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至爱·梵高 | 影评《Loving Vincent》

 读书作乐 2019-04-08

看完影片《LovingVincent》,趁热写篇观后感。

前几日才看完口碑爆棚的《Coco》,眼泪流的我都没顾得上一睹旁边Minus的眼泪首秀,但由于影片的happyending,走出放映厅时泪痕犹在却已沉浸在大团圆的喜悦中。可看这部影片不同,快到结束时我发现自己不但止不住泪,随着梵高的转身离开,随着悠扬的《Starrynight》,仿佛泪闸被一股涓流冲开后,竟失控般越开越大。

Vincent (Starry Night) Julio Iglesias - starry night

先说影片制作。很早前就听到宣传说百余位艺术家,七年时间,对梵高的百余幅画作进行临摹和再创作,然后拿这些作品连贯成一部电影,使得电影中每一帧都是一幅作品,只为表达对梵高的尊重和敬仰。当时就曾叹息过自己无法成为其中一员,以最直接的方式致敬。现在算起来需要65,000幅之多,平摊到每位艺术家,都需要几百幅!向这些艺术家向梵高致敬的方式致敬。(原谅我在散场后脑中单曲循环的竟然是《天地在我心》,这是肿么了~)

接着说观看,视觉上会有稍许不习惯。要达到肉眼无法识别的流畅程度,至少需要每秒30帧以上,而由于这部影片的每一帧都是画家们的油画作品(来向梵高致敬),要形成一个多小时的放映,素材自然无法提供多到观感流畅的地步。这部放映起来号称每秒12帧,而本人肉眼感觉不超过5帧,这种跳跃感甚至把人带回到黑白默片时代。

但正因此,你能体会到什么叫“立体”:每一幅画面停留的时间,足以让你在它们身上关注到画笔的痕迹,颜料刷成的沟壑;两幅画面之间的切换,让你仅依赖于色彩的变换(其实是叠画)便可感知时间的推进。你可以说它有些生硬,但我宁愿说它别有一番生动,一种质朴。

再说情节。有些评论里说,设计的故事情节将这么多幅画硬生生穿起来很是勉强,甚至会让观众怀疑画家遭他杀。坦率的说,我看到一半时也心生疑虑:原来加歇医生并不像熟知的那样对画家朋友们那么友善和慷慨,而是大有所图。但起承转合,经医生女儿和医生的娓娓道来,‘合理怀疑’不攻自破,其实也是当时的人们不理解精神疾病更无法理解精神科医生的一种体现吧。

再说,从死因入手的方式来探究梵高,总比“whenI was young”这种平铺直述更有新意,更能领你进入画家那无比炫丽饱满的内心世界。

最后再说自己的感受吧。虽然能从大荧幕上看到这些熟悉的画面被连贯的放映出来,已足够让人激动,但令人感动的远不仅这些。比如,邮政署长坚持让儿子在Vincent死后将他生前未寄出的信送到收信人提奥手上。因为虽然对于寄信者(已故者)来说已无多大区别,但对活着的收信者来说意义非凡。他对儿子说,“如果我有信要给你,我死了,你当然希望能收到这封信,不是么?”这是身为邮差的职业理念,却也是最朴素又最具人文关怀的推己及彼。

 说到感动,全影片最牵人魂魄的只有两个字“孤独”。奥威尔的船夫在描述梵高有次在瓦兹河边作画时说到,是怎样的孤独,才能让一个人发现一只在偷吃他的午饭的乌鸦时欢喜成这样。多柔软!想想他短暂的一生,从小遭母亲嫌弃,又连个裹腹的工作都保不住,再后来展露才华结识高更,因受不了他执拗的依赖而逃离,到最后连最亲的提奥都将离开,如果只有他自己,那还有什么留在这世界的理由?这个任性的自私的孤独到无比脆弱的孩子,选择了比提奥早一步离开。

 印象最深的还是玛格丽特·加歇对于他致命的孤独的诠释。她是加歇医生的女儿,那个在《弹钢琴的女人》中只能看到侧后背的女孩儿,虽然梵高也在《花园里的玛格丽特》放了她的正面,但终究仅是个远景,也远不及前一幅知名度高。

 她常去梵高的墓前看望并放一些花,并终身未嫁,不但因为她认为梵高的死和自己有关而心生内疚,还因她和他是真知己,我宁可想象他们有着伯牙子期般的关系,可能她再也没有遇到像梵高一样的知己吧,可能她比高更比加歇医生多了份女子的细腻所以更能领悟吧。她问追着打听梵高死因的卢兰,你如此执着于他为何会死,难道你不更应该去了解,他活着的时候过着怎样的生活?

梵高是怎么死的,这恐怕是后世之人也非常期望了解的真相(之前鹏叔写过一篇文章探讨:梵高为什么选择自杀)。只不过我们多半也只是出于对艺术天才过早离世的可惜,即吃瓜群众的看热闹心理—就像开始的卢兰一样,好像发现Vincent不是自杀就等于发现了新大陆。但我们确实在被牵着鼻子走:为什么不去了解梵高是怎么活着而一味想知道他怎么死的,就如同被电影情节牵着,看到卢兰“发现”另有死因而感到蹊跷。

对一个孤独到绝望的人来说,活着已经没有意义,死亡反而能带他走近那遥不可及的星辰,走入《罗纳河上的星夜》。小镇居民的嘲弄算不了什么,让他孤独到绝望的,有高更的逃离,提奥的将死,玛格丽特的回避,压死骆驼的稻草究竟是哪一根,早已不再重要。而她其实是懂他爱他崇拜他的,只有她会从他不会忽视再微小的细节而感知他对世界的爱,她会从他对渺小卑微的人给予同样的关注而看到他纯洁的心。

后记:

打标题时一下打成《LovingVan Gogh》,正如影片的中文译名。了解了一下,《LovingVincent》正是其与提奥通信时的落款,而电影剧本大量参考了兄弟俩之间的通信,且应了《Starrynight》的景儿。然而在我心里,文森特可以有很多人,而梵高就是VincentVan Gogh吧。此时又想起刚看过的《Coco》,如果被人遗忘就会在另一个世界消失,在那个世界里的梵高,又会不会因获得将近永生而更加孤独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