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教你一招搞定厌学的熊孩子

 心理諮商張老師 2019-04-07

嗨~很开心本期又跟各位师友见面啦~

基于咨询伦理与道德规范,以教学为目的原则,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咨询案例已与当事人协商,且当事人愿意将此次内容提供给学习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同学们。现在,开启我们的学习之旅吧!

导读

这是一则亲子关系的案例。妈妈与女儿刚坐下就争执起来。女儿说“不要管我,不要控制我”,妈妈说“我是你妈,别人怎么会管你”。焦虑的母亲面对失控的女儿,当更年期遇到青春期,我们该怎么办?这种争吵在亲子关系咨询中很常见,接下来,大家看看王铮博士是如何调解她们之间的对话,去修通她们的关系的。

为了对个案的保护,W王铮博士  M妈妈  D女儿

M:王老师,你也看到了,我很困扰,不知道怎么跟我的孩子交流,她现在不听我话,动不动就跟我顶嘴,我不知道怎么办了。我觉得我为她做了这么多,她却......

W:嗯。当你说“我觉得为她做了这么多“的时候,我看到你是低着头,叹了一口气,看起来你很无奈。(描述、精准觉察)

M:是啊,现在天天都在忙她,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就觉得说什么都不对。

W:嗯。我又看到了你的无奈,我能不能理解为,你渴望与孩子好好说话?M:是的。

W:那你告诉你身边的孩子。(我你关系、接触)

M:我想和你好好说话。

D:我才不信呢,你根本不懂我。

W:孩子,我听你的声音有点高,似乎有一些愤怒,但我发现你身体转向妈妈,看起来你渴望妈妈懂你?(描述、澄清)

D:渴望也没用,她不会懂。(孩子在用她的经验与预设来应对)

M:我知道你嫌弃我,天天说我做得不好,其实我很爱你。

D:低头,吹口哨......

W:妈妈,当你说话的时候,你好像有些情绪,我不知道你有感觉吗?(澄清)

M:嗯,是的。我有些愧疚吧。小时候没有好好养女儿,忙于赚钱,寄养在公婆那里。(表达渴望得到女儿的理解原谅)

W:你对女儿有愧疚?(转向女儿)孩子,你妈妈对你愧疚。

D:假的。

W:哦。不着急,你看着妈妈,说出来,“妈妈你说的是假的。”(接触)

D:不想理她。

W:不着急,我看到你有情绪了,你在摇头?(觉察)

D:不想,从小都是她说的对,我说的都是不对的。

W:你说的都是不对的。(重复)听起来你有些生气,你给妈妈表达过你的愤怒吗?

以上部分,作为咨询师,我并没有卷入他们之间的冲突,而是通过心理咨询技术的描述、觉察、澄清,不急于对事情进行分析和评判,而是跟随和呈现她们真正想表达的,看到语言背后的情绪、思想、行为,从而让双方有更多的接触

D:她经常打我。

W:哦......嗯。(点头,看着孩子)(关注、鼓励)

D:......低下头

W:孩子,我看到了你的不满,我希望你能够有所体验。你的脸涨得通红而且有点儿委屈。(描述、澄清)

D:她就像疯子一样老是打我。

W:“你就像疯子一样老是打我”说出来。(鼓励)

D:......重复

W:我知道你有委屈了,说出来,“你就像疯子一样老是打我”。(语气加重)

D:......重复

W:嗯嗯嗯嗯嗯,我看到你有一个下咽,我看到你掉眼泪了(外界觉察)“我很委屈”,说出来,你会舒服一些。

D:我很委屈,但是她......

W:嗯嗯嗯嗯,好像你的委屈又变成愤怒了,老师想让你体验眼泪掉到嘴里,委屈是什么滋味。(此时此刻、感觉滞留)

D:苦的。我有点失望和伤心。

W:有点伤心,(转向妈妈)妈妈,我看你一直在看孩子,似乎你也有情绪了。(精准觉察)

M:我感受到了孩子的孤独。

W:你把“孩子”换成“你”,看着她说。(我—你关系、接触)

M:我感受到你的孤独,对不起,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女儿转过身去,背对着妈妈擦拭自己的眼泪。

D:她说的都是假的。

W:你试着转过身,看看她的眼泪。

D:讨厌看到她。

W:嗯。你在说讨厌的时候,你的眼泪流出来又抑制了,我看到你的眼睛在往那瞟,你不想看妈妈,但你的眼神好像在往那走啊。(语言、非语言不一致反馈,面质)告诉我你在控制什么,是什么让你控制?你去体验体验是什么感觉?(鼓励)

D:我不想体验,我觉得她是假的。

W:你看着她说“你是假的”说出来,重复。(我他关系,要转成我你关系)

D:你是假的,你会……

W:no no no只说“你是假的”。

D:你是假的。

W:告诉我,你说完是什么滋味?(内界觉察)

D:生气,愤怒。

W:那你说出来,“我对你有愤怒”。

D:我对你有愤怒。

W:我看到你又有眼泪了,孩子,你告诉我,你现在是愤怒还是什么?(澄清)

D:难受,委屈。

妈妈递给孩子纸巾。

W:妈妈给你递纸巾了,妈妈哭了,妈妈此时此刻的心情是什么?(内界觉察)

M:我很难受,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使不上力气。

W:嗯,使不上力气。(重复)那你想做些什么?

M:心疼,想帮助,但不知道怎么做。

W:孩子,妈妈此时此刻说想帮助,又不知道怎么做,那你告诉我,你期待妈妈做什么?(转向女儿)

D:你不要管我就好了。

W:嗯,(停顿 )我看你叹气,可以告诉我,你刚刚的难受和委屈还有吗?

D:好点,我想说,我可以不上学,我在学校里也听不懂,为什么不让我干我自己喜欢的事?我跟好朋友闹翻了,我也没有朋友,为什么都要听你的,为什么?

W:嗯,你说了很多,我并不好奇你的内容,你在表达“为什么”,你连续用了几个“为什么”,你发现了吗?(描述反馈)

D:总觉得被别人管着,总觉得被别人捆着,不想被约束,不想被人嘲笑。

W:我怎么理解这个“嘲笑”。(澄清)

D:同学都瞧不起我。

W:能不能理解为“你特别渴望别人能够瞧得起你”?(高层次同理)

D:是的,我觉得从我小时候就没有人瞧得起我,这个原因可能是.....

W:不着急,孩子,你在分析原因。我们来探讨一下,“我特别想让别人瞧得起我”,你告诉我,你的生命里谁最瞧得起你。

D:没有。

W:也就说没有人?(转向妈妈)妈妈,你听了这番话......

M:我很瞧得起你,妈妈很支持你。

D:假的吧?(低下头)(虽然多了一个字,但在语气上似乎看出了女儿的变化)

W:妈妈说她瞧得起你,你觉得很虚假。但是现实中好像又找不到瞧得起你的人,最好的朋友也闹翻了,但是你内心又很渴望被人瞧得起。(澄清)那老师问问你,我说我现在很喜欢你。(实验)

D:有点假。

W:你觉得有点假?你自己瞧不瞧得起你自己?看起来好像你并不喜欢你自己。

D:我成绩不好,长得也丑。(头低得很低,身子圈起来)

W:听到你的表达,我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头很低,身子也卷了起来,我好奇你现在的感受?(描述反馈、觉察)

D:不舒服、恐惧、害怕。

W:说出来“我害怕”。

D:重复......

W:放松,闭上眼,说出来“我害怕,很害怕”。(恐惧语气)(放大、重复)

D:(跟随)(女儿跟随咨询师重复了3次)

W:不着急,在这种感觉里呆一会。(感觉滞留2分钟)

D:你不要不要我,我怕你不要我。

W:重复,大声说出来。

D:(重复5次)

W:告诉我,这是个什么样的画面。(具象化)

D:妈妈不见了。

W:“你在哪”说出来。

D:(跟随重复)

W:“妈妈,我想看到你”说出来。(语气退行—重复—引导说出)

D:(跟随重复)

D:我眼前很黑,渴望妈妈看到我。

W:很黑,渴望她看到。(关注、跟随)哦。放松,我看到你的恐惧害怕,你的眼泪掉下来了。孩子,想妈妈,哭出来孩子。嗯嗯,告诉我此时此刻你想给妈妈说的话。把你头左转,放松,睁开眼,看着妈妈。

D:妈妈你不要离开我。(哭泣)

M:妈妈永远不会离开你。(哭泣)

母女俩失声痛哭......(充分接触)

W:告诉我,此时此刻,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你觉得还假吗?

D:很真实,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我现在好受多了。

W: 不着急,孩子心里好受了些,妈妈,你心里呢?

M:我心里不知道怎么说,一方面看着孩子好受点,我放松了,同时对孩子还是有愧疚的,就像我最初时候说的,小时候没有看好她。

D:别说了,你也不容易。

W:孩子,你好像在理解妈妈?你好像有点变化。

D:也许吧,但这确实是我现在的想法。

当来访者的童年早期被压抑的那部分情绪得以宣泄时,他的想法就发生了改变。根据GROSS的情绪调节的策略,认知重评是最有效的因子,通过咨询师的帮助来访者的认知发生了改变。

W:OK 我有个小小的建议,稍微往前一点,伸出我们的手,闭上眼睛,感受此刻每个人的手放在一起的感觉。王老师先说,我感受到了温度……,让我们在这个温暖又有温度的状态下稍微待一会儿,去体验这个接触,感受这个连接。(实验的设置,促成最后的接触,巩固当下的体验,提高自身的觉察)

W:此刻我们的距离近了一些,ok,今天我们来,大家好像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孩子,不是妈妈,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我们在尝试着去做些什么呀,去突破这个困难。如果说,接下来,我们造这样一个句子,“我可以为我们做些什么”。(为自己负责)我是妈妈,我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可以为家里做些什么;我是孩子 我可以......

M:我希望女儿能够原谅以前的不好。希望去理解女儿,希望做好妈妈这个角色,也希望女儿能理解我,相信我们的关系会越来越好。

W:嗯,妈妈的表达还是些自责在里面,对不对?同时又渴望彼此的沟通和信任,非常好。来,孩子,你愿意为这个家庭和自己做些什么?

D:我会尝试着去上学,但你不要管这么多,你不要什么都盯着我,你也不要太自责,都已经过去了。

W:嗯~好。从孩子的语言里,我们听出了一份柔软,我尽量地去听你的话,或者说,我听出了有一种意愿去改变,我尽量去改变。同时有一份自信,你可以经营好你自己,你可以照顾好自己,我能不能这样理解?(正向澄清)

D:嗯,我愿意试一下。

W:非常好!我觉得大家说的都很好,OK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感谢信任。下次再见!

哇塞!

这么经典的咨询案例你学到了多少呢?

别慌

王铮博士来划重点啦~~

本案例中,女儿跟母亲的关系出现了危机。特别是信任危机,女儿不再相信母亲的表达,母亲所有的表达在女儿的眼里都是虚假的或者说是控制。这种固化的认知模式是阻碍母女沟通的根本,所以要拆除她们之间的隔阂,就需要绕开母女之间“各自固化的认知模式”不在事件本身“上学不上学的问题”,“妈妈的抚养的问题”,“母女沟通的问题”等以专家的身份进行预设、分析、解释、评判、和建议。而是让她们通过体验当下真实的感知与感受,发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允许对方真实的表达自己,允许存在的情绪、想法,不断体验、表达,认知就会慢慢发生改变......



吸收了满满的干货

王铮博士和格式塔的魅力有没有吸引到你?

哈哈

别眨眼,彩蛋来啦!

快来看看

王铮博士的青葱岁月及格式塔俱乐部的发展吧~

 

喜欢格式塔的小伙伴们

有个好消息要分享给大家 

首届华人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大会

将于2019年1月19日—20日

在北京隆重召开

喜欢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哟~~

首届华人格式塔心理咨询与治疗大会
大会主题觉察  对话  发展
大会时间

主题讲座:2019年1月19—20日

会前工作坊:2019年1月17—18日

会后工作坊:2019年1月21—22日

大会主席

大会联合主席:Talia Bar Yoseph 

Levine、王铮

    大会执行主席:王铮

大会地点北京市丰大国际酒店(北京市亦庄经济开发区荣华中路20号)
参会报名电话
(点击图片可放大查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