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焦虑,那就是别人用10年累积了不同的经验,而你却只是把一个经验反复用了10年? 前者会完成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直至达到想要的地方; 后者却原地踏步,而成长这件事“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长日久,职场竞争力也在不断缩水。 有人说,这是自己的机遇不好; 也有人说,怪就怪自己的命不好...... 从我经手的职业咨询案例来看,好习惯胜过好命运,而正确高效的方法,才是成为高手的关键要素。 01 之所以想到这个话题,源于后台一则读者提问—— “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20多岁的时候,我觉得日子还长,那个时候的我忙着吃喝玩乐谈恋爱,也没有想到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如今的我30出头,有了两岁半的孩子......我为自己这些年来的停滞不前深感懊悔。我决定走出困境,但是赫然发现自己的问题有很多。 例如,有人说我说话不中听,我也为此苦恼了很多年,也找过其他咨询师,他们建议我去刻意练习。可是,我到底该如何刻意练习呢?这种说话能力到底该如何提高呢? 如果能得到老师的解答,我愿意公开我的问题。盼复!” 这位朋友的困惑很具代表性。 是啊,我们不止一次听说“刻意练习”,也知道该坚持,可是,究竟该如何坚持,才能达到提升能力的效果呢? 要知道,“刻意练习”的重点并不是一味的“练习”,而恰恰是“刻意”这两个字。 离开了“刻意”,你的勤奋可能只是低效率的重复,最终收效甚微,甚至磨灭了你好不容易才鼓起的勇气和本来就不多的自信心。 到底什么才是“刻意”? 事实上,“刻意”的重点,就是在于建立一套反馈体系,在勤奋的基础上做到高效,是行动有回应、努力有反馈,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大起来。 02 常见的“刻意”有三种,这里的方法出自《刻意练习》这本书,描述的较为生动形象。 1、音乐模式。 以弹钢琴为例。 一个外行想要成为钢琴家,你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当然是找老师学习基础的乐理,接下来大段的时间里,就必须对着乐谱苦练手法和节奏。 凑巧的是,我儿子从6岁开始练琴,从他去琴房的第一天至今,他每天都要保证一个小时的练习,否则手法就容易生疏,乐感和节奏感更是无从谈起了。 我发现,儿子每周去一次琴房,他的老师会把一段琴谱分解成一个个小段,每个礼拜布置一小段,让孩子回来反复练习。 这种“音乐模式”放在职场中,可以理解为“分解目标”。 例如提问者提出的说话问题。 事实上,说话这件事涉及好几个能力,包括背后的思维能力、一定的共情能力、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就可以采用“音乐模式”。 比如,有人当众说话会紧张,或者面对陌生人说话就会很不自然。 这个地方是完全可以通过大量练习克服过来的。 首先,你得找机会当众发言,最好找个朋友把你当时的状态录下来; 其次,你回去对着自己的录像,站在观众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问题——
...... 最后,至关重要的一点,每次发现问题之后,再去找发言机会,一遍遍练习,直到这些问题渐渐消失为止。 2、国际象棋模式。 一个刚学下棋的人是怎样的? 是直接找对手博弈吗? 不是。 正确的方法就是,熟读棋谱不断研究,这是对新手而言最有效的训练方法。 等到对套路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再去找陪练下棋,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对手水平很高,你提升的速度将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比如,很多职场朋友都会苦恼,自己在谈判方面好像能力很弱啊。 如何提升谈判能力呢?
也有人说,我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啊。 怎么可能啊? 你去菜市场或小店买东西,是不是要和对方讨价还价呢? 从今天起,如果你真想锻炼谈判能力,何妨从最基础的讨价还价入手呢? 3、体育模式。 所谓“体育模式”,就是对单技能的反复练习。 在体育竞技中,任何一项体育运动,背后都是大量反复的训练,直至肌肉产生记忆,同时结合教练的反馈和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套用“体育模式”,则可以是——
03 和你分享一段我自己真实的经历。 我是典型的思维特质,就是理性大于感性,说话容易直来直去,在刚开始进入职场时也屡屡受挫,为了提升这个能力,我是这样做的。 1、找老师 我发现做生意的人头脑普遍比较灵活,说话也特别能说到别人心里去。 于是我就物色了一个家门口的服装店老板,她的生意很好,老客户很多,我听过她和客户的谈话,就锁定了这个人。 2、建立关系 反正在哪儿买衣服都差不多,何况她家衣服价格也还比较合理,我就慢慢地成了她家的常客。
成为她家常客之后,我就加了老板的联系方式,问她如果后期有遇到人际方面的问题,是否可以向她请教,云云。 老板欣然答应。 3、定时复盘与请教 从此,我会一个月或两个月提前和她约时间,到她店里坐坐,一来看看有没有新款衣服,二来顺道说说我最近在沟通方面遇到的困惑。 经过这位老板的开解,很多问题茅塞顿开。
04 第一个维度就是你的感知型特质。 感知型特质最终的特征就是喜欢随性自由,所以时间观念比较差。 事实上,要提升时间管理能力,要从做事入手。 你给自己多长时间做成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事情先要确定下来。 确定下来之后,请参照上述三种方法刻意练习,当你尝到时间管理的甜头之后,你也可以做到高效率。 第二个维度就是决策方式。 例如我的思维特点偏理性,所以这部分导致我之前在人际关系方面处处碰壁。 但后来,通过我自己的亲身实践,我发现理性的人并非没有情感,只是在压力状态下,我们会习惯性地用理性压倒感性。 如果我们能学会正确的方法,在非压力状态下,我们也可以表现出体谅他人及共情的特质。 勤奋是成功最起码的品质,但如果在勤奋的基础上,你能够习得争取的方法,变得勤奋而高效,你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中所向披靡。 “每个领域最杰出的人,往往是刻意练习时间最久的人。” ——与你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