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给出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了新低。中国人口众多,为何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他们没想到自己不想结婚会影响到一些行业的发展...... 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结婚? 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给出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只有7.2%,创下了新低。中国人口众多,为何年轻人却越来越不愿意结婚了? 从大环境看,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以一线城市为例,在高生活成本的压力下,很难会有安家落户的想法。而结婚又牵扯了太多财产和利益,谁也不敢轻易进入一段婚姻。 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推动了单身率的提高,只有联网的电脑和手机,年轻人就可以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度过无聊的时间。外卖服务的高度发达更是助长了年轻人宅家的习性。 他们的想法是这样的:“为什么要谈恋爱?是游戏不好玩,还是视频不好看?”社交方式的过剩反而透支了他们的社交能量。 再者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有自己的判断力,有能力也懂得为自己而活,婚姻不再是她们通向幸福的唯一选择。 在一段婚姻中,男性面临着支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压力,而女性的角色包括生育孩子、督促和辅导孩子、照顾双方家庭、包揽家务等等,这些就像一个大包袱压在她们的肩头,导致越来越多女性选择推迟甚至放弃婚姻。 此外,在职场上,已婚女性为了照顾家庭、生育孩子,往往会在无形中放弃了更大的工作机会,被动失去晋升资格。 虽然很多人都在以单身狗自嘲,但若要走进一段婚姻,他们情愿单身,孤单却自由。 然而,他们没想到自己不愿意结婚会影响到一些行业的发展命运。 结婚率低,婚庆行业如何突围? 虽说单身经济在发展,但跟已婚人士相比,单身人士的消费力还是相对较弱的,他们不会去消费一些组建家庭时才会购买的物品。比如婚庆和母婴产品。 本来结婚就跟家装一样,是一个特别低频的事情,大部分人只经历一次,因为低频,信息不对称也成了婚庆行业的最大痛点。 结婚人数的持续下降,代表着婚庆行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但结婚触及到许多消费场景,比如拍照、婚纱、美容、场地、鲜花、餐食、礼品等等,因此市场很广阔。 如何在低频环境下,去拓展整个场景的消费,是婚庆行业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有人想结合互联网趋势,打造婚庆O2O,增加获客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然而,源源不断的创业者并没有打造出婚庆行业的独角兽项目。 这是因为,结婚行业的链条很长,互联网的推广成本很高,用户黏性低,决策周期长。很多人还是会“就近选择”或者是听朋友介绍。 而且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结婚就像是一门艺术,很难用客观标准去量化。”有行业人士这样说到。 因此,婚庆行业在有效的时间内为用户提供更丰富和高水平的服务,就需要给用户准确画像,除了征询用户意见外,还可以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和AI应用来达成。 生育意愿下降,母婴行业前景如何? 结婚率下降,也带来了出生率的下降,加上一些已婚人士也不愿多生小孩,母婴市场的前景似乎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以邻国日本为例,自2016年起,已经连续3年出生人数不足100万,出生率极低。我们国家虽然人口基数大,但年轻人的的生育意愿持续下降也是事实。 然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日本仍然有一家名叫西松屋的母婴公司实现了连续20年的营收增长。 众所周知,母婴行业能提供的商品在种类上不占优势,在低生育的背景下,西松屋是如何实现连续增长的? 一是定位上走亲民路线,主要卖平价、高性价比的母婴产品。同时扩大消费年龄段,这样就算新生儿减少也能给它带来客源。 二是选择在固定的区域集中开店,让自家的门店高密度分布,推行区域式垄断,门店采取统一的商品陈列方式,给消费者深刻印象。 三是建立育儿产品品牌和童装服饰品牌,推行规模化采购,形成品牌效应。 四是优化员工结构,培养超级店长,用激励制度来提升业绩,雇佣兼职员工,减低人力成本。 2015年“二胎”开放以来,我国母婴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各方创业者纷纷有所动作,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但通过日本的西松屋可以看出,即使出生率下降,母婴市场会相对缩水、竞争激烈,还是能逆风前进。 结语 物价、房价上涨,生活成本上升,教育费用增加,在未来,结婚率和出生率很有可能会持续下降,与结婚相关的行业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市场会淘汰一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从业者。 无论低频高频,最终还是高品质取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