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xxcc140 2019-04-07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薤白,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膜质鳞皮。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一般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后除去须根,连根挖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有蒜臭,味微辣。老中医廖佐芹教授说,薤白性温,味辛、苦。归心经、肺经、胃经、大肠经。具有通阳散结、行气导滞之功效。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古籍记载

1.《神农本草经》:气味辛苦温滑无毒,主治金疮溃败。

2.《名医别录》:味苦,无毒。除寒热,去水气,温中,散结,利病人。诸疮中风寒水肿以涂之。

3.《日华子本草》:轻身,耐寒,调中,补不足。食之能止久痢,冷泻,肥健人。

4.《本草纲目》:温补,助阳道。薤散结,蒜消徵。治少阴病厥逆泄痢,及胸痹刺痛,下气散血,安胎。

5.《本草求真》:薤,味辛则散,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味苦则降,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气温则散,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体滑则通,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薤白的功效与应用

1.胸痹症。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通胸阳之闭结,为治胸痹之要药。胸痹病理基础在于胸阳郁滞、心脉瘀阻。因此治疗上应当针对其痹阻不通的病机,以宜通散强止痛为要。薤白气冲、味辛、性温,归于胸阳所在之心肺,宜通散结止痛,常与另一味中药瓜蒌配伍使用。早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就创制了瓜蒌薤白的类方。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2.脘腹痞满胀痛,泻痢里急后重。薤白辛行苦降,有行气导滞、消胀止痛之功。

杜甫当时年近半百,对西北寒冷之感的生活起居、饮食气候等均不习惯,受寒而饮食不易消化,加上杜甫当时辞官远走,心情郁闷,难免肝气郁结、疏滑失当,更加影响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排泄,导致腹泻等病证的发生。廖佐芹教授说,在治疗上应当以调理肠胃、通行气滞为重点,薤白辛散苦降,温通肠胃,疏理气滞,自然十分适合杜甫当时的身体状况。治胃寒气滞之脘腹痞满胀痛,可与高良姜、砂仁、木香等同用;治疗胃肠气滞,泻痢里急后重,可单用薤白或与枳实配伍。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中医食疗推荐:

薤白,是春天里一味令人心动的美食,以其特殊香味俘获了很多人的味蕾。

1 薤白猪肉包子

【材料】

薤白、猪肉、葱花、料酒、蚝油、盐等调料

【步骤】

1.将鲜薤白洗净,切碎备用;猪肉切碎与薤白搅拌均匀;加入调料适量,备用;

2.和面发面,擀成包子皮,包包子;

3.包好的包子醒发十几分钟,凉水大火上屉,开锅后转小火,熟即可食。

【功效】温中补阳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2 薤白煎鸡蛋

【材料】

薤白100克,鸡蛋3枚

【步骤】

1.将薤白洗净切细,鸡蛋磕人碗内放盐,用竹筷抽打起泡。

2.把平底锅烧热,放人猪油,油热后倒人鸡蛋液,撒上薤白细末,在火上煎5分钟,将一面煎成焦黄即成。

【功效】 宽胸除痹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3 薤白三七鸡肉汤

【材料】

鸡肉500克,薤白60克,陈皮6克,三七12克,生姜、红枣、米酒适量。

【步骤】

1.三七洗净,打碎成小粒状;鸡肉洗净,切块;陈皮水浸洗净;薤白除去根须,洗净;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2.把三七、鸡肉、陈皮、生姜、红枣放入开水锅内,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小时,放入薤白再煮沸片刻,调味,放入米酒搅匀即可。

【功效】通阳散结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4 薤白粥

【材料】

粳米100克,薤白50克,葱白20克,盐2克。

【步骤】

1.将鲜薤白、葱白洗净,切成丝备用。

2.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发涨,捞出放入锅内,加1200毫升冷水,用旺火煮沸。

3.将薤白丝、葱白丝放入粥锅中,小火慢煮至米烂粥稠,下盐调味即可。

【功效】通阳行气。

药食同源——薤白(小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