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乾卦》 群龙无首,原为褒义词,现为贬义,实译则为表示事物在成长期还没有形成定性,存在向多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潜力无限,所以是大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 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 并不是“在天地之间找不到仁了,是因为万物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形如躯壳。圣人找不到仁,是因为百姓都成了没有灵魂的草扎成的狗。” 而是指“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它对待万物就像对待祭品一样平等;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也像对待祭品一样,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 《庄子·达生》 呆若木鸡:今译,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贬义词。实则为,是最强的斗鸡,在它的眼里万物没有任何界限,任何外物都不能对它产生作用,达到了最高境界。 “父与夫孰亲?” 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左传·桓公十五年》 人尽可夫现在为贬义,形容生活作风不检点的女子,实则本意为:一个女子,是人人皆可以为其丈夫的,至于父亲,为天然骨血关系,只有一人,丈夫不能与之相比。 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 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 每下愈况,表示情况越来越坏。实则是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离娄章句上》 实译为“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舜没有告诉父母就娶妻,是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君子认为还是告诉父母比较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邶风·击鼓》 其实是战士之间的约定(有争议),诗中描写了战士间的互相勉励、同生共死,令人感动。 |
|
来自: 香光庄 > 《知识·常识·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