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峰山 天后宫 鄚州大庙

 汐钰文艺范 2019-04-08
京津冀史话谈民俗,说庙会,本文谨举例北京妙峰山、天津天后宫、河北鄚州药王庙。在传统社会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庙会,是本地社会生活的盛事,往往也是此一地方与周边地区文化经济的交流空间。

  雄县鄚州,历史悠久。“扁鹊,鄚人也”,当地人引神医为骄傲,元代建祠,明万历重修药王庙,“仿京师医王庙之制”,增了规模,御书匾额“弘济斯民”。这里俗称鄚州大庙,庙会的热闹,康熙朝高士其《南行扈从录》:“从鄚州至大庙,芦棚不见天日”;乾隆皇帝《鄚州道中作》:“年年四月集药市,风俗应从民便由”。康乾二帝均是南巡路过,北京至南京的官道经过这里。至于水路,地近白洋淀,东去有大清河,从苟各庄码头顺水到天津。

  地处交通要冲,轮蹄可至,舟船能达,神医药王香客多。庙会即是庙市,药材还有各种物品在此集散。大的字号,如天津、北京开设的八大祥绸缎庄与鄚州谦祥益联号,可见庙市规模和档次。民间老话,“进过京,下过卫(天津),赶过两年鄚州会”;“北京人全,天津水全,鄚州货全”,让人读出往昔的京津冀。鄚州药王庙1992年重修,扁鹊神像及十大名医像,由天津泥人张传人彩塑,老话又续新语。

  再说九河下梢天津卫。元朝为了海上漕运,在海河边建庙祀妈祖。至清代,天妃宫升格为天后宫,妈祖以“海神 ”信仰扩展模式,成为“福佑三津”的城乡大神。三月庙会称皇会,“十里笙歌喧报赛,千家罗绮斗鲜妍,河泊进香船”。清代皇会图长卷精彩纷呈,其中有来自百里之外的河北胜芳进香高跷会,表演时36人上场扮角色。近年出版的《京都香会话春秋》,专设一章讲天津皇会、京津民间花会的关联,言及早年间北京人到津献艺。

  清代关于皇会的记载常涉及进香船,皇会图上写着“有三百里地人来,有五百里地人来”,“千里地人来,进香到此”。乾隆时,于豹文《天后会四十韵》:“桃叶渡边呼画舫”,夹注“外至者旅舍不能容,则夜宿舟中”;道光时《皇会歌》:“一行村媪街旁站,河沿上,早来了香火船”;光绪时《津门杂记》,“香船之赴庙烧香者,不远数百里而来”,南运河、北运河、海河,帆樯林立,船上“天后进香”黄旗飞舞。这些进香船,或从京师通州解缆,或自白洋淀启程,或沿南运河北上,一概是顺水行舟。皇会聚拢的香客,京津冀最多。一时间,商家“利市三倍”,文化搭台经济唱了戏。

  民国年间的天津竹枝词,“车水马龙人似蚁,去朝金顶妙峰山”,说到京城西北妙峰山庙会。妙峰山山顶,碧霞元君庙建于明代,盛于清康熙以后。四月上半月朝顶,香客除北京人外,“天津及保定府方面也很多”,这是顾颉刚1925年调查所记。这一年香会99个,其中18个来自天津。津人主要由老北道上山,结成“汽灯会”沿途挂汽灯,“馒首粥茶会”设茶棚施粥舍馒头,进香同时做公益。有研究者统计妙峰山庙会各地香客的比例,天津和河北占六成、北京近四成。天然的地理联系,决定了民间庙会的人员往来与风俗共享,妙峰山也是例证。

  妙峰山泰碧霞元君正殿右首,有一小间供奉王三奶奶,青布衫裤,喜鹊巢的发髻,据传是天津人。香客朝顶要买茶,茶叶放在王三奶奶像前沾沾仙气,是为“灿茶叶”,有说法。赶妙峰山庙会的茶商,有天津正兴德。妙峰山的传说回归天津,天后宫供起王三奶奶像。

  妙峰山朝顶、津门皇会、鄚州庙市,京津冀你来我往,民俗篇章联手写。正可谓:文化交流、区域互动,史话也是佳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