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乾隆喜欢穿汉服历史学家给出了三个原因,但小编觉得这个是对的!

 历史解密坊 2019-04-08

清朝立国,为了彰显其名正言顺,堪为天下的共主,顺治皇帝便传下了一道剃发易服令,这道圣旨造成的不好的结果,历史上有太多的记载,小编就不说了。今天说一说乾隆皇帝穿汉服的事儿,历史学家给了太多的解释,但万能的小编觉得都有缺陷,您想知道这段历史背后的秘密,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都知道,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最后定型于周朝,那是历代的中原帝王、臣民们都必须穿的服装,可是到了清朝却变了,竟变成了长袍马褂,可是老百姓的脖子没有清朝皇帝手里的刀把子硬,大家只得脱去了汉服,穿上了清朝的服装。

可是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儿发生了,那就是乾隆皇帝有事没事,竟在紫禁城里,找来几件汉服穿在身上,然后命宫廷画师,留下了自己的“汉服像”。甚至在《清稗类钞》中,还有这样一段的记载:乾隆在宫中穿汉服,这一天他对亲近的臣子们说:朕似汉人否?一老臣独对曰:皇上于汉诚似矣,而于满则非也。乃止。(意思是:皇上对汉服的欣赏,很真诚,但是对满族却不是这样)

乾隆皇帝为何喜欢穿汉服?历史学家曾经给过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唯心论调:说乾隆皇帝不是雍正亲生的儿子,乾隆的母亲当年生了一个格格,她将浙江海宁的陈世倌家的男孩(乾隆)抱进了宫,然后用乾隆,换走了格格,故此,乾隆是不折不扣的汉人。

乾隆之所以喜欢穿汉服,那是因为他的身体里,流淌着汉族的血液。这个观点真的有些雷人,而且还很有市场,其实这纯属是一厢情愿的臆想,乾隆是八旗共尊的皇帝,他自然就是八旗子弟的代言人,可见,乾隆穿汉服,跟血统论调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第二种解释是逆反论调:当时清廷严令禁止穿汉服,而乾隆作为一个立法者,身穿汉服,是没有人敢管的,他在那个严苛的“禁止汉服”的环境中,身穿汉服,应该有一种小朋友偷着吃糖的“兴奋”,还有一种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叛逆”,总之一句话,乾隆身穿汉服,就是他想干啥就干啥的“任性”表现。

第三种解释是“一家亲”论调:乾隆执政时,天下基本大定,明朝的遗老遗少基本不再,人们对前朝的历史,已经有“隔年皇历”的“毫不在乎”的感觉。

乾隆为了拉近满汉两族大臣们的关系,他身穿汉族,就是让汉族大臣在朝廷中,不再有违和感觉。有道是满汉一心,其利断金!

看罢上面三种解释,其实每种解释都有其合理的成分,但小编觉得,上述三种解释,不是故弄玄虚(乾隆是汉人)就是任性而为(践踏法律)再不就是小题大做了(满汉一心)了。

过度解读,会引发扩大镜下蚂蚁变大象的怪事。乾隆秘密地穿汉服,就是不想让人知道。故此,过度的解读保证会错的离谱,这事只能往小处分析……

乾隆皇帝秘密穿汉服是一件小事,不是清朝覆亡,乾隆汉服像流出宫外,绝对没有人知道:乾隆还有穿汉服的爱好。

乾隆穿汉服最终的秘密是什么呢?这得从乾隆一个最大的爱好说起。乾隆一生写过8万多首古诗,可以说,他是古往今来,写诗最多的蹩脚诗人中的“老大”。

我们都知道,诗歌最盛行的就是唐宋时代,而乾隆是一个将治国,将生活,都过成了诗一样的皇帝(追求浪漫和极致的意思)。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乾隆的汉服像。

小编觉得《乾隆读书像》(小编查不到图像的名字,姑且用这个名字取代,下同)是为了体验: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的乐趣。而《乾隆子孙同乐像》,乾隆是为了体验“乐羲皇世,含饴弄孙”的乐趣。而《平安春信图》是乾隆为了体验受教于雍正膝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的父子亲情,而《乾隆赏月图》,是乾隆为了体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的人生态度。

这些诗词,皆出自古代,乾隆想要体会个中滋味,只有身穿汉服,试图回到古人那种环境,这才可以体会到那种超然的快乐,这种事情和现代流行的cosplay(角色扮演)基本差不多。

小编磨叽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就是一句话:乾隆身穿汉服,只是想享受一下更为诗意的生活,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意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