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马铃薯常规育种技术,包括亲本选配、杂交圃准备、制种、实生种子栽培管理、实生苗后代的选择与培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马铃薯常规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铃薯;常规育种;亲本选配;制种 中图分类号 S532.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103-01 为了提高马铃薯常规育种的育种成效,笔者根据近几年开展的马铃薯杂交试验的经验,参考一些杂交育种技术文献,从亲本选配、杂交圃准备及栽培管理、杂交授粉、实生籽栽培、实生苗后代选择、培育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影响杂交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进行分析,以供马铃薯育种工作者参考。 1 亲本选配 首先,在亲本的选择上要对性状互补、不同类型、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进行配置;其次,根据育种目标,在质量性状上,双亲之一要符合育种目标,母本应选择具有最多优良性质的、结实性较好的品种,父本应选择具有需要改良性状的、花粉多的品种进行组合,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把亲本双方的优良性状综合在杂种后代同一个个体上。 2 杂交圃准备 杂交圃[1]应选在远离其他马铃薯种植地的温网室设施内。为便于授粉及其他田间操作,采用单垄双行种植,垄距160 cm,行距60 cm,母株株距25 cm。播种时采用平墒或将亲本种植在装有营养土的塑料筐中,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后期便于将块茎挖出,促进地上植株旺盛生长,植株生长势强花冠才不易脱落,也可在杂交圃内添加光照设施,使杂交期间光照时数增加到16 h/d,提高杂交结实率。温网室内应装有微喷系统,保证杂交圃湿度在70%以上。 3 制种技术 3.1 花粉采集 授粉前1 d上午,收集父本刚开或半开的新鲜花朵,将花药摘下并放于光滑平整纸上摊开晾晒,或在50~100 W白炽灯下烘烤花药,花药离灯50 cm左右,24 h后将散出的花粉抖落收集到空的青霉素小瓶中,用于杂交授粉或保存备用。花粉保存温度为4 ℃或更低。一般需长期保存的,保存温度应低于-20 ℃。对于-20 ℃ 条件下保存的花粉,杂交利用时应提前取出放于4 ℃条件下10~12 h,再在室温放置1 h后使用[2-4]。 3.2 杂交授粉 母本选择健康植株上发育良好的花序,每个花序选留4~5朵发育健壮的花,将花粉孔已散开的花朵及未成熟的去掉。授粉前用镊子或其他工具把花药去除,然后用装在青霉素瓶中的花粉抹在柱头上。对开花较少的父本直接采下将花粉抖到指甲壳上直接授粉,若更换父本要用酒精对手和镊子消毒,授粉后挂牌标明父母本及授粉日期。 3.3 浆果采收 授粉后7~10 d即可检查杂交结实情况,凡花冠未脱落、子房膨大、小花梗变粗弯曲,表明杂交成功。10~14 d后将膨大的浆果连同标签套袋,70~80 d后浆果成熟即可收获。浆果收获后置于室温条件下后熟,当浆果变白变软并发出香味,即可洗籽,将洗好的种子晾干后装入信封,作好标记,置于室温条件下保存。 3.4 制种田田间管理 底肥施马铃薯专用肥(10-12-15)1 500 kg/hm2,开沟后施入,追肥在开始授粉后2周进行,第1次追尿素150 kg/hm2,10 d后追尿素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共追2次,�Y合追肥进行浇水,后期为促进浆果生长进行叶面追肥,一般用斯德考普喷施,喷肥液750 kg/hm2左右,每隔10 d喷施1次,共喷施4~5次。病虫害防治同一般生产田。 4 实生种子栽培管理 4.1 实生种子处理 马铃薯实生种子一般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故贮存1年以上的种子(陈种子)可直接用于发芽,贮存不足1年的种子,播前采用以下3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处理[3]。一是冷冻处理(将实生籽浸泡于35 ℃温水中过夜(10~12 h),起始温度35 ℃,而后待其在室温下自然降温即可。取出后将实生籽表面淘洗干净,置冰箱冷冻层5~6 h。自冰箱取出后自然回温到室温,再淘洗,而后置培养皿内室温下培养,每天换水1次);二是赤霉素处理(用1 000 mg/kg赤霉素溶液浸泡24 h,淘洗后直接播种(推荐));三是采用热处理(播前把实生种子放在50 ℃的温水中浸种,自然冷却24 h,在培养箱中催芽,温度控制在21~23 ℃之间,每天淘洗1次)方法打破休眠。 4.2 种子点播 种子露白后按照用种量400粒/m2,与适量细沙拌匀播入日光温室或塑料大棚已设计好的苗床中,表面筛1~2 cm厚营养土,用薄膜覆盖,保持土壤湿润,温度、湿度分别控制为25~30 ℃、70%~90%[5]。 4.3 苗期管理 实生苗很细弱,早期发育慢,出苗后应适当通风和喷水,每周喷施1次营养液(营养液按照MS培养基配方配制),苗龄6周左右匍匐茎大量形成时开始培土,并结合浇水施肥,14周后(从出苗至成熟)即可收获。 5 实生苗后代的选择与培养 实生苗后代的选择与培育是马铃薯常规育种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选择好了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选择不当不仅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也会造成失败。根据实生苗性状与无性系后代有明显相关性的研究,目前开展的马铃薯实生薯的选择方法主要有早代选择和混合选择。 5.1 早代选择 早代选择是针对实生苗世代所作的选择。因马铃薯高度杂合及四体遗传的特性,要求杂种后代有足够大的群体。但因科研单位条件有限无法满足,所以杂交实生苗群体选择相对杂交优势明显的远缘杂交。组合在于精而不在多,通过近几年研究发现,抗病性、熟性、块茎特征及结薯习性应在实生苗当代开始选择,而产量、商品率、品质性状应在无性一代开展。具体选择方法是实生种子在温室育苗后移栽,移栽到大田开始比较择优入选[6]。 5.2 混合选择 马铃薯在遗传上是杂合体,有性繁殖(实生苗当代)容易出现较多的分离现象。但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有不少个体在主要经济性状上是基本趋于一致的,这是开展实生薯类型选择的依据。具体选择方法是每株实生苗后代选择收获1粒实生薯单独保存,到下一年及往后进行单株―株系―家系分系比较择优入选。 6 参考文献 [1] 邹万君,刘卫民,魏明,等.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露地制种技术规程[J].云南农业科技,2003(增刊1):168-169. [2] 王绍林,杨继先,和先,等.马铃薯杂交实生籽制种技术研究[J].中国马铃薯,2007,21(1):46-48. [3] 盛万民,吴国林,张丽娟.对马铃薯离体杂交技术应用的体会[J].马铃薯杂志,1996,10(1):46-47. [4] 王娟,李德明,潘晓春,等.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新技术的研究[J].中国种业,2011(5):11-13. [5] 谢春梅,林蓉,谢世清.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TPS)的研究进展[J].种子,2004,23(11):44-46. [6] 李成军,张生.克山马铃薯研究所杂交育种的障碍及解决途径[J].马铃薯杂志,1997,11(3):160-1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