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自由行之11莫斯科之胜利广场及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

 hsgzlgg 2019-04-08

    乘地铁到胜利公园下。该地铁站距离地面90多米,装备了莫斯科地铁里最长的自动扶梯,长度为126米,乘坐自动扶梯从地铁入口到站台需要近3分钟。我自觉地靠右侧站,因为有人要跑下去,要知道自动扶梯速度够快的了!


    从地铁站出来,一眼就看到凯旋门。以前只知道法国和罗马有凯旋门。

    法俄两座凯旋门都是为了纪念法俄战争而建。莫斯科凯旋门是为纪念1812年俄军打败拿破仑而建,而巴黎凯旋门则是为了纪念拿破仑1806年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史例。

    1812年,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占领了几乎整个意大利、德意志地区,击败了奥地利,大败普鲁士,控制西班牙、荷兰等地。眼见威胁了俄国的利益,所以那时候的沙皇亚历山大退出了和法国的联盟,和英国和挪威结盟。拿破仑愤怒了,1812年,拿破仑亲自带领61万军队,兵分三路,强渡涅曼河,向俄国不宣而战。

    法军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分3个集团,共44.4万人,940门火炮;第二梯队17万人,432门火炮;俄军22-24万,分3个集团,火炮942门。

    那时的抵抗拿破仑的军队的俄军打不过只好跑,一边跑一边坚壁清野,同时组织小股军队打法国人的游击。最大可能地消耗法军的有生力量。

    天越来越冷,法军的粮草补给也越来越困难,拿破仑到了莫斯科的边上已是强弩之末。尽管这时这时候俄法势力相当,或者说更强点。但此时俄军的总司令库图佐夫将军还是让俄军撤退,后来干脆连军带民都撤离莫斯科,给拿破仑一座空城。

    拿破仑进城后莫斯科大火连连。库图佐夫撤离莫斯科后,在莫斯科附近展开运动战,阻挡法军向南的去路,并从侧面威胁法军,切断其同后方的联系,同时补充了军队,准备反攻。法军处于四面受敌,弹尽粮绝,到冬季来临前,拿破仑不得不撤离莫斯科。库图佐夫则领着俄军围追堵截,节节胜利。

    1812年12月底拿破仑一世逃回巴黎,法国大军61万人出发,在俄国共损失57万余人,丧失了所有骑兵和几乎全部炮兵。从此拿破仑一蹶不振,最后死在意大利的小岛上。拿破仑后来曾写道:“在我一生的作战中,最令我胆战心惊的,莫过于莫斯科城下之战。

    1814年,为庆祝战胜拿破仑,莫斯科人在特维尔关卡建立了一个木制凯旋门,1966年,莫斯科劳动代表大会决定在新的地址上重建凯旋门。1968年11月6日,新的凯旋门在新的地址上再次被建立起来。从1814年的木制凯旋门,到1968年新的莫斯科凯旋门在胜利广场东面落成,已经过去了整整154年。

    凯旋门在佐库图夫大街正中,要从地下通道到达。


    凯旋门西侧。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古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门的基座上共竖立着6组12根圆柱。圆柱用生铁铸成,高12米、重16吨。


    凯旋门侧面。整个凯旋门用白石贴面,在黑色圆柱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凯旋门顶部安放着6匹背生双翅马拉着的凯旋车,车里坐着胜利女神,她的右手高擎着月桂花环,面向城市入口处。


中间一层。


    正中是字碑,第一行是“СИИ   ТРИУМФАЛьНЫ  ВОРОТА  ”,即“凯旋门”。


    字碑两侧是胜利女神手执月桂花环和橄榄枝,女神两侧各有一位手执盾牌的武士,象征胜利和平。

门楣上饰有抗击拿破伦军队的44个俄罗斯城市的城标。









    拱门中央是凯旋的英雄(不知是谁)。两侧飞天女神,一
手执花环,一手吹着胜利长喇叭。


    门柱之间,四尊俄军士兵,身披盔甲,手执盾枪,手指上刻着“驱逐法兰西,解放莫斯科”(我没找到这几个字)。

士兵塑像上方各有一幅描写这场战争场景的浮雕。







    俯首山在莫斯科的西南方向,其实,并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山,它只不过是个稍稍高出的地势很平坦的山岗。据说以前站在高地上可观赏莫斯科城美丽景色,不仅能眺望流淌的莫斯科河,还能遥看克里姆林宫教堂的金色圆顶,俯首山,号称莫斯科的“西大门”,1812年的拿破仑和1941年希特勒都被阻挡在俯首山下。苏联军民浴血鏖战,保卫首都。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的“闪电战”彻底破产。为最终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基础。俯首山成了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地方。莫斯科人以二战胜利为主题在俯首山这块圣地建造成最大的开放式纪念公园,于1995年5月9日二战胜利50周年之际正式开放,占地135公顷,该公园由胜利广场、胜利纪念碑、卫国战争纪念馆、露天军事博物馆和森林公园五部分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6000万人死亡,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  

  二战中8个主要参战国的死亡和受伤数据

  国名  死亡     受伤      合计死伤(包含平民)  

  苏联 2680万    3300万    6000万  

  中国 1800万    1700万    3500万   

  德国  800万    2000万    2800万  

  日本  290万     400万     690万 (在中国战场死亡44万)

  美国   38万     150万      190万  

  英国   40万     120万      160万

意大利  20万       50万        70万  

  法国   30万       20万       50万

    苏德战场的伤亡最大,据德国战时统计,共抓到苏联战俘576万人(包括民兵、随军民工甚至家属),九成以上是在1941年6月至1942年秋。按俄罗斯统计,实际被俘者362万,因受折磨残害,近半数即178万人死亡。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1931-1945年,共计14年,苏联是集中在1941-1945年4年,时间密度是中国的5倍。而苏联的2亿人不到中国4亿多的一半,苏联全国的成年男子有一半非死即残。惨烈空前!所以苏联的伤亡,对人口结构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胜利广场可以说是用了50年才建成。还在打得最焦灼的1942年,德寇突破苏军防线直逼伏尔加河和斯大林格勒,但人们没丧失对胜利的信心,给斯大林致函请求建碑,建筑师联盟还公布了纪念碑和胜利博物馆的最佳设计方案评选。

    1955年,朱可夫元帅致信苏共中央,再次提及建碑,以纪念卫国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精神。1958年,在俯首山开辟了胜利公园,矗立纪念石。直到90年代才最终变成现实,主建筑是卫国战争纪念馆和高耸入云的胜利纪念碑。

    1995.5.7,叶利钦总统在胜利广场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并与参加庆典的美、中、英等55国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共同阅兵,出席博物馆揭幕仪式。

广场西侧土坡上一个花钟和花坛构成的“MOCKBA”。


    胜利广场全景。占地135公顷,主建筑为卫国战争纪念馆和高耸入云的纪念碑。纪念碑后是圆弧形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

    纪念碑前的广场由五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表示战争的一个年代,从1941年战争开始一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

    广场上南侧有几组大型喷泉。

    广场北侧15座铜制旗帜式纪念碑沿广场边缘一字排开。还有一个圣格奥尔基教堂。

    广场铺普通清水砖,据说有2700万块,怀念在卫国战争中牺牲的人们。

    从广场东侧到纪念碑有五级台阶,台阶高度差很小,但每级台阶很长,每级台阶正中布置了一个刻着数字的红色大理石石碑,从1941到1945,象征着卫国战争所经历的那艰苦卓绝的5年的日日夜夜。











    战士雕像象征二战牺牲的无名英雄。圆形石柱上有金色的十字架。


    底座是模拟战场,地面散落着枪支、头盔等。还有人们献的鲜花。

    这是一座群雕。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苏联时代的卫国战争,却用的是俄罗斯的国旗!


群雕的另一面。


    15座铜制旗帜式纪念碑沿广场边缘一字排开。


    每个纪念碑的底座上分别铭刻了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各方面军和舰队的名称及其司令员姓名。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苏联元帅 Р.Я.马利诺夫斯基。就是他率领苏联红军在10天内击败号称60万精锐部队的关东军。


乌克兰第四方面军

波罗的海舰队


      好像不全是这样。如下面两张,好像是反映后方支援前线?“ТРУЖЕНИКИ   ТЫЛА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工人是伟大卫国战争的后方。




    在胜利广场北侧是常胜-圣格奥尔基大教堂,又称胜利大教堂。教堂上装饰着金色的圆顶,象征圣洁的白色墙面,精致的浮雕,在湛蓝色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每到节日教堂会响起清脆悦耳的钟声。俄罗斯人信东正教,在这个庄严的二战胜利广场上专门建一座大教堂具有特殊的意义,教堂在此对烈士的灵魂有一种守护的意义。




教堂内部装饰富丽堂皇。




    在胜利广场南侧有几组喷泉。阳光的照射下,喷泉的水柱连成一片,尤为壮观。每到夜晚,喷泉在灯光的照射下变为红色,象征着在卫国战争中为国牺牲的红军将士的鲜血。


    纪念碑高141.8米,这个数字象征卫国战争进行了1418天。纪念碑由铸铁制成,外形为三棱状,好像一把苏联士兵的刺刀。在纪念碑上100米处装饰着古希腊胜利女神尼克的雕像,还有两个天使吹响胜利的号角。纪念碑下还有莫斯科军队的保护神圣格奥尔基的雕像。


    古希腊胜利女神尼克手捧月桂花环,还有两个天使吹响胜利的号角。在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头上所戴的就是月桂花环。传说:阿波罗爱上了河神的女儿达芙妮,达芙妮非常厌恶爱情,河神就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看到自己心爱的人变成了一棵月桂树,十分伤心,也非常懊悔。阿波罗抱着月桂树说:“我会永远爱着你,我要用你的枝叶做我的桂冠,用你的木材做我的竖琴,我还要让你永远年轻。”因此,阿波罗就戴上了象征爱情的月桂冠。

    在古希腊时代,月桂花环是颁授给比赛优胜者的奖励,而在古罗马时代,月桂花环则是颁授给兵士的一种奖励品,特别是赐于在战场上凯旋的军队将领。


    三面的浮雕似乎是一样的,再现莫斯科等12个英雄城市周围的战斗中那些让人们缅怀的英雄人物与难忘的战役。纪念碑上还刻有在此次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城市。


莫斯科、列宁格勒(现圣彼得堡)

“КИЕВ”基辅,(如今乌克兰的首都)

“МИНСК”明斯克,(如今白俄罗斯的首都)

“СМОЛЕНСК”斯摩棱斯克

“СЕВАСТОПОЛь”塞瓦斯托波尔

“МУРМАНСК”穆尔曼斯克

“ОАЕССА”敖德萨(现属乌克兰)


    三棱柱下面是圆柱体,正面为《胜利者》群像,有工人和士兵,象征着前方和后方团结一心。纪念碑的两边,是高大的长方形群雕,气势磅礴。一边是《狙击手》,一边是《防御》,同样是表现前方、后方的人物,有士兵、飞行员、波罗的海舰队水兵、游击队员、狙击手、女铸工、防线建设者……

这个角度清楚表达了纪念碑表示步枪上的刺刀!


    莫斯科军队的保护神圣格奥尔基,他手持长矛,骑在一匹战马上将一头毒蛇斩成数段并杀死。


毒蛇旁的一块石头上有希特勒的“卍”字。


    在纪念碑的后面,是呈弧形的卫国战争中央博物馆。两端呈马蹄形,两端屋顶上的胜利女神吹响胜利号角。

    博物馆长廊上方的红色大标语,写着“莫斯科战役——最重要的胜利!”



胜利女神。


    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圆心是个无名烈士墓,墓中心燃烧着长明火焰,标志着向为国捐躯的烈士的敬意。


卫国战争纪念馆门前的大炮。后面是博物馆的大门。


站在纪念馆门前,面向胜利广场,可见广场大道正中五块年代石碑。北侧是喷泉,南侧的旗帜式纪念碑。远处的现代化建筑。


远处的的莫斯科大学。

正门大厅入口的对侧是斯大林和朱可夫铜像。


    斯大林的铜像坐落在大门的右侧。旁边的铜匾用俄文和英文扼要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突出了他领导卫国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功绩,也批评了他践踏法律,搞大清洗,迫害数百万人等错误。正面功绩和反面丑陋都直接讲,比较客观。

    大门的左侧,是斯大林在二战时的左膀右臂,最高统帅部副统帅朱可夫元帅,和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朱可夫经历了几次降职与升迁,设计和指挥了卫国战争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以战功而成为首席元帅。他是苏军将帅中最先参加二战的,1939年指挥在蒙古的苏军发动诺门罕战役,打败了强盛时期的日本关东军。这是二战初期苏联与日本之间唯一的战争,直接促使日本放弃北上的企图,采取了南下的战略。朱可夫因此战获得苏联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后来晋升为苏军总参谋长。


    朱可夫元帅的铜像与生平事迹介绍(铜匾),并有英文介绍。卫国战争爆发后,斯大林先是重用他打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保卫战,而后因为对战场策略不同,朱可夫敢于反对斯大林和其它老资格元帅的战争决策,被撤职下放。战场的发展证明了朱可夫的判断,也赢得了斯大林的信任,破格成为副统帅,并实际指挥了苏德战场从僵持到反攻,直到攻克希特勒的老巢。在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有朱可夫的骑马铜像,可能是除了列宁斯大林以外仅有的当代人物塑像,可见他的地位非同一般。朱可夫在苏德战场上立下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他还是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的两人之一。另一人是爱好奖章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陧夫,以四次生日礼物,送给自己四次“苏联英雄”称号。 

    闲居的朱可夫着有《回忆与思考》、《在保卫首都的战斗中》、《库尔斯克突出部》、《在柏林方向上》等军事著作,记述了苏德战场的许多著名战役,并阐述他的军事思想。1974年朱可夫去世,葬于红场克里姆林宫墙下。

    正门大厅入口的一侧。


大厅周围还有其它苏军元帅的铜像与生平事迹介绍


    纪念馆的正门大厅宽阔庄严,这台阶中间的雕塑和背后彩色图案寓意深刻。


走进细看楼梯中间的雕塑是军旗、钢盔和枪支。


    登正门大厅的台阶,是一个宽大的展览厅。展览厅展出大量的图片和实物。



苏军第52集团军军旗










缴获德军的战利品。

还有中国的部分。中国政府审判日本战犯判决书。

    光荣厅是个圆形大厅,庄严肃穆,10米高的战士铜像,右手托着钢盔,左手高高地扬起,表情严肃,身后的斗篷随风飘扬,目光直视远方。显示出保卫祖国的坚强决心和意志。


    穹顶上镶嵌着一枚光芒四射的胜利勋章。这枚1943年制作的苏联最高勋章,用铂金制作,由红宝石和钻石镶嵌而成,对战争的转折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统帅和军事将领才能获此殊荣,斯大林、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蒙哥马利、艾森豪威尔等18人获得过此勋章。


       在大厅四壁的大理石墙上,分为两层,上层白石膏雕刻着十二个卫国战争中获得英雄称号城市的图案和名称下层镌刻着11800多名伟大卫国战争中为国捐躯和立下重大功勋的英雄的名字。以此表达对烈士永远的感激和怀念。 

莫斯科。


МИНСК(明斯克)

    СЕВАСТОПОЛь塞瓦斯托波尔和СМОЛЕНСК斯摩棱斯克

    我按姓氏的字母顺序,很快就找到了卓娅和舒拉的全名:卓娅·阿纳托里耶夫娜·科斯莫捷米扬斯卡雅和阿历山大·阿纳托里耶维奇·科斯莫捷米扬斯基,仿佛又听到卓娅“打法西斯吧,斯大林一定会来的”的呼喊,仿佛看到十七岁的舒拉驾着坦克牺牲在胜利前夕的情景。


    哀悼大厅内,从宽敞巨大的顶棚上垂下无数条缀满玻璃珠的灯绳,这些灯绳共使用了约2700万颗玻璃珠,意在代表二战中苏联2700万死难者所流下的泪珠,这些玻璃珠晶莹剔透,神圣而纯洁,也从侧面展现了战争的残忍、杀戮……



    大厅的尽头是一尊白色的雕像,那是在战争中母亲失去儿子的场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罗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败的德国处心积虑,到希特勒时代崛起,欧洲又起硝烟。希特勒想全力打西线就和斯大林签订了苏德国互不侵犯条约。等打的法国投降后,希特勒立刻实行了他的巴巴罗莎计划。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集中190个师550万兵力,包括19个坦克师4300辆,火炮4.72万门,飞机4980架掉头进攻苏联。可斯大林还没有准备,没想到和他签订互不侵犯的希特勒会来这手。苏联红军当时无论从兵力上还是装备上都还不敌德国。开战后战争初期,苏军连连失利,西部国土大片沦丧。6月28日德军占领明斯克,7月16日攻陷斯摩棱斯克。在北方,德军占领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之后,9月8日就从陆上封锁了列宁格勒。在乌克兰战线,9月19日就占领基辅。在中部,德军于9月30日向莫斯科发动代号为台风的大规模进攻,11月27日德军突击部队离莫斯科只有24千米。法西斯德国的侵略遭到了全苏联人民的顽强抵抗,苏联实行了战时经济体制,社会主义苏联的工业化全力为卫国战争生产武器弹药,苏联的男男女女奔向战场......11月7日,冒着德军的炮火,斯大林坚持在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24周年的阅兵式,阅兵式后的苏军直接开赴前线。列宁格勒军民在大军重围下死守900天,顶住了德军进攻。1942年7月下旬,斯大林格勒会战打响,德军突入市区。斯大林在这个危重的时刻特意打电话命令斯大林格勒市委、军工企业一个也不准后撤,要在战斗中继续组织生产。斯大林格勒打到最后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卫国战争发生了根本的转折,苏军开始了战略反攻。1943年8~11月,苏军在南线彻底肃清高加索地区的敌人,解放顿巴斯;在乌克兰,解放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和基辅;在中线解放斯摩棱斯克。1944年初苏军拥有635万人,火炮10万门,坦克1万辆,飞机7000架。不仅在兵员上而且在重要武器装备方面均已超过德军。1944年,苏军连续发动10次斯大林式的重大的战略性战役,解放了本国的全部领土,进入波、罗、保、南等国作战,到年底共消灭德军约200万人。1945年3月底和4月初,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动用了兵力250万从奥得河、尼斯河同时向柏林发动进攻,激战16个昼夜,至5月2日下午3时,攻克柏林!让德国的法西斯彻底灭亡。

    战争实景展馆令人印象深刻,有6幅立体画,艺术地再现了二战期间苏联军民进行的6次重要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这是指苏军于1941年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为保卫莫斯科而进行的一系列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  

    1941年 9月底,德军在苏德战场北翼封锁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基辅,在中央攻占斯摩棱斯克,打开了通向莫斯科的门户,距莫斯科仅300~400公里,于是莫斯科成了双方斗争的焦点。

    在莫斯科会战中 ,德军总兵力为78个师,180万人,各种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而为了保卫莫斯科,苏军也集中了全部作战兵力的30%以上,计3个方面军共有95个兵团,总兵力125万人,各种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沉着应战,以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工事,防止德军推进。12月6日苏军开始大规模反攻。1942年1月8日,苏军3个方面军计124 万多人发起总攻,实施了瑟乔夫卡-维亚济马进攻战役、托罗佩茨-霍尔姆进攻战役、勒热夫进攻战役和博尔霍夫进攻战役。苏军的总攻持续到4月 20日,向西推进100~350千米,收复了莫斯科州、加里宁州、图拉州和梁赞州等。在此战中,德军损失50万人,其中冻死冻伤10万余人,损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各种车辆1.5万辆。苏军取得莫斯科会战的胜利,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此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而且发展了苏联军事学术。

 11月7日,虽然德军兵临城下,苏联政府仍然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传统的10月革命节庆祝大会和阅兵式,全副武装的苏军从列宁墓前经过,然后直接开赴前线。在零下53度的严寒中,苏军完全占据了战役的主动权。大部分德军身无御寒之衣,数以千计的人员被冻伤,数以百计的人员被冻死。可怕的严寒不仅摧残士兵的身体,而且还使机器停转、武器失灵。与德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来自西伯利亚的苏军有着充分的冬季作战装备,苏军新型坦克T-34、T-35在严寒下仍能照常发动。12月4日,当气温降至零下52摄氏度时,德军再也不能作战了。而苏军已做好准备,将对疲惫不堪冻德半死的德军发起强大的反攻。








斯大林格勒会战:

   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乃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暂时再次改名为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战争时期主要生产坦克)。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资源。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希特勒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坚决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  在这个战役当中,有一百万苏军和一百万德军阵亡,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法西斯集团损失官兵近150万人,约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1942年7月12日,德军在顿河河曲发动攻势,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开始了。德军发起连续性的猛攻,力图突破顿河防线,而苏军进行了顽强的反击。8月23日,德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才突破顿河防线,渡过顿河河曲,开始直接攻击斯大林格勒。在这紧急关头,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该城守军采取一切措施守住阵地,消灭逼近伏尔加河的敌人。在苏联军民的英勇狙击下,德军的锐气受到严重挫伤。到9月13日,德军才攻入斯大林格勒市,双方开始了更为激烈的城区争夺战。德军为了侵占这座名城,又从高加索调来大量军队、飞机进行强攻和轮番轰炸。然而,英雄的苏联军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近两个月的斯大林格勒争夺战中,苏军击退德军700多次冲锋,使德军始终无法攻占全城。

     战争进行到11月中旬,德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苏军的积极防御战术,再次粉碎了希特勒的侵略计划,并为苏军全面反攻赢得了时间。由于德军伤亡过重,苏军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开始超过德军。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组织力量进行反攻。1942年11月19日拂晓,苏军开始大反攻,向德军阵地发起攻击。22日夜间,苏军强渡顿河成功。23日,几支苏军在卡拉奇会师,形成了对斯大林格勒城下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包围。

     1943年1月10日,苏军以50门大炮向包围圈内的敌人猛轰。德军开始全线崩溃。苏军指挥部命令被围德军投降,但遭拒绝。1月22日,苏军再次发动全线进攻。德军第六集团司令鲍卢斯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下,请求希特勒投降,未获同意。希特勒为给鲍卢斯打气,于30日下令授予鲍卢斯元帅军衔,给第六集团军的117名军官以各晋升一级等奖励。但是,无论希特勒怎样封官晋爵,也无法挽救德军的败局。2月2日,苏军生俘德军9万人以上,被围的33万德军全部歼灭。震撼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至此结束。德军在会战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在苏德战场作战总兵力的1

 苏军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

    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4军军长普费费尔中将、第51军军长库尔茨巴赫中将、第295师师长科尔费斯少将等德军高级将被迫投降。与保卢斯一同被俘的,有23位将官,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万名士兵。 

    斯大林格勒战役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同时,苏联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苏军具体伤亡人数为:474871人死亡,650878人受伤或被俘,合计伤亡1,129,619人,而在整个战役中牺牲的平民人数没有准确的统计,但可以说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此役,苏军的损失仍然要超过德军。但不同的是:德军是被整建制消灭,战斗力不复存在,新的部队不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形不成战斗力;而苏军残存的部队补充新兵,以老带新,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而且德军人员和物资难以补充,苏军补充的速度和数量则远超德国。德国的实力因此次战役的失败而衰弱。











列宁格勒会战:

      列宁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摇篮,也是苏联的第2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工业重镇及文化中心。约有300万人口。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沙”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1941年8月下旬,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列宁格勒。9月8日,德军冲过姆加车站,进抵拉多加湖南岸,夺得什利谢尔堡,从陆上包围了列宁格勒。自此,列宁格勒陷入德军的三面包围,只能从拉多加湖和空中得到补给,长达900天的列宁格勒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包围列宁格勒之后,德军对该市实施了骇人听闻的野蛮轰炸和炮击,投掷了10多万枚航空燃烧弹和航空爆破炸弹,列宁格勒军民虽因冻饿致死64万余人,被德军空袭和炮击致死2.1万人。

     面对德国军队的进攻,苏联西北方面军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向当地军民发出号召:“在列宁格勒大门口,用我们的胸膛阻挡敌人前进的道路。”列宁格勒人民英勇不屈,不顾敌机的狂轰滥炸,忍饥挨饿,坚持生产,很多工人和居民自动拿起武器到前线作战。从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列宁格勒被围困的872天里,苏联政府和人民通过拉多加湖的“生命之路”成功地组织了对城市和军队的供应。列宁格勒前线部队、波罗的海舰队击退了敌人不断的进攻,终于在1944年1月彻底粉碎了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3月苏军把德军从列宁格勒击退200多公里。 

希特勒德国军队对列宁格勒实施其骇人听闻的计划时,对该市进行了野蛮的轰炸和炮击,共向该市发射了15万发炮弹,投掷了102520枚航空燃烧弹和4653枚航空爆破炸弹 

    城市中未来得及撤离的居民一直生活在地下室内,只在战斗的空隙时间出来一下。











库尔斯克会战:

    指的是苏军于1943年7~8月间在库尔斯克附近进行的那场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苏军将战线向西推进600余公里,在库尔斯克附近形成一个突出部,使战场形势发生有利于苏方的变化。为夺回战略主动权,希特勒决定在库尔斯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苏军原打算在该地区乘胜进攻,И.斯大林获悉德军企图后改变决心,决定以优势兵力有计划、有准备地暂时转入防御,歼灭、消耗德军突击集团,为苏军转入反攻并进而转入战略进攻创造有利条件。这次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库尔斯克会战中,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损失兵力50万人,损失坦克约1,500辆,损失火炮约3,000门,损失飞机2,300架。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有威胁的攻势。 

     在这次战役中,苏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损失兵力80多万,损失坦克6,064辆,损失火炮5,244门,损失飞机1,716架。但会战的胜利使苏军从此获得了战场的主动权。这次会战后苏军又向德军发动了连续攻势,收复大量失地,在11月解放了基辅,同时苏军的各级指挥员也在战火中迅速成长起来,指挥艺术也越来越成熟,最终使苏军不仅在数量上超过德军,在质量上也超越了德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战役里,苏军的“喀秋莎”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种称为BM系列的火箭炮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成猛烈而突然的火力,使火箭弹如雨一般倾泻在敌方阵地上,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爆破杀伤力和叠加冲击波。









第聂伯河会战

    1943年8月,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失败后实施退却并转入防御,在纳尔瓦河、维捷布斯克、奥尔沙、索日河、第聂伯河、莫洛奇纳亚河一线加紧构筑工事,建立一条称作“东方壁垒”的战略防线,企图利用中间地区的江河屏障进行顽强阻击,以控制第聂伯河以东的一些重要经济区。 

    为了解放左岸乌克兰、顿巴斯、基辅,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夺取登陆场,以贯彻苏军最高统帅部在1943年夏秋战局中向西南战略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的决定,1943年8月13日~12月22日,苏德双方在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的这一系列攻防战役,就是第聂伯河会战了。

     此役,交战双方伤亡巨大,50多万苏军为此献出生命,伤亡比例几乎超越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东线战场上最血腥的战场之一。当时苏军以相对优势的兵力在几个方向实施进攻,重创了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力和中央集团军群一部,解放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和基辅等地160座城市、3.8万多个居民地,收复了重要的经济区,并在第聂伯河右岸和普里皮亚季河右岸夺得了25个登陆场,为进一步解放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克里木创造了有利的战役条件。








柏林战役 

    这是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共集中了白俄罗斯第1、2、乌克兰第1方面军等三个方面军162个师和骑兵师,2个坦克军和机械化军,4个空军集团军,共250万部队,另配属7500架飞机、4.2万门火炮、6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当面之敌为德军维斯瓦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总计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100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作战飞机。战役于1945年4月16日发起,先后突破奥得河、尼斯河防线。25日又对柏林形成包围。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

   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H.魏德林将军率部投降。8 日德军统帅部代表W.凯特尔元帅在柏林签署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消灭德军70个步兵师,23个装甲师和摩托化师,歼灭德军近70万人,其中俘获官兵约48万人,缴获火炮8600门、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余辆、飞机500架。苏军伤亡40万人(其中死亡12万)、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辆、火炮 1220门和飞机527架。柏林战役的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1945年4月16日,为在美英之前攻占德国首都柏林,尽快结束欧洲战事,苏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柏林战役

    柏林战役标志着纳粹德国灭亡、苏德战争和二战欧洲战场战事的终结。




    苏联旗手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将苏联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屋顶。我不明白,为什么当年的照片展出很少?

结尾部分是一组十分逼真的立体战斗场景。












     在展览馆的外面,还有一个展现二战中使用过的武器的露天展区。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82.5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飞机生产数字超过13万架之多。平均计算,苏联在苏德战争期间平均每年要生产出2.7万辆坦克、近2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34250架飞机,还不包括数量更为巨大的军用车辆、轻装备、弹药等必要的军需物资,毫无疑问,这个数据反映出了苏联非常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可惜没有找到“喀秋莎” !








    这座大棚里陈列着二战期间苏联、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使用过的各种飞机。














    苏联海军的地位次于陆军,其重要性与陆军相比却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海军建设一直没有多大进展。1935年以后,建造了大批的潜艇和小型鱼雷艇,而到战前的1941年,苏联舰队便拥有三艘战列舰(其中两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下水的)、七艘巡洋舰、五十九艘驱逐舰、二百六十九艘鱼雷艇和二百一十八艘潜艇以及大批布雷舰、扫雷舰和辅助舰。 












     在卫国战争纪念馆的左侧有一组十分著名的雕塑“殉难者纪念碑”。这是表现发生在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囚犯被剥光衣服走入毒气室形象的群雕,所有人都骨瘦如柴,瞪着呆滞的大眼睛,在空地上缓慢地挪动着脚步,躲在他们身后的孩子们也以一种茫然的神情面对死亡。在艺术家的手下,他们的身躯被扭曲地拉得很长,那种飘忽不定的变形强烈地传达了他们的惊恐和绝望。让每一位看到的人仿佛都能感受到战争的苦难、不幸和残忍,令参观者不寒而栗。






    这组群雕的右侧是一堵灰墙,墙下是激战后的战场情景的雕塑。这里横七竖八地堆放着军鞋、军帽、军包和残破的杂物。但在这堆战争废墟上却立着一个完好无损的玩具娃娃!有人特意在玩具娃娃上献花。

博物馆背面(西侧)


    它的前面是二战60周年纪念碑。四个分别身着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军服和国徽的战士形象,在他们上方是联合国的花环标志。

    纪念碑的北侧土坡上是三代(留里克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前苏联)俄罗斯战士雕像。





雕像的西侧有一座钟楼。


继续向西是一座清真寺。

    清真北侧是犹太教纪念堂。不同的宗教建筑布置在博物馆周围,意味着卫国战争的英雄们,働天地,泣鬼神!




无名战士雕像。

    这座战士雕像,碑文是“ПРОПАВШИМ  БЕЗ?ЕСТИ   СОЛДАТАМ   БЕЗ  МОГИЛ”。


凯旋门东侧不远是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

    1812年夏,法皇拿破仑一世借口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破坏《蒂尔西特和约》,集结军队61万,分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亲自带领指挥。6月24日,大军渡过涅曼河,向俄国不宣而战,爆发了俄法战争。    

    8月7日,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开始进攻未果,仓卒退却。8月16-18日,俄军抵挡不住法军进攻,放弃斯摩棱斯克,向莫斯科撤退。8月20日,库图佐夫被任命为俄军总司令。8 月29 日,库图佐夫抵达部队就职,他在博罗金诺村旁选了一片非常适合防守的土地,从9月3日起加强防御工事。9月7日俄军退到莫斯科郊区,在博罗季诺村附近同法军进行决战。博罗季诺战役双方伤亡惨重,据统计法军伤亡3.5万人,俄军4.4万人,俄军大将第二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也战死了。

    博罗季诺战役双方未能决出真正的胜负,但为俄军消耗法军和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对俄法1812年战争的整个进程有重大影响,标志着拿破仑军队覆灭的开始。

    博罗季诺战役全景博物馆是一个蓝色圆柱形建筑。博物馆正门的门楣上清晰地写着“1812,纪念1812年9月7日,俄军与法军在莫斯科以西110公里的博罗季诺村激战”。博物馆的东侧,还建有库图佐夫元帅骑马的雕像。


雕像两侧是交战双方军人雕像。

法军


俄军,竟然还有大妈!

    一进门有一组雕塑。背景好像是红场。这五个人代表什么意思,不知道。


    馆内众多的展品反映了拿破仑战争爆发前夕来龙去脉的史实线索,1812年战役的全部经过,从最初到最终消灭拿破仑军队,有很多相战争关题材原创油画和素描、雕塑等作品。










当时莫斯科火光冲天的情景。

    博罗季诺战役全景画。全景画画面上共有400位元帅和将军3000多名战士。






还有当时战时使用过的军服、军旗,兵器。

















参战的将领。


一些实景雕塑。





精美的工艺品


中间是拿破仑。






    馆内最著名的应该是,顶楼规模宏大的、圆形巨幅全景壁画,有趣的是,实物和壁画视觉过渡巧妙,画中人物真人大小,恍惚中好像置身战役现场,身临其境。禁止拍照。

战斗的民族,名不虚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