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元旦后,中医界的一件大事就是享年104岁的邓铁涛老先生撒手归西。邓老先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在2009年(93岁)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国家三部委联合评定为“国医大师”并获证书,为广东唯一获此殊荣者。 我相信“国医大师”以后还会有,但完全靠临床实力,靠对中医的满腔热爱,最终获此殊荣的“国医大师”,以后应该很难再见到了。现在80岁左右的“中医大师”,基本为六十年代第一批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他们确实还有机会学到些真功夫,但历经时代的蹉跎,中医环境西医化的洗礼,钻研业务靠边站,溜须拍马往上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学术氛围中走出来的“国医大师”,当年学到的真才实学还剩多少?我真的表示怀疑。 网上有人因为当年邓老的误诊而对他指责,这完全是对医学的无知。无论中医西医,哪个名家没有误诊?哪个名家没有用错过药? 我是九十年代初上大学的时候知道邓老的,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研究他老人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这次他的离世,让我得到了《邓铁涛全集》,在著作的最后有凝聚了邓老毕生心血的62张名方,虽然这些名方在网上也有转载、能查阅,但能对其读懂、读深、读透,现在的中医界已鲜有其人。 回想邓老在1990年10月提出的:“学我者必须超过我”的口号,这是对我们中医继承人的热切期望。所以,本文分几篇,对邓老的62张名方做一个深入细致的分析,以利益中医同道,以告慰邓老之灵! 一、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 〔组成〕 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5克,柴胡9克,佛手片5克,乌贼骨(或瓦楞子(煅))15克,甘草5克。 〔功效〕 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 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加减〕 嗳气反酸者加砂仁、元胡或合用乌贝散(乌贼骨85%,浙贝母15%研为极细末),每服2~3克。 肝气郁结者加白芍、枳壳、郁金,或左金丸。肝郁化火或胃热过盛者合用三黄泻心汤。脾胃虚寒者加黄芪、桂枝、法夏或附桂理中汤。兼吐血便血者加侧柏叶、白及、阿胶、田七末(炒)。胃阴亏虚者加麦冬、石斛、玉竹等。 二、 治萎缩性胃炎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云苓12克,淮山药12克,石斛12克,小环钗12克,麦芽30克,丹参12克,鳖甲30克(先煎),甘草5克,田七末3克(冲服)。 〔功效〕 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 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加减〕 脾胃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或参须(另炖);湿浊偏重者加扁豆、鸡蛋花、苡仁等;肝郁者加素馨花、合欢皮、郁金等。 三、 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 〔组成〕 吴茱萸1~3克,川连3~5克,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威灵仙15克,桔梗10克,枳壳5克。 〔功效〕 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 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 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 〔组成〕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甘草5克,白芍15克,台乌12克,威灵仙15克。 〔功效〕 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上述四张处方均为治疗胃病方,底方均为四君子汤,这是“专病专方加减”研究思路的具体体现。问题是胃病本身症状、诊断、用药都是交叉的,胃溃疡的同时可伴有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肠化生等等情况,萎缩性胃炎的患者也有可能有肝郁,泛酸等情况。把整个胃病进行完全割裂的中医研究,寻找所谓“专方”,最后邓老用几乎相同的处方和加减,直接给这种思路打脸。 老先生在1974年,有过两篇讲稿,分别针对“胃痛”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里面的遣方用药其实都是根据症状辨证施治。但把整个胃病不加以病名区分,似乎也不妥当,因为胃癌的中医治疗原则和用药,和上述胃病又迥然不同。我在编写我自己的“胃病处方库”时,也碰到了如何给处方分类这个问题,似乎按照病名分也不对,不按照病名分也不对。最后,我把胃病处方库的设置,分为胃癌和非胃癌两类,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下面逐个分析处方: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方:邓老认为:1.脾胃虚弱为本病根本。(四君子麦冬石斛)2.制酸并不能根治本病,但加入一些制酸之剂标本兼顾,亦是良策。(乌贼骨煅瓦楞)3.止痛药多辛燥,久用则耗气伤津有损脾胃。4.舒肝与健脾有调节神经与胃肠功能的作用。(柴胡枳壳芍药郁金)5.三黄泻心为凉血止血药物。上述观点和用药经验,均见于邓老1974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的辨证论治”一文。 其实治疗消化道溃疡扶正为根本,清热制酸理气止血为标的治疗法则,并不为邓老所独有,整个中医界的消化科专家都有相同的观点。四君子、黄芪建中,都是基本处方。在制酸方面黄连为必用,然后加煅瓦楞、乌贼骨、白芨,如果出现黑便等明显出血,那就要加大黄、虎杖、三七等止血药物。后期活血祛瘀则多用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 焦树德老先生有一张治疗长期溃疡胃痛的方子:三合汤:百合30、乌药10、丹参30、檀香6(后下)、砂仁6(或草豆蔻10)、高良姜10、香附10、川楝子10。此方为百合乌药散、丹参饮、良附丸的三方合并。治疗长期溃疡胃痛效果颇佳。 上海的著名民间中医邢斌老师,也有一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方子:生甘草40、乌贼骨40、象贝母40、白芨20、蒲公英30、川连20、吴茱萸20、高良姜10。1剂,磨粉,分60份,每日2次,每次1份。连续治疗3个月能使HP转阴。 北京著名中医何绍奇老先生的治疗胃溃疡医案:陈XX,男,68岁。97年10月24日初诊。胃痛2年余,进食后约1.5—2小时即痛,其痫呈刺痛,痛点固定,大便带黑色。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饮食喜热,量少,偶有恶心泛酸.脉沉弦,舌淡,边有齿痕。证属脾胃虚寒夹瘀,拟益气温中,兼用化瘀:炙黄芪20克 党参12克 肉桂6克 白芍12克 炙甘草6克 五灵脂10克 炒蒲黄10克 延胡索10克 桃仁10克 当归10克 茯苓12克 砂仁6克 乌贼骨10克 5帖。二诊(10月29日);痛大减,精神好,舌苔厚腻。原方去砂仁,加法半夏、丹参,瓦楞子,6帖。三诊(11月9日):胃已完全不痛,饮食增加,大便溏,二三日—行。仍用黄芪建中去饴糖方,加炒白术、茯苓、山药、当归、党参、煨姜、大枣。(党参、五灵脂同用,对气虚夹瘀有良好作用,无任何副作用。传统“十九畏”之说不可从也。) 从上述的全国各地名中医治疗胃溃疡的验方和治疗医案,我们都可以印证邓老治疗本病治疗原则和用药经验的正确性。 萎缩性胃炎方:本方用小环钗,其实就是金石斛,为石斛之上品。同时用石斛和金石斛,是邓老故意还是整理者有误,不得而知。本方补气绕开党参用太子参,仅在脾虚明显时加黄芪,应该是避免补气上火伤胃阴的缘故。 上海的张境人老先生也用一张“萎缩性胃炎方”:柴胡、黄芩、赤白芍、炙甘草、太子参、山药、白术、丹参、徐长卿、广西血竭(生肌)、白花蛇舌草。本方也用太子参不用党参黄芪。方中最妙白花蛇舌草,可以防止萎缩性胃炎的癌变。 邓老在1978年的《略论脾胃学说》中说,萎缩性胃炎、胃酸减少等病症,患者出现舌嫩苔少,甚或剥苔而舌质嫩红少津者,宜先养胃阴以固后天之本。所以本方的养阴活血药物应该为此所设。 南京周仲瑛老先生的“胃炎阴虚方”亦与此观点相合:乌梅肉6、炒白芍10、北沙参10、大麦冬10、金钗石斛10、丹参10、生麦芽10、炙鸡内金5、炙甘草3、玫瑰花3。 胆汁反流性胃炎方:本病主要症状为胃脘嘈杂,反酸胃痛,故还用太子参避免处方过热,用左金丸威灵仙制酸降逆,桔梗枳壳梳理上下气机。这张方子中,比较有意思的是威灵仙降逆,在下文中我会详细解释。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本病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障碍引起食管下端括约肌弛缓不全,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从而逐渐使食管张力、蠕动减低及食管扩张的一种疾病。本病病因不明,主要症状为:吞咽困难,疼痛和食物反流。 本方核心药物是威灵仙。威灵仙在中药学中是祛风湿药,临床用于祛风湿止痛效果甚佳。另外一个功效是治疗鱼骨鲠喉。早在十几年前,我就想到威灵仙的这个作用,应该是作用于食道和咽喉部的肌肉,促使鱼骨排出。所以,我用威灵仙加入半夏厚朴汤,再加桔梗瓜蒌皮升降散,治疗梅核气疗效卓越,基本1周见效,数周痊愈。 2011年,有一个贲门失迟缓症患者求助于我,她于每晚卧床后,晚饭所吃之食物便会一口口返出,我也用以威灵仙为主的处方治疗:威灵仙30、旋复花12、代赭石30、苏梗6、半夏20、苍术20、生姜9、厚朴12、姜竹茹12、制南星12、青皮9、炙甘草6。1周缓解。 邓老对威灵仙的研究和使用,也证实了威灵仙可作用于食道肌肉的观点。他在《抢救中医学术的几点意见》(1983年2月)中说到:60年代他和解放军157医院搞联合科研,论证了威灵仙治疗骨鲠的机理并不是在于软化了骨头,而是在于松弛了食道的平滑肌致使骨鲠得以排除。 所以,上述四张处方,均为经过邓老潜心研究的效方,如果能在临床中灵活应用,应该会取得非常好的疗效。 我知道广州中医药大学有“邓铁涛研究所”,在广州还有“国医大师邓铁涛传承工作室”。我不知道这些邓老的嫡传正宗徒弟,是怎么研究邓老的,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否让邓老欢喜。邓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其丰富程度,已经到了朝任何中医脸上吐口唾沫,都能让他升官发财的地步,但这能让老先生欢喜吗?学习、总结、创新、超越,最后带动整个中医行业的兴旺,这才是邓老呕心沥血之所图。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为了振兴中医,我们读到了邓老甘做人梯的誓愿! 上海民间中医:五味子医生,方震宇,中医狂人。现在君和堂、熙和堂、三爱门诊部执业。 其评中医时政深而透,讲中医干货广而博,述中医理论明而显,博古而能化,通今以致用。 请中医行内人士关注“五味子医生”个人公众号,里面的纯原创、极专业、最高端的中医行内文一定不会让您空手而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