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三字经》: 痢疾怎么办

 妙音禅韵 2020-11-18

《医学三字经》第六章——痢疾》:

     湿热伤 赤白痢                热胜湿 赤痢渍 

     湿胜热 白痢坠                调行箴 须切记 

     芍药汤 热盛饵                平胃加 寒湿试 

     热不休 死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桂葛投 鼓邪出                外疏通 内畅遂
     嘉言书 独得秘                寓意存 补金匮


痢疾

湿热伤 赤白痢 王损庵论痢,专主湿热。其症里急后重,腹痛,欲便不便,脓血秽浊,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热胜湿 赤痢渍 胃为多气多血之海。热,阳邪也。热胜于湿,则伤胃之血分而为赤痢。

湿胜热 白痢坠 湿,阴邪也。湿胜于热,则伤胃之气分而为白痢。赤白相半,则为气血两伤。


一、痢疾是什么疾病?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黏冻或脓血为症状。是夏秋季节常见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并常因急骤发病,高热惊厥,厥脱昏迷而导致死亡,故须积极防治。
注:里急后重:下腹部不适,很想解大便,然而又无法一泄为快。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之死与痢疾有关。

痢疾,古代亦称“肠游”、“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

古代文献记载:

1、《黄帝内经》谓之肠澼。
2、《难经》谓之大瘕泄
3、《伤寒论》谓之热利下重与下利便脓血。至晋唐方谓之痢。
4、《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中有赤白痢血痢脓血痢热痢等名称。
5、《千金要方·热痢第七》指出:“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白相杂……蛊则纯痢瘀血。”并举有治赤白滞下方。
6、《外台秘要·水谷痢》对痢之分型更多,列有治痢方剂一百七十余首,其中有重下方六首。所谓“滞下”是指大便闭滞不利而言,“重下”是指下部疼重而言。可见把痢疾名为滞下,在唐代就有了。
7、宋《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一直沿用至今。
8、《丹溪心法》明确指出本病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之内,上下传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
9、明以后,出现了痢疾专著,如《痢疾论》《痢证论》等,对痢疾理论和临床进行了系统总结,学术上也有所创新。

与泄泻的区别:

1、病机病位上:痢疾病位在肠是肠中有滞,即湿热,寒湿、疫毒、饮食壅滞肠中,妨碍传导,凝滞气血而泄泻病位在脾是脾失运化,湿浊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

2、临床表现上:
痢疾大便次数多而粪便少,痢下赤白脓血,泄泻为稀薄粪便,颜色黄或白,无赤白脓血;
痢疾下痢不爽,里急后重,泄泻爽利甚至滑脱不禁;
痢疾必有腹痛,伴里急后重,腹痛呈持续性,时轻时重,便后痛减而不停止,而泄泻之腹痛或有或无,多伴有肠鸣腹胀,呈阵发性,泻后痛减。

与泄泻的关系:

因两病都为外感时邪、饮食所伤,故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互相转化,或先泻而后转痢,或先痢而后转泻。一般认为先泻后痢病情加重,病机由浅人深;先痢而后泻为病情减轻,病机由深出浅,所谓“先滞后利者易治,先利后滞者难治”。

二、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腹痛、泄泻、大便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小孩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要高度考虑为疫毒痢。但临床症状轻重差异较大。

1、轻者,腹痛与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每日次数在10次以下,或被误诊为泄泻;

2、重者,腹痛、里急后重均甚,下痢次数频繁,甚至在未出现泻痢之前即有高热、神疲、面青、肢冷以至昏迷惊厥。

3、多数发病较急,急性起病者,以发热伴呕吐开始,继而阵发性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冻或脓血。

4、也有缓慢发病者,缓慢发病则发热不甚或无发热,只有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粘冻或脓血的主症,下痢的次数与量均少于急性发病者。

5、急性发病者,病程较短,一般在2周左右;缓慢发病者,病程较长,多数迁延难愈,甚至病程可达数月、数年之久。痢疾可散在发生,也可在同一地区形成流行。

辨证宜分清寒热虚实。一般说来,暴痢多实,久痢多虚。

实证又有湿热痢和寒湿痢的不同,而以湿热痢较为多见。

疫毒痢来势急骤,病情严重,宜及早图治。

虚证又有阴虚痢和虚寒痢的不同。

若下痢不能进食,或呕不能食,又称为噤口痢。

至于休息痢有时发时止的特点。

三、分类

(一)从排便颜色分
赤痢——大便中带血不带脓的痢疾。
白痢——便下白色黏冻或脓液者。古称白滞痢。
血痢——痢下多血或下纯血者。即血痢。
赤白痢——痢疾排出粪便中扶有血液和粘液。
脓血痢——痢下全为脓血而无粪便。
五色痢——痢疾排出粪便有赤、白、青、黑、黄五色。

(二)从病程分
久痢一—痢疾发病时间持续二个月以上者。
休息痢——指时发时止,经久不愈之痢疾。

(三)从传染性分
疫毒痢——指痢疾传染性强而病情严重者,多因疫毒过盛,壅滞肠道,气血受损所致。
挂痢——指具有传染性而病程较长的慢性久痢。

(四)从寒热属性分
冷痢——因热贪凉,过食生冷不洁,寒气凝滞,脾阳受损所致之痢疾。
热痢——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

(五)其它
蛊痢——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谓之蛊痢。
噤口痢——指痢疾伴有不能食,或呕不止者。

临床上常见的有湿热痢、寒湿痢、疫毒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王损庵,即王肯堂。明朝著名医家,号损庵,江苏金坛人。著有《证治准绳》是集明代以前医学之大成的不朽巨著。陈修园评价他:详而备,王肯堂。


调行箴 须切记 行血,则脓血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此四句为治初痢之格言,须切记之。
芍药汤 热盛饵 芍药汤调气行血,虽为初痢之总方,究竟宜于热症。
平胃加 寒湿试 寒湿泻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姜、泽泻、猪苓、木香治之。久而不愈,送下香连丸。
热不休 死不治 方书云∶痢症发热,不休者,不治。
痢门方 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发热,非肌表有邪,即经络不和,温散而调营卫,外邪一解,痢亦松去。若概以为热,开手即用痢门套方,多有陷入变剧者。
桂葛投 鼓邪出 时医有发汗之戒,以其无外证而妄汗之也。若头痛、发热、恶寒,有汗宜用桂枝汤法,无汗宜用葛根汤法,鼓邪外出,然后治其痢。
外疏通 内畅遂 此二句是解所以发汗之故也。张飞畴云∶当归四逆汤治痢极效。若发热而呕者,小柴胡汤、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口渴下重者,白头翁汤如神。
嘉言书 独得秘 喻嘉言《医门法律》中,议论甚见透彻。
寓意存 补金匮 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及人参败毒散等案,却能补《金匮》所未及。

四、痢疾的治疗

《景岳全书·痢疾》说:“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中最大关系。”刘河间指出:“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一般说来,暴痢多实,久痢多虚。实证又有湿热痢和寒湿痢的不同,疫毒痢来势急骤,病情严重,宜及早图治。虚证又有阴虚痢和虚寒痢的不同。

总之,热痢清之,寒痢温之,初痢实则通之,久痢虚则补之。寒热交错者,清温并用;虚实夹杂者,通涩兼施。

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用气药。初痢多见实证,久痢多见虚证,如反复发作之休息痢,则多见本虚标实证。至于辨治,始终宜明确掌握祛邪与扶正的辨证关系,照顾胃气为本。

例举临床常见类型:

(一)湿热痢

1、症状:

主症: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

兼症: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3、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4、代表方:芍药汤加减

(二)寒湿痢

1、症状:

主症: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

兼症: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脉: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2、证机概要: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3、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4、代表方:胃苓汤

(三)疫毒痢

1、症状:

主症: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

兼症: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甚者神昏惊厥;

舌脉: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2、证机概要:疫邪热毒,壅盛肠道,播灼气血

3、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4、代表方: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四)噤口痢

1、症状:

下痢而不能进食,或下痢呕恶不能食者。有虚有实,致胃失和降,气机升降失常。

实证多由湿热、疫毒蕴结肠中,上攻于胃,胃失和降所致,证见下痢、胸闷、呕逆不食,口气秽臭,舌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泄热和胃,苦辛通降,方用开噤散。

虚证多由脾胃素虚或久痢以致胃虚气逆,证见呕恶不食,或食入即吐,口淡不渴,舌淡,脉弱。治宜健脾和胃为主,方用六君子汤,再加石菖蒲、姜汁醒脾降逆。

2、证机概要:湿热蕴结中焦,秽浊阻于肠腑,脉络受损,脾胃失其升降功能,以致呕恶不能食。

(五)休息痢


1、症状:

主症: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

兼症: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腹胀食少,倦怠嗜卧;

舌脉: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2、证机概要:病久正伤,邪恋肠腑,传导不利

3、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4、代表方:连理汤

五、饮食禁忌与预后

积极配合治疗,听从医嘱,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非常重要,必须说服病人,严戒口腹,宜清淡,禁食荤腥油腻,前者养肠胃以却邪,后者败肠胃而留邪。

当然能不生病是最好的,保护好自己,奢精宝气,积极顺应天地以养身,则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除
(本文只作学习交流,不寻医问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