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树木很忙 忙着开花 春天的小编们也很忙 忙着组稿 人在忙碌时总容易忽略时间的流逝 潜意识中认为冬刚过去 春还很长 事实上 第一批绽放的白玉兰、樱花 已经开始凋零 所以,趁花香还未消散 去赏花吧 写生也好 拍照也好 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 草木之花甚繁,无一不可以入画图而传于笔墨,而其中分形别类,有树本、草本、藤本之不同。当穷究物理而参用笔法、墨法,写工、写意,各臻其妙。故写花草不徒写其娇艳,要写其气骨。骨法用笔,笔气在墨,然炼墨用笔,往往流入粗豪,又失花之情态,殊少文雅。如专用颜色而不用墨,古人有没骨法,今人喜其秀丽,每多学之。但没骨法虽得像生体态而无笔无墨,究竟宜于女史描摹,不当出在士夫手段。必要色、墨并用,工意兼全,炼笔毋失花情,写生善用墨气,如是乃写花卉上乘之法。 画花卉之法,有花、叶、枝、干俱用工细双勾为工笔者;有花用色染,叶用墨点,写其形影似不似之间为意笔者;有花叶用意笔双勾为逸笔者;有花叶用色分浓淡背面,工致描摹为没骨者。古人立法皆有至理,而高下优劣之间,取舍存乎其人。但工怕匠,意防野,逸笔则忌板实,没骨则愁稚弱。即山水所谓细巧求力,僻涩求才是也。更宜于人物论中参之。 —— 清 ·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 1 桃花 花期:3~4月 桃正月春花有数种:一曰夭桃,花开五瓣,其色稍淡,花后结子。一曰绯桃,花放数层,其色略深。一曰夹竹桃,花色与绯桃同而叶则长厚如竹,五月开花,与夭绯异。写桃枝似梅而软,花如梅而尖。梅花不见叶,桃则花叶并发,此为分别。写桃多用脂粉没骨取其娇也。或双勾或水墨浑成者有之。叶皆嫩薳,细刺红筋,蕊丁如椒点藏薳桠,夹竹桃则花叶并茂,绿中点红,正是桃花夹竹。 —— 清 · 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 ▲《桃鸠图》页 北宋 赵佶 绢本设色 28.5cm×27cm ▲《花鸟图》页 北宋 赵佶(传) 绢本设色 ▲《碧桃图》页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4.8cm×27cm 故宫博物院
南宋 马世荣 绢本设色 50cm×50cm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唐·杜甫 2 梨花 花期:3~5月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7.6×27.6cm 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唐·岑参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寄远》(节选)宋·晏殊 3 海棠 花期:4~5月 ▲《海棠蛱蝶图》页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5cm×24.5cm 故宫博物院藏 ▲《花卉四段图卷》(局部二)折枝海棠 宋 赵昌(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海棠》 宋·苏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其二 宋·李清照 4 栀子花 花期:3~7月 ▲《花卉四段图卷》(局部三)折枝栀子花 宋 赵昌(传)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江头五咏 其二 栀子》唐·杜甫 5 牡丹 花期:4~5月 ▲《牡丹图》页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4.8cm×22cm 故宫博物院藏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杂曲歌辞》其一 清平调 唐·李白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红牡丹》 唐·王维 6 虞美人 花期:3~8月 ▲《虞美人图》页 南宋 马麟 幽草默通神,旧题虞美人。 ——《虞美人草》 宋·陈师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其二 唐·李煜 7 水仙 花期:1~3月 ▲《水仙图》页 宋 佚名 绢本设色 24.6cm×26cm 故宫博物院藏 折送南园栗玉花,并移香本到寒家。 何时持上玉宸殿,乞与宫梅定等差。 ——《吴君送水仙花并二大本 》宋·黄庭坚 水中仙子来何处,翠袖黄冠白玉英。 报道幽人被渠恼,著诗送与老难兄。 ——《用子服韵谢水仙花 》宋·朱熹 画 花 法 各种花头,不论大小,宜分已开未开高低向背,即丛集亦不雷同。不可直仰无娇柔之态,不可低垂无翩翻之姿,不可比偶无参差之致,不可联接无猗扬之势。须偃仰得宜,而顾盼生情。又须反正互见,而映带得趣。不独一丛中,色宜深浅,即一朵一瓣,必须内重外轻,方为合法。同一花也,未放内瓣色深,已放外瓣色淡。同一本也,已残者色褪,正放者色鲜,未放者色浓。凡一切色不可皆浓,必须间以淡色。间以淡色,愈显浓处,光艳夺目。花之黄色,更宜轻浅。白色用粉傅者,以淡绿分染。不用粉则以淡绿外染,则花之白色逼出矣。 —— 清 · 王概等《芥子园画传》 ▲桃花花头 《桃鸠图》(局部) 着色花头,在绢上勾匡,有傅粉、染粉、勾粉、衬粉诸法。若纸上别有醮色点粉法,及用色点染法,皆须深浅得宜,自觉娇艳,过于勾勒,名为没骨画。更有全用水墨,色具浅深,不施脂粉,颇饶风韵。前代文人寄兴,往往善此。则又全在用笔之神矣。 —— 清 · 王概等《芥子园画传》 ▲桃花花头 《花鸟图》(局部) ▲梨花花头 《碧桃图》(局部)
花头不同,以瓣有尖团、长短、稀密、阔窄、巨细之异。更有两叉、三歧、巨齿、缺瓣、刺瓣、卷瓣、折瓣变幻不一。大凡长瓣、稀瓣、花平如镜者,则有心。其心或堆金粟,或簇蜂窠。若细瓣短瓣四面高圆、攒起如球者,则无心。虽花瓣各殊,众瓣皆由蒂出。稀者须排列根下与蒂相连。多者须瓣根皆由蒂发,其形自圆整可观也。其色不过黄、紫、红、白、淡绿诸种,中浓外淡,加以深浅间杂,则设色无穷,若用粉染,瓣筋仍宜粉钩,在学者自能意会得之矣。 —— 清 · 王概等《芥子园画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