凯撒制定了儒略历,于前 45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

5. 1582 年,罗马教皇对儒略历加以改进,成为格里高利历,这就是今天 世界通用的公历。

中国部分

1. 夏朝时,我国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出现的“殷历”, 开始采用干支纪日法。

2. 汉武帝时,落下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首次把二十四节气列入历法。

3. 元朝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1281年颁布推行,这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 300 年。

4.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改用公历纪元。 

九、古代帝王的几种称号

1. 谥号 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士大夫等死后,别人根据其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而给予的称号,是对其一生盖棺论定的评价。始于西周,从西 周到隋朝的帝王多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楚成王,曾国藩谥号文正 等。

2. 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中用于供奉祭奠时的名号。始于商朝,唐朝 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3. 年号是封建帝王在位时用于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明清两朝的皇帝多称年号。如:万历帝,康熙帝,道光帝等。

4. 尊号(徽号) 是古代皇帝、皇后、皇太后等人在生前使用的表示尊崇 的称号,始于唐代。如武则天上尊号为圣母神皇帝。

5. 陵号 是古代已故的帝王及其后妃所葬陵墓的称号,始于战国时期。 如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明太祖的孝陵,康熙帝的景陵等。

十、历史知识集锦

1. 三通,指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宋末元初马端 临的《文献通考》。《通典》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典章制度史的通史专著。

2. 三才,唐代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史才三长”论,认为史家必 须兼有“史才”、“史学”、“史识”。《史通》是我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 史学理论著作。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进一步发挥提出了“史德”。

3. 三要,宋代吴缜认为,夫为史之要有三:一曰事实,二曰褒贬,三曰 文采。

编者说

这是山西省星河科技学校张伸虎老师归纳整理的史学入门资源,对历史研习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