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春阴雨连绵,柑橘疮痂病猖獗,一定要小心提防!

 w1_9w 2019-04-07

疮痂病是柑橘上一种常发性的病害,不仅影响柑橘的梢枝生长,还会使柑橘的坐果率及果实商品性双降,严重影响果农的收益。

今春阴雨连绵,有利疮痂病病菌的传播,对于上年发病的或是宽皮、杂柑等易感病品种一定要小心提防,别等到疮痂上果,那就说什么都晚了!

柑橘疮痂病的危害

疮痂病主要为害柑橘的幼叶、新梢和幼果,在叶和果上可分别表现出疣状、庎藓状两种病征,下面我们来逐一说明。

叶片受害(疣状):初期叶布水浸状圆形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病斑会向叶背木质化凸起似漏斗状。

叶片受害(庎藓状):与疣状最大的区别在于病斑基本不凸起,并且常联合成块,似庎藓一般。这类易与溃疡病混淆,主要区别是疮痂病病斑周围无黄晕,也不会穿透叶片。

果实受害(疣状):受害后在果皮上出现突起的不规则病斑,导致果面凸凹不平。

果实受害(庎藓状):与叶部庎藓状的相似,但木质化更明显,果实较正常果相比多呈畸形。

此外,感染疮痂病的柑橘往往会落叶、落果或者嫩梢发育不良,果实即便未落,也会偏小,皮厚、味酸、汁少、品质差,毫无商品性可言。

关于柑橘疮痂病

①该病只侵染幼嫩组织,新叶在展开前就可以染病,花后8周内的幼果均可受害,不过疮痂病对老熟的组织不能产生危害。

②疮痂病的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5~30℃,不过在气温达到28℃以上时,几乎不会发病。故发病情况表现出春梢>秋梢>夏梢。

③柑橘疮痂病分生孢子的田间传播主要通过雨水的飞溅,春季连续降雨无疑会加重该病的发生,再次提醒!

④柑橘疮痂病的致病机理在于病原细胞分泌的痂囊腔菌素可吸收光能与氧产生活性氧及超氧化合物,最终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细胞死亡,并联合形成病斑。

柑橘疮痂病的综合防控

①减少病原基数:冬季或早春修剪时,应切底剪除病梢,携出果园烧毁处理,注意结合药剂清园,杀灭越冬病菌。生长期剪除病梢,以防止重复侵染。

②缩短感病时间:一方面是统一放梢;另一方面是在新梢展叶后,通过叶面喷施磷钾源库,助其快速转绿。目前正值柑橘保花保果的关键期,兼有保果稳果的功效。

③适期用药保护:于春梢萌动时、谢花2/3至完全谢花、幼果期及时用药。预防以偏保护性药剂为主,如苯醚甲环唑、代森锰锌、丙森锌等,如果该病已经发生,应配伍治疗性药剂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戊唑醇、氟环唑、氟硅唑等。后期遇连续降雨或田间湿度大时也应及时用药保护,保护+治疗配合着打,以提高防效。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ID:nyzs360),转载时请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