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待用咖啡是什么?咖啡馆应该这么玩才对

 健康慢走 2019-04-08

    最近几年,不少咖啡馆都尝试提供待用咖啡(pending coffee)。

    待用咖啡,据说起源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买咖啡的人可以多买一杯或以上告诉店员“待用”,有贫困者可以来询问并免费享用这杯待用咖啡。

    但是笔者最近发现,国内咖啡馆里这种实践陆陆续续都停了。

    是中国人没有爱心,买单的人少?还是对咖啡馆缺乏信任?

   信任问题,很好解决,待用咖啡又有一个名字,叫墙上咖啡。就是把待用咖啡的小票或者便签贴在墙上,来免费享用的贫困者取下来交给店员即可,这个比原始版本的要进步,既监督了店员又避免了向店员开口讨要的尴尬。

    是爱心不足?

    待用咖啡在欧美曾经流行,最近又开始活跃,但是效果却是褒贬不一。

    待用咖啡起源于经济落魄的意大利,现在欧美各国经济繁荣;

    而且,现在一杯咖啡的价格在很多欧美国家很低廉,一个美元就可以买一杯黑咖啡,即使是乞丐,偶尔也是消费得起的。

    还有,乞丐也有自己的自尊,不会到商家讨要——

    笔者当年在西雅图,看到街边睡觉的乞丐边上放着星巴克的纸杯,询问店员知道,乞丐有钱了会来买一杯咖啡,没钱会只要一杯白水(店员有时也会从自己的每日自用咖啡里赠送一杯)。

    可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还很低,让低收入者也有机会喝到咖啡不是挺好么?

   咖啡,已经是欧美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毕竟是瘾品,和香烟类似的),即使贫穷了,这嘴也一时半会儿改不了。一杯咖啡对于他们,不亚于下了高铁的那支烟。所以待用咖啡曾经流行过。

    看电影小说里知道,旧上海,如果你丢给街边的乞丐一截烟屁股,他都给你“下下侬”呢。搁现在你试试?八成给你一句:侬有病伐?

    有个成语用来形容“待用咖啡”很贴切:时过境迁

    咖啡毕竟是新的舶来品,对于还没有上瘾的中国人,大多数并不需要咖啡或者说,不会很快接受咖啡)

    对一个清扫大街的大姐,要表达关心,冬天一杯热水,夏天一杯冰阔落,会比咖啡更受欢迎吧。

    热衷于在国内推广待用咖啡的人,可能真滴对咖啡有误解吧。


    其实,换个玩法,待用咖啡说不定可以更有趣,也能给咖啡馆带来更多流量和收入哦。

    那就是,把待用咖啡和社交结合起来嘛。

    比如,某个肥宅可以买100杯待用咖啡,然后把电子券或者小票送给直播的小姐姐~~

    开个玩笑啦,白叔不鼓励这种不健康的娱乐消费方式啊。

    比如,可以多买一杯,留给同一天生日的、留给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粉圈的、留给同样爱好的(喜欢在帝都徒步等等)、甚至直接写上谁谁谁(心仪的某位小哥哥/小姐姐)。把待用咖啡的便签订在墙上,可以留下自己的微信/QQ号,然后就等待惊喜咯。

    也可以直接在微信上告诉对方哦:给你在XX咖啡馆留了两杯卡布奇诺,你可以和你的新女友去喝。

    

    这样玩,待用咖啡既可以给咖啡馆增加收入,又能带来新的粉丝,还能让咖啡馆变得更丰富有趣,不再是单调乏味的路边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