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施百货公司,是上海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1914年,粤巨商马应彪以每年租金3万两银子,租期30年的条件租下了易安居茶楼的地皮,并请他的德和洋行设计,于1917年10月20日建成先施公司开业。整个建筑具有巴洛克风格。立面采用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底层设骑楼式外廊,外廊内设大橱窗,二、三层间用爱奥尼克立柱支托三层以上部位的弧形出檐;四层为铸铁阳台,五、六层为双扇窗。东南转角立面的六层顶部盖一座摩星塔,基座设大钟,上部三层。建筑底层和二、三层为商场,四至五层为美商东亚旅社,六至七层为先施乐园,屋面为屋顶花园,开创了上海大型商场开办娱乐业的先例,并成为都市人生活的一大时髦。1937年先施公司曾遭日寇轰炸。1952年先施公司大楼由上海时装公司、黄浦区文化馆、东亚饭店等使用,屋顶花园的纳凉晚会很受普通市民的青睐。现这里为上海时装商厦。
永安公司,1916年华侨富商郭乐以每年5万两白银,租期25年,期满后连同房屋和土地归还的苛刻条件从哈同手中租下了浙江路口的8.51亩土地建6层永安大楼,1918年开业,经营商品达万种。1918年9月5日,创办上海永安百货。先在南京路635号(浙江路口西南角)建成一栋6层营业大楼(老永安),1933年又在旁边浙江路和湖北路之间的尖角地带新建22层的永安新厦(新永安),当时是上海首屈一指的酒楼,因设在第七层,也叫“七重天”。七重天配置一色的火车座、弹簧椅,每张桌上都有红色的台灯,餐厅里还附设一个小小的舞池,当时对阔人家的太太小姐、公子哥儿颇有吸引力。1956年公司合营后,永安公司改名为上海第十百货公司,1966年更名为国营东方红百货商店,随后再次更名为上海第十百货,于1988年定名华联商厦。2005年重新起用“永安百货”。
新新公司,在“四大公司”中是第三家新开设。侨商刘锡基原是先施公司经理,1923年他脱离公司。以每年租金8万两银子,租期满后房屋收回的苛刻条件租下了毗邻先施公司的哈同洋行房地产地皮。1926年建成开业。大楼取名为“新新公司”,寓意“日日新又月月新”之意。大楼简化了古典主义建筑繁复的线条和装饰,趋于简洁明朗,但依然保留三段式处理手法,在面临南京路中部顶层设一座高高的方形空心塔楼,在高度及霓红灯的设置上与“先施”、“永安”争奇斗艳,并在西南角、东南角各设一座角亭。整座楼高6层,并在上海首先于商场内开放冷气。底层至3层为百货商场,4层为粤菜馆,5层设新新茶室、新新美发厅、新新旅馆等,6层设新都饭店、新都剧场并在新都饭店大厅内自行设计、自行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因电台的房子四周是用玻璃隔断的,俗称“玻璃电台”,后改称“凯旋电台”。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电台最早向全市人民广播这个重要消息并播放革命歌曲。解放后,新新公司歇业,底层商场改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楼层为新新溜冰场和服装商店。现整幢建筑为上海市第一食品商店。
大新公司,“四大公司”中的小弟,开设最晚。1932年澳大利亚华侨蔡昌来沪,见广东同乡开的“先施”、“永安”、“新新”三大公司都很红火,便决定在新新公司西首开设大新公司。于1934动工,1936年建成开业。大楼占地面积3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0余平方米,高42.3米。1953年,大新公司大楼改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上世纪80年代前,这里的规模一直是全国最大的百货商店。大楼外观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平面方形,包括地下室共10层,大门设在南京路西藏路转角处,带有弧形。屋顶上的栏杆、花架上的挂落,都是中国风格。该处现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
一,大新公司(第一百货)
四,老、新永安公司(永安百货、七重天宾馆)
下一站 老城厢的老城墙、大境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