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真的缺营养吗?答案就是只要正常进食,人一般都不会缺营养的。理由很简单,现实的世界中就有极少数人长期不吃饭可以活着,通过气功修炼或辟谷也可以少食或一段时间内不食,这就说明,人体还有另外一种获得能量的办法,食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那么人体另外获得能量的渠道是什么呢?答案就是从大自然变化当中。当然,迷信西方科学的人是不会相信的,因为他们所依赖的精密仪器观察不到空间中连续的物质和它们的不对称运动,基于观察不到就不存在的理由否定了这些变化,人体从大自然中获得能量的方法被忽视了,这样就得出了人只有从食物中获得,西方的营养学就是这样发明创造出来的! 西方科学的基础就是空间的空无一物和对称,这样一来,人就成了孤立在自然当中的圣物。而对东方科学来说,空间中连续着不对称运动的统一物质(气),万物都是在反抗这种不对称运动中获得了持续运动的能量,保持了自身的秩序,中医就是建立在这种人天观之上的。 事实上,只要你只有一点理性,就能够知道大自然是在变化中存在的,这不仅仅是我们能够观察到四季的不对换变化,而且还可以通过科学上的引力公式——平方反比定律认识到引力的周期变化(地球围绕着太阳,月亮围绕着地球是椭圆形轨道),海水的潮汐效应就是这种不对称变化引起的。人是地球的一个缩影,当然自然变化也会作用于人体的水,引起组织液的潮汐效应,人的众多生理周期就是自然周期的一种反映。 其实,现代科学的发展已经不断证明了这一点。水分子的结构非常特殊,它氢键并不强,当自然变化的能量作用于它,氢键就会断裂,造成一个氢原子失去一个电子从水分子中游离出来,成为自由氢质子这种活化能量,它在水分子链上的快速递进形成了人体的普遍联系,也可以打断连接有机分子的氢键,使有机物分解。中医学上的水中之火,相火,先天之气,指的就是自然变化作用于人体的水产生的能量——自由氢质子。 当然了,只有氢产生的都是有机物分解造成的虚火,要产生人体真正的动力,它还需要氧的化合,而氧来自于哪里?当然是空气,它通过肺的呼吸、血液的运输,运送到全身各处,和组织液中的氢化合产生水分子和能量,推动人体的新陈代谢,这就是人体真正主要的能量来源。比如,心脏的跳动,就是自由氢质子充于心胞和心胞中的血氧化合产生能量推动的。 水在人体占70%,有机物只占30%,由此也可以知道,人体能量更多的是来源于自然,而不是食物。因此,人体最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对自然的顺应,你顺应了自然,大自然能量就会在人体有序汇聚,成为抗病免疫的重要力量;你违背了自然,大自然能量就会在人体无序释放,产生一种破坏性的力量,让你生病。 人体如何才能够顺应自然呢?答案就是身体的平衡,因此,中医治病,不管是什么病,它都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恢复人体的平衡,中医就是一门恢复人体平衡的学问。 西医把所有人都当成了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器,搞什么双盲实验,还说这就是科学!其实,这个科学不过是修理机器的科学,出了问题就换零件。而中医则把所有人都看成了具有不同个性的整体,这种个性就体现在“主不明”,或者说偏心,更确切地说就是血液对各组织的不对称供应上。因此,各组织间的功能都是不平衡的,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当这种体质偏性在外在世界变化的加剧上偏上加偏,即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细胞就会发生病变,产生西医学上的疾病。当然了,中医也把细胞病变之前的量变过程也当成了疾病,这是中医区别于西医的重要一点。 如何才能够恢复人体健康呢?答案就是恢复人体平衡,即对于功能亢进的组织细胞,我们就要抑制它,这在中医上叫祛邪法;对于功能低下的组织细胞,我们就要扶持它,这在中医上叫扶正法。只要身体平衡了,整体的管理就恢复了,疾病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消灭殆尽。因此,中医是不讲营养学的,而是讲恢复人体的平衡。 西医学只讲营养,觉得人体的营养越多越好。现实却证明,营养多了,人体会得“富贵病”。至于原因,西医是讲不清楚的,而中医则是明明白白的,因为食物和中药一样,都有寒热温凉偏性,不同的只是药物一般有五六分偏性,保健品有三四分偏性,食物不过有一两分偏性。食物的偏性虽小,但长期饮食,它的累积性效应和吃偏性大的中药无异。因此,食物不仅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不同的只是,当它加剧了你的体质偏性,它就是毒药,当它缓和了你的体质偏性,它就是良药。西医不懂这一点,天天讲补充营养,结果不讲辩证地瞎吃,吃出了大量疾病。 比如,馒头没毒,吃多了也会生病;西红柿很有营养,如果寒性体质的人吃多了很伤身体,搞不好还会丢命。同样,洋葱很有营养,如果热性体质的人吃多了很伤身体,搞不好也会丢命。蛋白质、糖、脂肪对人体来说都是高级营养,吃多了就会得三高。一句话,人体缺的不是营养,而是平衡。如果没有真正的中医理论做指导,营养既可能养生,也可能致病。 可笑的是,现在的中国人把中医理论弄丢了,把西医的营养学引进来,大吹特吹,仿佛是中国人的救命稻草一样。更可笑的是,中医药大学的教材当中还有一本国家统编教材叫《中医营养学》,真的不知道这些大学教授教给学生的是中医还是西医! 中医的食疗食养都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人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体质偏性,你肝亢了就疏肝;你热盛了,就清热;你肾阳虚就补肾阳;你肾阴虚就被肾阴;你燥气胜了就润燥;你湿气重了就祛湿。因时就是根据四时变化,春天木旺,就要疏肝;夏天火旺,就要清热;秋天燥气旺,就要润燥,冬天寒冷,就是补阳气。因地就是根据你所在的环境,比如,你长期处于湿气重的环境,就要注意祛湿。这就是中医的营养学,它需要辩证。如果不讲辩证,一切食养食疗都是伪科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