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痢疾 考点四:泄泻与痢疾的鉴别诊断 考点 击破 泄泻与痢疾的病变部位都在肠间,皆多发于夏秋季节,由外感时邪、内伤饮食而发病,均有排便次数增多的表现,两者应予以鉴别: 1.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液者为痢疾。痢疾之腹病是与里急后重同时出现,且腹痛便后不减。 2.以排便次数增多,类便稀溏,甚至如水样者为泄泻。泄泻亦有腹痛症状,但多与肠鸣脘胀同时出现,其痛便后即减;二者是不难分辨的。 3.泻痢两者,可以相互转化。有先泻转痢者,亦有先痢转泻者。 考点五:痢疾的预后转归及预防调护 考点 击破 1.预后转归 因病人正气的强弱、感受邪毒的深浅及发病的轻重而有不同。一般体质好,正气盛者,虽感湿热,寒湿之邪而患急性痢疾者,治疗及时正确,预后一般良好。而疫毒痢邪盛者,可很快出现热入心营,热盛动风或内闭外脱的危证,其至死亡,应积极救治。慢性痢疾多由急性痢疾迁延不愈而致,治疗正确,多能缓解或痊愈。 2.预防调护 (1)做好水、粪的管理,饮食的管理,消灭苍蝇。 (2)饮食的宜忌,与治疗的配合至关重爱,必须说服病人,严戒口腹,宜进清淡之食,禁食荤腥油腻之品,前者养肠胃以祛邪,后者败肠胃以留邪。 考点六:活人败毒散证与葛根芩连汤证的转化 考点 击破 若痢疾初起,发热恶寒,见表证者,可用解表法,活人败毒散主之。方中以人参坐镇中州,为督帅之师,以二活二胡合川芎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外出。此即喻嘉言所谓逆流挽舟之法。 更以枳壳宣中焦之气,茯苓渗下焦之湿,桔梗开上焦之痹,甘草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 倘身热汗出,脉相急促,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则用葛根芩连汤解表清里。若痢疾初起,见表证的活人败毒散证失治误治,表邪入里化热,表邪未解而里热已盛者,可转为葛根芩连汤证。 考点七:痢疾的临证备要 考点 击破 1.噤口痢的治疗 痢疾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者,称为噤口痢。其证有虚有实,实证宜用开噤散煎水少量多次,徐徐咽下,以苦辛通降,泄热和胃。若汤剂不受,可先用玉枢丹磨汁与服,再予前方徐徐咽下。若胃阴大伤,频繁呕吐,舌红绛无苔,脉细数者,于方中酌加人参、麦冬、石斛、沙参以扶养气用。并可用人参与姜汁炒黄连同煎,频频呷之。再吐再呷,以开噤为止。虚证多由素体脾胃虚弱,治宜健脾和胃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加石菖蒲、姜汁以醒脾开胃。若下痢无度,饮食不进,肢冷脉微,为病势危重,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以益气回阳救逆。 2.注意灌肠疗法 痢疾除内服药物外,亦可用灌肠疗法。使药物直达病所,提高疗效。凡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者,常用(1)苦参、马齿苋以1:2比例,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2)蒲公英、败酱草、红藤、穿心莲等量,黄柏适量,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3)黄连、黄柏、马齿苋、白头翁等量,水煎取液150ml保留灌肠。 3.慢性痢疾要辨外感、内伤两类。 《证因脉治》中明确指出:“外感休息痢之证,暴发热痢而起,后乃久久不愈,或暂好一月半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积滞不除。”“内伤休息痢之证,无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证,但因脾胃亏损,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终年不愈。”治疗上由外感所致者,不忘清余邪,而内伤所致者,应以调脾胃为主。 4.注意痢疾治疗禁忌 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以免留邪或伤正气。 真枪实练 1.痢疾的治疗原则包括 A.初痢宜通 B.久痢宜涩 C.湿盛则宜分利 D.不离行气和血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D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痢疾一般不能利湿,否则会伤阴加重病情。 2.谢某,女性,52岁,痢下利时发时止,日久不愈,饮食减少,口干而苦,脘腹不舒。临厕腹痛里急,大便夹有黏液及少许脓血,舌淡苔黄腻,脉细滑。治疗选用 A.香连丸 B.乌梅丸 C.温脾汤 D.连理汤 E.附子理中汤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多是由于正虚邪恋,寒热错杂,传导失司所致;口干而苦仍有热征大便夹有黏液及少许脓血是寒热错杂之象。此乃久痢不愈,寒热错杂之征,方用乌梅丸。 3.湿热痢的治法是 A.清热燥涅 B.化湿健脾 C.凉血行血 D.调气导滞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CD 湿热痢的治法是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4.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发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舌苔腻,脉虚数。治疗宜用 A.连理汤 B.驻车丸 C.胃苓汤 D.真人养脏汤 E.香连丸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 由“下痢时发时止,日久不愈”可知是休息痢。“发时便下脓血、里急后重,腹部疼痛、饮食减少、倦怠怯冷、舌质淡、舌苔腻、脉虚数”皆是病久正伤、正虚邪恋、脾阳不振、邪滞肠腑的表现。治宜温中清肠,调气化滞,选方连理汤。 A.清热凉血解毒 B.养阴清肠 C.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D.温化寒湿 E温补脾肾,收涩固肠 5 痢下赤白脓血,脐取灼痛。虚坐努责。心烦口干,舌红绛少苔,脉细数者,治法应选 6.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饮食减少,倦怠怯冷,临厕腹痛里急,舌淡苔腻,脉虚数者,治法应选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5. B,根据痢下赤白,或下鲜血黏稠,虚坐努责,舌红绛或光红辨证当为阴虚痢,治当用驻车丸,养阴清肠。6.C,根据时发时止,经年不愈为辨证重点可辨证为体息痢,治当用连理汤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7.患者,女,27岁,发热,腹痛拒按,腹泻,大便赤白相间,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其治则是 A.塞因塞用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通因通用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D,根据腹痛,腹泻,大便赤白相间,里急后重,可以诊断为湿热痢疾。湿热痢疾的治疗当清利湿热。湿热去,则痢疾愈。故治法当属于通因通用。 8.疫毒痢的治法有 A.凉血 B.解毒 C.清热 D.和胃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C疫毒痢治当清热、凉血、解毒 9.寒湿痢的治法是 A.温中散寒,化湿止痢 B.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C.散寒化湿,调气化滞 D.温中散寒,利湿止痢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新世纪版教材中寒湿痢的治法为温中燥湿,调气和血,方用不换金正气散。第九版教材中寒湿痢的治法为温化寒湿,调气和血,方用胃苓汤。需要注意其变化。 10.治疗休息痢,扶正与祛邪兼顾的方剂有 A.温脾汤 B.补中益气汤 C.连理汤 D.四神丸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休息痢的治疗方法是温中清肠,调气化滞。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倦怠食少,遇劳而发,方用连理汤,温中补脾,兼清湿热。若脾阳虚极,肠中寒积不化,遇寒即发,选用《千金》温脾汤,温中散寒,消积导滞。补中益气汤用于中气下陷者。四神丸用于肾阳虚衰,不能固摄者。 11.疫毒痢的临床表现特点 A.发病急骤 B.病势凶险 C.痢下脓血鲜紫 D.壮热烦渴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CD此题旨在考查痢疾的临床表现。 12病疾的治疗禁忌有 A.过平补涩 B.峻下攻伐 C.行气导滞 D.分利小便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D 此题旨在考查痢疾的治法,痢疾用药宜忌:忌过平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应顾护胃气,应贯穿于痢疾治疗过程的始终。消导,去滞、调气、和血、行血是治疗痢疾的基本方法。 考点点拔 此考点一直考得比较细,几乎涉及每一个证型及其方药与随证加减。主要掌握以下内容:痢疾的治疗原则;疫毒病临床表现与治法;阴虚痢的治法方药;随证加减中的方剂如乌梅丸。 13.下列哪项不是痢疾与泄泻的鉴别点 A.有无里急后重 B.有无因情志不舒诱发 C.有无排使次数增多 D.有无脓血便 E.有无腹痛肠鸣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隐藏答案 答案与解析: C 痢疾与泄泻皆有排使次数增多的表现。不能成为两者的鉴到点。注意题干问的是“不是”。 考点点拨 此考点主要应掌握两者鉴别的关键点:痢疾有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液,腹痛便后不减。 编辑:青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