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决算之后,财务相关负责人需撰写分析报告,其实,每个公司的会计主体特性不同、Boss的要求不同,财务分析的结构内容也不相同,不要把财务工作总结当作财务分析报告,两者差之甚远,特别是你在其中的主观与客观的表达。行政、事业单位,银行、保险、金融投资机构,股份上市集团公司,民营私企,均因报告对象不同而异。我认为:财务分析报告,均应具有概述、重点问题这两部分,后者是分析的主体内容。 很多会计的财务分析都不合格,不是长篇流水账述,就是老板看不懂的苦心,会计给财务总监的分析,需正确使用会计标准语言,财务总监向公众披露的财务报告也一样,但是,内部对Boss的财务分析,则需因其而异适当通俗易懂。一份良好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乏财务状况清楚完整,关注问题论述有据,并提出个人有力的观点。 写一份有价值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以格式、形式为评估标准,而以精准与深度,倍受赏识,还有就是能获得Boss的认同。那么,怎样组织篇幅和取舍数据呢?是否将财务“三表”和杜邦财务指标,一一道来?我认为:应针对管理层的关注点,围绕公司的迫切问题,来展开报告分析主体。我经常按30:60:10的比例,安排财务分析报告的概述、分析、建议,这样布局重头戏自然在中间。 一、概述 这部分应将本年度的经营成果、最终财务运行状况,给报表使用者一个初步的心中概数。每个会计主体所在的单位,财务分析报告均属于内部保密信息,一般只有高级管理层阅读使用,因此,报告开头并不需铺陈众所周知的事实,将经营成果的绝对数,及与去年、历史水平的比率,按报告内容顺序简述即可。其中,指标选取也不尽相同的,我认为:应为第二部分的分析埋下一定的伏笔,让人读完第一部分后,会对你下一部分的分析感兴趣,至少,让管理层觉得这是一个的问题。 二、分析 我看过很会计写的分析,而我自己也常写分析,明确分析对象之后,那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什么?你的分析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如果选择部分在经营会上讨论,需经得起业务部门的推敲。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公司,一旦出现经营问题,比如:业绩下降、成本费用高居不下,会引出一系列的反应,指标关联非常广泛,你抓不住关键点与主因,会招致以偏概全、说服力不强的质疑,财务分析不需华丽词藻,只要简明准确的表达,其中,数据准确才能分析到位,这与会计处理息息相关。 分析也有老生常谈的问题,去年前年还是它的影响,有会计认为没下笔的新意,全公司的管理层皆知,遇到这样的管理瓶颈,的确是有点难度。如果说,管理层不想投入,部门间尽是扯皮,财务部的分析可能是平衡矛盾的重心,说不好还是批评的对象之一,比如:预算严重超支、数据出现纰漏、把关流于形式。通常,我会思量Boss所想,从财务之不足下笔,这样可以诚恳的态度面对。 财务分析的方法很多,你可以做图表形象说明;可以通过解剖一业务单元,同理推断;可以分基层阐述,再汇总问题的结论......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手段,离不开对数据的比较,“比率分析法”是财务分析最普通和最重要的方法,它补充了分子、分母——绝对额的不足,比如:本年收入6801万元,较去年下降了15%,其中,成本利润率上升6.8%,会计不懂得比率分析,就难以分析了。比率分析法,还是通晓正比关联事物的基础,比如:产值油耗、合理损耗、销售费率。 分析的条理性也相当重要,逻辑关联是从内往外写,是从产写到销,是从现金写到收益,还是有更好的组织,需要斟酌。分析中可能出现的数据不准,用词应审慎和说明原因,会计既是最权威的数据表达,出现重大不实或无因表述,真无脸见人。我常发现:业务爱质疑财务数据不准,预算执行不公,提报报表不及时等,原因不言而喻。如果属实财务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将效率提高和数据搞准,至于,经营管理方案上的问题,应由管理层审阅财务报表后解答,这显然是,财务日常管理工作出问题了,这是让人不放过的小辫子。 财务分析报告没所谓的固定模板,但有公司下达的考核指标,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注指标,我认为:分析应围绕着预算执行情况、本年度的重大业务举措、Boss年前提出的业绩目标来分析,不会跑题。所分析问题的结论,就是造成财务核算结果的主因,作为数据上的归集支持应相当充分。 三、建议 从会计的职能方位,参与管理提出的改善措施,采纳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揭示的问题准不准,够不够深度,能不能唤起共鸣。Boss通常是众说纷纭,才去关注,才去解决,会计一纸见解,处处批骂,欠缺公允,不说也罢。你的建议应该精简到位,高度概括解决的步骤与方法,等有机会实施再详尽也不迟。这部分我提醒你:别忘了投入与产出的道理,别忘了预见失败,别忘了你的处境,最后,别忘了分析一下Boss的情况,下笔立论能更有同感。 财务分析报告谁最终收货就对准谁,如果他是上帝,就如牛顿一样,去花500多万字论证上帝存在,论证我们是他的信徒,应如何面对这样的数字现实。 |
|
来自: blackhappy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