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俄罗斯自由行之16莫斯科之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中)

 hsgzlgg 2019-04-08

下面逐展厅介绍展品。

1号厅 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艺术

    路易斯·卡拉瓦克是一名法国的肖像画家,出生于1684年在加斯科涅。他在加斯科涅长大,在接受了作为一名画家的培训后,他去了俄罗斯并在那里他度过了他的余生。他于1716年画了彼得大帝的肖像,于1723年画了沙皇的肖像,随后又画了皇后安娜·伊凡诺芙娜·罗曼诺娃和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罗曼诺娃等俄国王室成员的肖像。

安娜·伊凡诺芙娜女皇肖像

    卡拉瓦克运用了巴洛克风格的元素,如各种的颜色光点的结合,盛装的豪华,银色的连衣裙,衬里为貂皮的金色长袍,镶嵌着各种宝石的王冠。


   《童年时代的彼得·阿列克塞维奇王子和娜塔莉亚·阿列克塞耶夫娜公主

    彼得和娜塔莉亚被描绘成手持七弦琴的阿波罗和头顶月牙儿的狄安娜。综合利用淡黄色、粉红色、蔚蓝色和蓝色的色调,充分表现孩子的文雅与妩媚。


    伊万·尼基丁,俄罗斯肖像画家,俄罗斯18世纪肖像画派奠基人,是最早去国外学习的画家之一。在伊凡·尼基丁的作品中己克服了以往圣像画的影响,在着力表现体积感和空间感的同时,对人物个性的刻画也作出了努力。

《戈洛夫金伯爵画像》


2号厅 十八世纪学院派彩色画

    1757年在圣彼得堡组建的艺术院。其中优秀学生得到国家资助到国外学习,回国后,有可能取得院士称号。在画院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古典主义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十八世纪中叶一直是俄罗斯艺术的主流风格。

意大利画家斯捷法诺·托列里被聘为艺术院教授。



斯捷法诺·托列里《凯瑟琳大帝战胜土耳其人和鞑靼人的寓言》

    画面中心的女王被描绘成弥涅尔瓦战争女神。她的马车周围都是第一批圣格奥尔吉勋章获得者。

萨卡洛夫的《代达罗斯为伊卡洛斯做翅膀》

    代达罗斯是位建筑师和雕刻家。代达罗斯有一个儿子叫伊卡洛斯。他们用羽毛做成鸟翼。太阳强烈的阳光融化了封蜡,用蜡封在一起的羽毛开始松动,羽翼已经完全散开,从他的双肩上滚落下去。最后掉在汪洋大海中,万顷碧波把他淹没了。

罗谢卡的《赫克托耳与德洛玛刻的告别》

    题材取自《伊利亚特》。作者因离世没有完成。


拉格列奈的《坦克列特和克罗琳达》

    坦克列特公爵没有认出自己心爱的,身着盔甲的波斯将领克罗琳达,并重伤了她。

    伊万.阿基莫维奇.阿基莫夫《从多瑙河返回基辅吻母亲和孩子们的大公爵斯维来托斯拉夫》

    作者把人物描绘成古代的英雄。因这幅画被授予金质大奖章。


希巴诺夫的《婚约庆祝会》

    希巴诺夫没有受到艺术教育,就其作品的豁达规模和人物宏大规模来看,非常接近专业艺术家的油画,他主要表现俄罗斯农民的日常生活风俗。作品中富有特色的服饰、头饰、人物的合理安排、人物的表达力和真实性,反映了民俗礼仪的真实性。



3号厅 十八世纪中期的肖像画

此时期的画作在国家艺术史上属于一个过渡期。


维什尼科夫的《伊丽莎白女皇肖像》

    具有洛可可式风格固有的精美与妩媚。


维什尼亚科夫的《格利金公爵童年肖像》

    他的命运从小就根据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决定了。孩子娇弱的脸却因严肃、沉思的表达而引人注目,他的姿态庄重地静止,小小年纪就登记成近卫骑兵,他的制服的每一个点缀都被精细传达。骑兵制服上用金线突出的黑天鹅绒与饱满红色的组合则为色彩增添了一分节日喜庆色彩。

安特罗波夫的《彼得三世肖像》

       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亲外孙,但这个外孙太外了,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外祖夫的遗传。他生性懦弱怪癖,从小在德国长大,终生不会说俄语,也不把自己当俄国人,而是把俄国当时的敌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奉为偶像。将自己德国家族的利益置于俄罗斯国家利益之上,引起俄罗斯僧侣、贵族和军人阶层的不满,被妻子政变废黜而死。如此猥琐之人却偏偏对自己的相貌十二万分得意,自以为颜值帅爆天下。他要求这位画家为他作画时,必须严格按照他的样子,甚至连服饰的细节都不能改动。


阿·彼·安特罗波夫《阿·米·伊兹迈洛娃肖像》

    是画家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以模特儿充满表现力的面容和画面的美丽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这位伊丽莎白·彼得洛夫娜女皇的近侍女官在画像中被描绘成具有坚强而不凡的个性。她那体现了女人天性中最鲜明的精力充沛与飞扬跋扈的那一面形象,被认为是那个时代独特的象征。


4号厅

    费奥多尔·斯捷潘诺维奇·罗科托夫,俄罗斯著名肖像画画家,彼得堡艺术学院美术院士。18世纪最富有才情的肖像画家之一,但其一生却似谜一般。尽管在世时他享有盛誉,但在死后却被世人遗忘了整整一个世纪。其画作系列藏品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里,是保存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藏品。


罗科托夫的《斯特鲁伊卡雅的肖像》


《瓦·伊·马伊科夫像》

    主人公带着难以察觉的、突出了上流社会的那种客气殷勤表情的冷笑望着观众。体现了叶卡捷琳娜时代理想贵族的形象——学识渊博,内心充满尊严和精神自由。


5号厅   列维茨基

    德米特里·列维茨基是18世纪后期肖像画家中最富成果的一位。他既是程式化的宫廷肖像画的创造者,同时又是这种形式的破坏者。作为一个在艺术上不断探索的画家,他时时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力求突破程式,有所发展。


列维茨基的《吉米托夫肖像》

    藉助那种属于自知身价者的自嘲,画家极大地复杂化了模特的身份特征。这位著名艺术赞助人身上的睡袍和他的园艺工具并不仅仅是些日常生活细枝末节,而是反映了画中人独立性格和慈善义举的有涵义的要素。在圆柱之后能看见莫斯科孤儿院的大楼,为了维护它杰米多夫捐献了自己大部份的财产。



列维茨基的《叶卡捷琳娜二世立法者肖像》

    画面上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手指祭坛上燃烧的罂粟花(梦的象征),表示为子民们可以牺牲自己的安宁和福利。


列维茨基的《伯爵夫人乌尔苏拉.米尼什克肖像》

    伯爵夫人是一个辉煌的贵族,波兰最后一位国王斯坦尼斯拉夫·奥古斯波尼亚托夫斯基的姐姐,及圣凯瑟琳的女骑士。

    上流社会美女的优雅体形用精湛的椭圆形表现出来。婉转变化表面光滑的连衣裙镶着花边,珍珠白与蓝色的冷色调正好于伯爵夫人的典雅与文雅相匹配。


列维茨基的《列维茨基女儿肖像》


6号厅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初的艺术


舒金的《巴维尔一世身穿军团长制服的画像》

    彼得三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唯一的儿子。他在母亲去世后,继承了王位,但只持续了五年,与其父命运相似,最后死于宫廷阴谋。结构的庄重与简洁是该画作的特点。拒绝展现皇权的象征物(王冠、权杖等)和内景。大胆将沙皇描绘成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上校的形象,画作的背景是中立的。巴维尔一世非常喜欢这幅肖像画。


费.雅.阿列克谢耶夫被认为是俄罗斯城市风景画的奠基人。

阿列克谢耶夫的《从莫斯科特维尔大街眺望》



 阿列克谢耶夫的《从彼得巴维尔要塞看宫殿》


阿列克谢耶夫的《彼得罗巴浦洛夫斯克交易所和海军部风光




 7号厅   博洛维科夫斯基

    博洛维科夫斯基是十八世纪俄罗斯最有名的肖像画家中的最后一位。十八世纪末在法国和英国文学的作用下形成了俄罗斯的感伤主义散文和诗歌,并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思维。对大自然和人本身的崇拜以及对理性和美德的崇拜接踵而至。博洛维科夫斯基画中女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往往充满幻想与忧伤。新的女性时髦避免了奢华无度,强调了简单精致和自然不做作。带有庄园公园主题的风景背景,模特轻薄暴露的外衣,贵妇们轻盈的发型,她们从容不迫、近乎是虚弱的姿态都营造了鲜活与内在和谐的形象。在上篇中介绍的《玛.罗.罗布荷娜肖像》是其代表作。


博洛维科夫斯基的《公爵未嫁之女姐妹》

    少女的温柔友谊和在家中弹拨乐器的魅力都成为了作品的诗意主题。


博洛维科夫斯基的《特洛西斯基肖像》

8-15号厅十九世纪上半叶绘画与雕塑

8号厅  吉普林斯基与同时代风景画家

    吉普林斯基是第一位俄罗斯浪漫主义画家。他的肖像画艺术改变了18世纪呆板、造作的样式化肖像画风格和手法,充分地展示出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富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意味,开辟了俄罗斯肖像画艺术的新篇章。吉普林斯基所作的肖像构图不重复,人物头部的动态、眼神的方向、姿式和情绪都因人而异。甚至穿戴服饰、色彩质地花纹变化都很讲究。他所画的肖像都力图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并揭示出人物个性及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浪漫情调。他注重光和色彩的处理,画面明暗对比强烈,对象处于兴奋和昂扬的精神状态中。从19世纪初到20年代是 吉普林斯基创作的鼎盛期。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肖像画作品。



吉普林斯基的《普希金肖像》

    画面上,普希金双手抱在胸前,纤细的手指,闪亮的眼睛,焕发着诗人智慧的神采。他的身后有一尊手持竖琴的缪斯雕像,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主管艺术与科学的女神的统称。在这里用来赞誉普希金的超人才智。普希金说:“看着这幅画,就好像在看镜中的自己。”。“常是忧郁”的这个瞬间,在这个瞬间中,普希金的忧郁充满了诗人的纯真。作者把这个瞬间化成了永恒:因纯真而忧郁,但决不放弃希望。同时代的回忆录认为这幅画像是普希金的最佳写照。 普希金花了1000卢布购加此画。1916年画廊管委会从普希金的孙子手中获得此画作。


吉普林斯基的《自画像》。


吉普林斯基的《拉斯托普钦娜伯爵夫人肖像》

西尔维斯特·费奥多西耶维奇·谢德林

    谢德林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的创作标志了俄国风景画进入一个新阶段。他自皇家美术学院毕业以后,27岁时赴意大利留学,直到39岁逝世为止,他在罗马和那不勒斯度过了短暂的一生。谢德林身处异国,倾心于那里的山山水水,并用优美柔和、充满生活情趣的造型手法,再现了古罗马的雄伟风姿和地中海沿岸的明媚阳光。他是第一个在室外大自然环境中,在开阔的天空 下作油画的人。  

谢德林《新罗马.圣安琪儿城堡》

    谢德林长期居住在那不勒斯,画了一系列那不勒斯港及其附近的马格林岛的风景组画。这是其中的一幅。在这幅海边街景中,充满阳光的天空罩上一层薄薄的水气,使画面朦胧深远。水天一色,平静的海面上,有帆船往来。画家着力在近景堤岸上描绘过往行人,以风俗画家的敏锐视觉,深入而细致地刻画一组组人物形象。人物虽小,但动态中充满生活气息,自然而生动。这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人们的现实生活的再现,是风景和风俗相结合的现实主义杰作。


谢德林的《葡萄藤复盖的阳台》

    画家选择中午时光作为画作的时间,意大利自然风景光鲜亮丽,美妙绝伦。画作的色调主要是浅蓝色和银白色的色调。


米.伊.列别杰夫《罗马附近的阿里恰》


9号厅   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

    布留洛夫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优秀的的历史画家、肖像画家。出生于彼得堡,父亲是画家兼装饰雕刻师。10岁时,勃留洛夫被送进彼得堡美术学院幼儿班学画。1819年因其处女作《凝望水中的纳克索斯》一画而脱颖。他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师从于伊凡诺夫。1822年赴意大利学习,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光辉成就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827年他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后,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普希金评价这幅画堪称“俄罗斯画坛的初日”。


布留洛夫的《拔士巴

    情节取自《旧约·列王纪下》。拔士巴是大卫王的统帅乌利亚之妻。大卫在拔士巴沐浴时看见了他,下令派乌利亚上前线送死,然后将拔士巴占为己有。为此大卫得到了惩罚,他的头生子出生七天后死去。比起故事情节,布留洛夫对于古代东方文化馥郁芬芳的美更感兴趣。画作的主题是阳光下裸露的身体,这让画家能展露自己在装饰点缀上的天才。女主角的面容留在阴影中,但是她的侧身却从下方被照亮,从而创造了鲜活肉体的感觉;画布上四处散布着色彩的反光。黑仆的皮肤突出了大理石的洁白,并为画作带来些微色情意味。


布留洛夫的《自画像》

    《自画像》是布留洛夫在一次重病后一挥而就的,因此在其中如此自然地流露出浪漫主义的一个关键主题——无力的身体与强大精神的斗争。色彩极端地非物质化,红黑主色调突出了充满内在激情的苍白面容,头发则被比作火舌。无力下垂的手、疲惫的面容与画中的力量公然对抗。半圆形的画框、黑色工作服、连带山羊胡和小胡子的发型、手的姿势都让人想起老一辈的巨匠(同时代人将画家称作“俄罗斯的凡·代克”)。布留洛夫同时把自己画成失去幻想的“世纪儿”和“诸神的选民”。批评家对布留洛夫的《自画像》写道:“他的一切本质都在您面前;这幅画一下子表现了灵魂的各个不同面,而这是作者的理智通过无数次的观察才得到的;因此,越是多地谛视布留洛夫的肖像画,就越能多地在其中发现各方面的真理和深刻。”

布留洛夫的《伯爵夫人和女儿》


布留洛夫的《1581年波兰国王斯捷潘.巴托利包围普斯科夫》

   故事情节取自俄罗斯历史,表现了立窝尼亚战争(1558—1583年)中的一个片段。浪漫主义画家布留洛夫很独特地将战争看做全人类的悲剧而非鼓励的英雄之间的斗争。画家选取了普斯科夫围城最紧张的关头,即将支撑不住的市民看到了从城中走出的宗教行列受到鼓舞。在画的右边画家选取了伊凡·舒依斯基的部队长官,在他的身下战马刚被杀死。

布留洛夫的《伊·安·克雷洛夫像》

    克雷洛夫——寓言家、作家、剧作家、新闻记者。曾在财政厅(1783—1787年)和山地考察队(1787—1788年)任职。之后多年担任公职并从事文学写作。我们是看《克雷洛夫寓言》长大的。


布留洛夫的《作家涅·瓦·库科尔尼克像》


布留洛夫的《热那亚人入侵罗马》


布留洛夫《土耳其妇女》

    这幅以东方题材创作的《土耳其妇女》虽属风俗画,但仍可以看到学院派统领全幅的功力,画面用土耳其的服饰和布景展现了独特的东方风情和韵味。


10、12号厅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

10号厅

整个墙面是伊万诺夫的《基督显圣人间》,在上篇已作介绍。


12号厅则以伊万诺夫的小型画作为主。


    他不同于那些拿着俄罗斯画院津贴,不假思索便醉身于意大利舒适生活的画家友人们,他远离开舒适世界--自持一派特立独行的生活,进而从宗教的痴醉者陡然转变为无神论者。艺术史评价亚历山大·伊万诺夫的作品是"独树一帜"。代表作:《基督现身人间》、《太阳神阿波罗和雅辛托斯(风信子)》

伊万洛夫《拄着棍子的老头与出水少年》

  为创作《基督献身人间》而作的写生习作中Г组的一幅。


    伊万洛夫的《请求得到从阿喀琉斯那里得到赫克托耳身体的普里阿摩斯》

    以《伊利亚特》最后一篇为题材。特洛伊老国王普里阿摩斯冲向敌人阵营里杀死其儿子的凶手;不顾屈辱地伏在年经的阿喀琉斯脚下,请求他把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他,阿喀琉斯满足了老人的哀求。作者因此画获得一枚小金质奖章。


伊万诺夫的名作《太阳神阿波罗和雅辛托斯(风信子)》

    作者描绘了在雄伟而安静的大自然环境中的阿波罗和他的朋友,唱歌的许阿铿托斯和吹芦笛的库帕里索斯。三人彼此连接为经典的三角形。具体表达了高尚的、感性的和动人天真的不同情感。

11号厅   俄罗斯十九世纪上半叶学院派与沙龙艺术

    十九世纪上半叶在学院派艺术教学体系中,肖像画和其它与个人联系紧密的艺术画作体裁居于次要地位。历史性的体裁被看作是最重要的体裁。

费.安.布鲁尼《在去埃及路上休息的抱着婴儿的圣母》



安.伊.伊万诺夫《派洛皮德之死》

    派洛皮德是底比斯的政治家和将军,在40年中战无不克,使底比斯成为希腊最有势力的城邦。公元前364年,派洛皮德指挥着一支部队去解放亚历山大暴政下的帖萨利。象以往一样,派洛皮德孤身突进,意图在单人对决中擒住亚历山大,可惜失手被杀。

13号厅  瓦西里·特罗皮宁

    农奴出身。大约1798年,他被派往彼得堡学习糖果制作,但是他天生热爱绘画,偷偷地在彼得堡艺术学院学习,成为舒金的学生,并且和吉普林斯基有很好的关系。在绘画中开始大胆采用民族形式,以生动自然的肖像画著名,成了美术学院终生研究员、堂堂一代杰出肖像画师!特罗平宁的画作,朴素、细致、生动、传神,光照精确分明,真实感觉极其强烈。

特罗皮宁的《纺纱女》



特罗皮宁的特罗皮宁的儿子

    是俄罗斯艺术中最好的儿童形象之一。小模特儿仿佛出其不意地被捕捉到,在画家敏锐和充满爱意的目光前展现了自己最好的品质。近距特写、头部的轻微转动、望向旁边一闪而过的目光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双重性:画中的少年主角一方面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同时又积极地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作品的杰出特色在于优雅稳重的色调、有力的笔触、典型形象。据介绍,画家画的是他的儿子,而那时,画家还是一个农奴。

特罗皮宁的《自画像》


湼夫完成于1840年的《梦想》

湼夫完成于1841年的《清晨阳光中的那不勒斯牧童》


14号厅 阿列克谢.加夫里洛维奇.维涅茨阿诺夫及其流派

    维涅茨阿诺夫被称为俄罗斯绘画史上日常生活风俗画的鼻祖。维涅茨阿诺夫早期从事肖像画创作,来到萨凡科瓦村后,逐渐由肖像画转向风俗画创作。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以当地的俄罗斯民间生活为题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风俗画作品。他的画虽然尺寸很小,但真实、细致、平和。他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画面中的人物笼罩在温和的光线之中,格调优雅,微妙含蓄。在《女地主的早晨》(1823年)一画中,人物由逆光到侧光的转换非常自然,笔触流畅、厚重,与浓重的背景对比,使画面极富节奏和韵味。而在《收割》一画中,尽管前景中的人物处在画面的重要位置,但不难看出,画家着重描绘了人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收割的场景。代表作有《打谷场》(1821~1823)、《沉睡的牧童》(1823年)、《女地主的早晨》(1823年)、《牵着小牛的村姑》(1829年)、《耕地》(1820年)、《割草》(1830年)等。

维涅茨阿诺夫《夏季的收获》

    画面所展现的是俄罗斯一望无际的辽阔大地,一片金黄色的成熟麦田,农人们在烈日下忙着收割,近景有一位歇息的年轻农妇正在给婴儿喂奶。画家通过对这一夏收场面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和平宁静的意境,表达了画家对土地和农民生活的热爱情感。维涅齐昂诺夫虽然没有画过独幅风景画,但在画中,自然风景已经成为主体形象,人和自然融为一体,它像一首赞美人生和自然的抒情诗篇。画家对阳光的探索表现,使画面充满阳光和空气感。


维涅茨阿诺夫《扎哈尔卡》


赫鲁茨基的《鲜花与果实》


斯拉文斯基的《维涅茨阿诺夫的办公室》


15号厅 巴维尔·安德烈耶维奇·费多托夫和同期画家

    费多托夫是在革命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中成长起来的画家,他所画的讽刺性风俗画十分生动,令观者忍俊不禁而后陷入深思,他那微妙的幽默,针砭时弊。真实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内容,揭露了当时社会中的畸形人物和丑陋现象。俄国残酷的反动政治使费多托夫不得不陷入沉默、孤独和绝望,最后竟导致画家精神失常。他的作品和艺术生涯与大作家果戈里有很多相似之处。费多托夫的思想和艺术创作实践奠定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基础,美术批评家斯塔索夫说他是俄罗斯民主艺术繁荣的开端。

费多托夫的《少校求亲》

    少校看中了新娘可能带来的丰厚嫁妆,在媒婆的带领下来到了商人家门口。听到媒婆通报,父亲匆匆忙忙地扣上礼服,急忙出来迎接。女儿为自己遵循母命特意穿上的时髦露肩衣裙感到不好意思,扭捏着急忙躲开,慌乱中手帕都掉到了地上。母亲一把拽住女儿,母亲虽然身着闪光的绸缎,头上却系着农妇的头巾。仆人们忙乱的摆桌上的饭菜。画家准确地捕捉到人物的姿态、手势、面部表情。室内的陈设是典型的俄国富商家庭布置,贵重的大吊灯、墙壁上的肖像画、天花板上俗气的饰纹。体现了画家的观察力和描绘复杂生活情节的能力,以及寓以辛辣的讽刺于这种描绘之中的犀利的思想和艺术语言。


费多托夫的《新勋章获得者》

    画中所描绘的这个初获圣斯塔尼斯拉夫勋章(俄罗斯价值最小的勋章)的小官吏,在请客后的第二天早晨,他刚起床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客厅,赤着双脚,头上还卷着发卷,得意忘形地向女仆炫耀挂在旧睡衣胸前那枚勋章,真可谓小人得志。画家有意将这个得势的小吏置于狭小的空间里,四处杯盘狼藉,陈设零乱,从每一件细小的物品上,都可以联想到昨晚的得意情景。所有这些,意在揭露沙皇时代的官吏空虚、卑劣、丑陋的灵魂。



费多托夫的《挑剔的新娘》



耶.谢.索拉金的《乞讨的西班牙女孩》

    孩子脚上的鞋早已露出了脚趾,虽然我们只看见从门缝中伸出的一只手,但你可以感受到贵妇人那鄙视的气场,孩子在那气场的碾压下内心充满屈辱,却又顽强地维护着自己的自尊。

耶.谢.索拉金《旧货摊》

     画家描绘了斯摩林斯克市场上热闹的生意,市场上有圣像壁、在位著名人物的肖像(亚历山大一世和皇后)、各种粘土玩具、木桶、马脖套具各种商品。


查良卡的《瓦伦佐娃公爵夫人肖像画》

    画中贵妇绯红的双颊、宁静的眼神、优雅的姿势及白色裙子细腻的褶痕等等,刻画入微,宛如真人坐在镜框之中,栩栩如生,身着的裙子画得质感极佳,将沙的轻盈透明,绸缎的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强调出人物身上所拥有的上流社会气派。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绘画与雕塑

16-31,31-37厅

16号厅  1850-1860年代的现实主义

    1850-1860年代之交是以俄罗斯国家历史上的改革和变革而闻名的。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制的废除和随后俄罗斯生活的重组,小官吏出身的知识分子开始对俄罗斯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瓦.弗.布金列夫的《不平等的婚姻》是杰出的典范。上篇已作介绍。

弗拉维茨基的《塔拉卡诺娃公主》。

    据说塔拉卡诺娃公主认为自己是正宗皇室血统,于是想搞政变夺权,结果失败,被投入了涅瓦河边的彼得保罗要塞。关押期间涅瓦河发大水,被活活淹死在紧锁的牢房中。这幅画就是描绘了洪水涌入的场景,无处可逃的老鼠纷纷爬到了床上,公主站在床上,绝望地看着洪水节节上升。

17号厅  瓦西里·格里戈利耶维奇·佩罗夫

    俄罗斯著名画家,风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他以辛辣的讽刺,揭露了社会上不道德的、假仁假义的行为现象,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多样,反映了1816年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社会面貌。彼罗夫的作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爱憎感情。

佩罗夫《假道学的尼基塔.关于信仰的争论》。

    表现的是17世纪索菲亚女沙皇(彼得大帝姐姐)执政时期发生的一次宗教争论,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进行的一场辩论。之后尼基塔和支持者被下令处决。画面人物性格处境各异,栩栩如生。


佩罗夫的油画《三套车》

    三个贫苦农民的孩子,在冰天雪地里拉着一大桶水车,吃力地在不平的路拉车,逛荡出来的水,结了冰溜子。从他们消瘦的面孔,穿着大人的破旧衣衫和孩子们饥饿憔悴的样子,看出沙皇时代农民的贫苦生活。画家彼得夫当年到农村体验生活,发现了一户贫苦农家男孩子,准备以这孩子为模特作画,孩子的母亲在画家多次动员说服后终于同意。画家作画后返回家中,以这个贫苦农家男孩为主,构思了“三套车”油画。

    3个未成年儿童驾着三股套,迎着风雪拉着一副雪橇艰难地往前走。雪橇上有一只竖立的大木桶和一只横放着的小木桶,大木桶装满了杂七杂八的破旧杂物。爸爸在后面吃力地推着雪橇,妈妈背向雪橇好像怀中还抱着一个幼童有些跟不上趟儿,旁边那只小狗却是一幅无忧无虑的神态在跑动,这是一个悲凉的场面,这是19世纪俄国穷苦贫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幅画展出后轰动一时。在展期间,画家在展厅里发现,有一农妇连续几天跪在这幅画面前流着眼泪。后来得知这位农妇就是那个男孩的母亲,可那个男孩已在一年前去世了,原来农妇来到展厅见画中的男孩就是自己的儿子,非常悲痛。画家十分同情这位母亲,并接济了这位农妇在莫斯科郊外安家生活……。这幅现实主义的油画,让我们从中了解到当年俄罗斯农民的真实生活及画家的同情心及责任感,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



    佩罗夫的《剧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肖像》。这一位号称是俄罗斯戏剧之父。


佩罗夫的《送别亡者》

   《送别亡者》表现的是一家主要的男劳力死了,被装入棺材运往墓地埋葬。在冬天寒冷的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送葬的人只有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还有一只忠实的狗,显得非常凄苦。不懂事的小孩子已睡着了,另一个懂事的姐姐瞪着眼睛好象在考虑着将来的生活。寡母虽然只留下一个背影,但这个背影画得非常有感情,她的劳累,她的痛苦尽在不言中。


佩罗夫《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年),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的小说主要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惨、困苦的境遇,揭露社会的专制和黑暗。作品有“白夜”、“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等,是一个心理描写的专家。画面上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两只手抱在膝盖前,眼睛微微凝视前方,深邃的目光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即使他坐在画家面前,他也像大卫一样地问自己:我的心啊,你为何忧伤?他是在思考尼采的问题吗?上帝死了。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忧思:如果没有上帝,做什么不可以呢?苦闷的心情、凝滞的目光,一副半农民半罪犯的面容,是一个患有癫痫病的天才。这幅画作被评为俄罗斯19世纪下半叶肖像艺术中的最高成就之一。



佩罗夫的《猎人们停下来休息》

    这幅画里是另外一种画风,三个对生活充满情趣的猎人在休息,左边的猎人显然爱吹牛,正添油加醋地描述某个狩猎的惊险情节,右边的听讲者听得津津有味,显然是个毫无经验的初猎者,而中间的猎人挠着耳朵,对吹牛者的话表现出不屑嘲讽的神情,可见正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生动的面孔,生活的气息,令人印象深刻。

佩罗夫的《复活节乡村宗教游行》


佩罗夫的《溺水的女人》


佩罗夫的《城门边最后一家小酒馆》。

    裏得严严实实的农妇在爬犁上背风而坐,马的鬃毛随风飘起,连小狗都背风而立。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即将从地平线褪去,只有小酒馆窗户的灯光透出一丝暖意。男主人肯定正在里面喝酒,抓住这最后的机会集聚热气,好在严寒的冬夜里踏上归家之路。


佩罗夫的《盛花的苹果树》



佩罗夫的《看守把他主人的妻子送回来》


佩罗夫的《女教师来到商人家》 


佩罗夫的《卖歌本的人》(翻译不知是否确切)


佩罗夫《睡觉的孩子》

    描绘了两个衣衫褴褛的小孩子熟睡的场景。画家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从画中真切地传递出来。



18号厅 阿列克谢·康德拉特维奇·萨符拉索夫和费奥多尔·亚历山德罗维奇·瓦西里耶夫

    萨符拉索夫作为俄罗斯风景画派的真正奠基者,他精通色彩,擅长绘画外光非经,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他能穿透自然,洞察更深层的内涵。他从荒无人烟的俄国大地上,提取到最具精神气质的自然“感情”,并将深刻的民主内涵与强烈的抒情色彩融为一体。1897年,这位伟大的大自然歌手在极端贫困与孤独中离开了人世。

   《白嘴鸦群飞来了》这幅作品在当时是一幅引起强烈轰动的风景画作品。上篇已作介绍。

萨符拉索夫的《乡间道路》

    是主要代表作之一。它表现的是一条极普通的乡间道路,大雨刚过,乌云还没有散尽,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到大地上,给万物带来了生机,泥泞的道路中,那些积水潭反射着天空的暖光,道路旁的小草更加清新翠绿,远处的庄稼金黄透亮,沐浴在雨后潮湿而温暖的空气之中,云层上镶嵌的金边泛着耀眼的光芒,天地万物笼罩在金黄的色调之中,不同的物象共同奏出一曲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田园交响曲。所有的细节描绘都在大自然阴晴转换的瞬间统一起来。

  画家使用的笔触、光与色都服从于表现自然界真实的景物和气氛。它使我们看到的是完全溶化在自然物象之中的画家高超的技巧。


萨符拉索夫的《猎鹰者地区的麋鹿岛》


萨符拉索夫的《阴雨天的克里姆林风景》


萨符拉索夫的《农村风景》


萨符拉索夫的《暴风雨过后》

    一切归于平静,但是歪斜的大树,满满的小河,浸透雨水的大地,在默默诉说着刚才那场暴风雨的激烈。


    瓦西里耶夫的风景画富有抒情意趣,也浅藏着淡淡的哀愁。他从事绘画创作只有短暂的几年时间,不幸在23岁时就绝笔于世。但他却创作了不少在俄罗斯民族风景画史上有重要意义的作品。

    瓦西里耶夫的风景画,题材多选自农村田野。代表作《雨后》、《解冻》、《农村的街道》等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具有抒情和叙事的特征。

瓦西里耶夫的《在克里米亚山区》

    瓦西里耶夫最后几幅作品之一。画家竖直取景,从而使观众将视线移开大地而关注天空与群山,而非全部场景一览无余。画家将类似作品称作“向上的画”。他说道:“如果如实地画一幅由这蓝天和群山组成的画,那我坚信一个人注视着这么一幅美满的、充满无限的狂喜和大自然的纯净的画,他的邪念立刻会搁置一旁并且展现出其丑恶的实质。”大自然的道德冲突是瓦西里耶夫所有创作的特色。


瓦西里耶夫的《潮湿的草地》

    这幅画是画家在克里米亚的记忆画成的。并运用早先自己在中俄罗斯地区所作的草稿和写生绘就了《湿草地》(1872年)。画家力求在画布上表达出大自然在夏日雷雨后常有的那种特殊状态。他巧妙地胜任了这项挑战,在风景中充溢了强烈的情感体验。画中草地在经受暴风雨洗礼后,潮湿的花草仍倒向大地,充满动感的天空色彩缤纷,通过描绘这些景色,画家在鲜明的光线对比中构建了画作。飘离的微紫色乌云让人想起了那刚刚爆发的自然力,这乌云被明亮的太阳光挤走了去,而这太阳光又让湿草甸子闪闪发光。正是归功于作品的复杂性、色层细致的显微处理和轻盈的淡蓝色薄雾,才营造出了一种浸透了湿气和芬芳空气的印象。在画中能感受到画家心中的骚动,他远离故土却创造了她如此充满感情的形象。


瓦西里耶夫《融雪》

    画作选取了一种特殊的风景——描绘了一种忧郁、无助的开阔场地,穿透着严寒,而大地的阵风在其中无阻拦地劲吹。画家大幅拉宽了尺寸,使其近乎如同一幅全景图,从而使这“繁忙路途”坎坷、无益的感觉可从肉眼得观。远景中的细节——冰封的村庄和仿佛废弃的了木屋——更强调了绝望的感受。由道路和微溶的小溪形成的十字中央是行人与小孩的形体,或许象征着生命的循环。在我们面前的那是真正的“烂泥路”。


瓦西里耶夫《雨后风景》


瓦西里耶夫《放牧归来》


19号厅  十九世纪下半叶学院派风景画

    艾.伊.瓦佐夫斯基堪称伟大的现实主义风景画家。18岁时就已画出成功的海景画,他以《风平浪静》一画获奖而使他有机会云游四方,饱览欧洲各地的海岸风光。23岁的画家赴意大利学习考察,画了一些富有浪漫主义情调的海景画,很快赢得了声誉。欧洲各国的美术学院竞相聘他。在那不勒斯时受到俄国大作家果戈里和大画家伊凡诺夫的鼓励,尔后又访问欧洲各国。27岁时回到彼得堡,科学院授于他院士称号,海军部聘他为海军画家。荣誉和财富接踵而至,但他并不迷醉于此,一年后毅然离开彼得堡回到故乡建立了自己的画室,专门描绘大海景色。

    创作中最成功的是《九级浪》。根据俄罗斯民间传说,海上每次发生风暴总是以第九级浪头最险恶、最可怕。九级浪到来,轻则摧帆断桅,重则船覆人亡。所以,要躲过它的巨大摧毁性威力几乎是不可能的。画家的立意就是要表现人们征服这九级风浪。它描绘了断桅上的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无畏勇气和决心,表现了人与自然拼搏的顽强意志和壮观景象。天空云雾浓重,透过云层的阳光洒在大海巨浪上,映照得灿烂透明,这给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人们以光明与信心。画家表现光与色的笔触,完全融化在海浪中,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整个画面宏伟壮丽,是一首充满高昂激情的大海抒情诗篇。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博物馆。

艾.伊.瓦佐夫斯基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月夜》()和《海岸》(下)



瓦佐夫斯基的《圣彼得堡海岸附近


艾.伊.瓦佐夫斯基的《黑海 (风暴即将席卷黑海)》

    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透明的水是最难画的,可你看画家笔下的海水层次多么丰富,浪尖上白色的浪花,海浪上部青灰色的透明,就是底部的黑色,依然能让你感觉到水的透明感。



20号厅  伊万·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

    克拉姆斯柯依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创始人和思想领袖之一。他不仅是当时杰出的艺术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卓有成就的大画家。1870年,克拉姆斯柯依与几位莫斯科画家共同发起筹备勒以普及民主艺术为目的的“巡回艺术展览会”,即“巡回展览画派”,这个画会主张将艺术拿到民间去展览。克拉姆斯柯依的画誉逐渐响誉全国,生活得到了改善,经常出入上流社会。

   《无名女郎》是画家晚年最得意的作品。这是一幅颇具美学价值的性格肖像画,画家以精湛的技艺表现出对象的精神气质。上篇已介绍。

克拉姆斯柯依的《托尔斯泰画像》

    克拉姆斯柯依是第一个给托尔斯泰画像的人,托尔斯泰一向拒绝画像,但在画家的一再坚持下,终于同意,因为托尔斯泰想为女儿们留下一幅肖像。 而这幅画作,就成了画家的经典之作。



克拉姆斯柯依的《月夜》

   《月夜》是一首恬静美丽的人生诗篇。画家运用银灰色调来渲染月光笼罩下的夏夜:林木丛丛,万籁无声,参天的菩提树伸向夜幕,蔷薇花散发出迷人的幽香,草虫在低声吟唱,池边有阵阵蛙鸣,在这寂寞的长椅上,斜靠着一位身着白色衣裙,头顶白色纱巾的美丽女子斜倚在池塘边的一张长椅上。正陷入沉思遐想。路边杂草丛生,如镜的池塘里漂浮着洁白的睡莲,它与墨绿色的菖蒲相映成趣。迷朦的月光洒在大地上,透过林木空隙又散落在美丽姑娘的身上,使她显得格外皎洁明亮,这诗一般的境界令人陶醉,令人神往。这是画家于1880年创作的,与他在9年前创作的《5月之夜》并称为姐妹篇。画作令人想起屠格涅夫的小说《僻静的乡村》中那静寂的乡村之夜。



克拉姆斯柯依的《荒漠中的基督》

   《荒野中的基督》画家借用基督的形象,影射当时的知识分子在真理与名利诱惑之下难以抉择的境况。这个基督身处荒野的孤立之中,他在四十天断食期间,受到恶魔的诱惑,思想十分深沉,百思难解的困惑,压得他透不过气来。画家通过陷入苦苦思索的基督姿态,表现了一个思想家愿献身于社会的精神和毅力,同时也流露出他对罪恶社会的万般无奈,这正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心理状态。画面近景乱石铺陈,远景空旷无垠。黎明时光,地平线上升起一抹朝霞。这清冷的色调,烘托出基督的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同时也隐含着俄国社会的黑暗与没落。画家正是用宗教人物来体现俄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克拉姆斯柯依的《无法慰藉的悲痛》

    画家47岁那年儿子不幸夭折,丧子之苦久久折磨着他,于是构思创作这幅悲剧性的画。他曾先后三易其稿,最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因失掉儿子而悲痛欲绝的母亲形象。画中的母亲身着及地黑色长裙,肃穆凝重,增加了画面的悲剧气氛,黑色衣裙与背后墙围横向黑色正好形成一个十字形结构,这在构图上更具有视觉的悲剧感。无数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先烈,使母亲饱尝失子的痛苦。这幅《无法慰藉的悲痛》是画家为丧子的母亲创作的一首挽歌。


克拉姆斯柯依的《美人鱼

取材于果戈理的中篇小说《五月夜


克拉姆斯柯的杰作《特列季亚科夫肖像画》


    克拉姆斯柯的《伊万·希什金肖像》。希什金有着“森林之王”的美称,画面中的希什金风尘仆仆,只有走遍万水千山,才能画尽森林美景。


克拉姆斯柯依的《画家给女儿画像


21号厅  阿尔希普.伊凡诺维奇.库因芝


    库因芝是最富浪漫主义情调的大自然歌手。在他的画中描绘了乌克兰的大自然,洋溢着欢快的、乐观的气氛,揭示了大自然的诗意与美。他的风景画象像叙事诗一般壮丽,以感情豪迈而动人心目。画家着意描绘阳光和月光的效果。他的画色彩明快,对比强烈,优美简洁概括,别具装饰情趣。他曾两次举办个人画展,每次只展出一张画,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场面。

库因芝的《第聂伯河上的月夜》

    库因芝选用了一种粉绿色来画出月光,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在整幅画中这颜色却无比地谐调,又无可替代,第聂伯河静静地躺在深暗色的河床中,闪耀着粼粼的光波,伫立在画前的观众犹如听到了隐隐的涛声,嗅到了蒙蒙的水汽,它犹如一首抒情的诗篇,一下子就慑动了全体观众的心,这正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情景。画家竭力表现云层中的光、水面上的反光和笼罩在大地上朦胧的光,不同层次的光共同谱写了一首俄罗斯月夜的交响乐曲。

库因芝《白桦林》

    别出心裁的库因芝总喜欢表现格调清新、明暗对比强烈、光线刺目的画面。画家以纯净的色彩、明亮的色调、肯定的笔触使画面上充满了灿烂的阳光,洋溢着愉快、乐观和热情的气息。他精心设计的画面上,远景林木浓密处于背光阴影中,近景又是一片浓重的阴影,使初升起的日光集中照射画面中间部分。数棵粗细不等的白桦树干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地组合在受光的草地上,极富音乐节奏感,就仿佛美人在绿茵芳草上翩翩起舞,丽姿招展,令观者心旷神怡。


库因芝《第聂伯河的早晨》

以虚幻的魔力再现大自然的光辉。

库因芝的《雨后》。

    头顶的乌云还未散去,一缕阳光已从天边射出,湿润的空气中带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


库茵芝《北方》


22号厅  十九世纪下半叶学院派绘画

    拥有卓越才能的学院派画家常常无意于深刻地反映现实,使他们的作品失之肤浅。


马科夫斯基的《画家工作室》


马科夫斯基的《被雷声惊吓的孩子们》

马科夫斯基的《女伯爵斯特罗佳诺娃肖像》

谢米拉茨基的《匕首中的舞蹈》

    表现古希腊海岛上的节庆场景,都以当时著名的美女芙琳娜为主角。

斯米尔诺夫的作品《大公米哈伊尔.车尔尼戈夫斯基在拔都的大营前》。

    这位大公因为败给了蒙古军队,在向拔都进贡时,坚持自己的基督教信仰,拒绝遵从蒙古的萨满传统并向成吉思汗像叩头,而被拔都处死。现在认为他是一位基督教受难者。


23、24号厅   巡回展览派艺术家风俗画

    力求接近自然、接近所描述的情节,表达民族形象的准确性,擅长表达生活的社会方面构成巡回展览派创作方法的基础。


    康士坦丁·阿波罗诺维奇·萨维茨基1862~1873年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后积极参加巡回展览画派的活动,为19世纪后期俄罗斯民族画派的成长作出了贡献。

萨维茨基的《迎接圣像》

    揭露了农民生活中愚昧落后的悲剧性矛盾,刻画了农村中各种类型的人物。


萨维茨基《修铁路》


马克西莫夫的《生病的丈夫》。

    丈夫久病卧床,家里一贫如洗,妻子跪在床头,祈祷丈夫能早日康复。


马克西莫夫的《过去的一切》

昔日的繁华、风光都已一去不复返,只存在于记忆中。


弗.耶.马科夫斯基的《街心花园》

    描绘了一个小伙子与姑娘约会。小伙子不久以前还是农民,现在定居城市并当了工人,姑娘来自农村,有强烈的自卑感,冷漠的城市成了正在开始的悲剧的见证人。

雅罗申科的《到处是生活》

《到处是生活》以独特的构图,表现了一列有铁栏栅的囚车的一个局部。几个囚犯在囚车内从窗口展露出他们的上半身。他们是—— 一个老人、一个士兵、 一个工人和他的妻子、孩子。

       这几个人凑在铁栅窗前,欣赏着窗外的自由生活:孩子掉下的面包屑引来了一群欢乐的鸽子,囚笼顶上还站着一只小鸟。这外部世界多么自由明亮,鸟儿可以自由飞翔,而他们却被囚禁在这有铁栏的空间里。自由与禁锢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人们不禁对他们目前的境遇产生疑问:他们为何被捕,押送到何地,他们是些什么人?

 这几个形象具有朴素善良的性格:老人有一副慈祥的面孔,大概出身农村;工人表情幽默,看来对眼前一切置之度外;唯独抱孩子的妇女那俊秀的脸上布满着忧郁的乌云,一定是在为丈夫的未来而担心。两个不戴帽子的被囚者被剃去半边头发。此情此景令观者不寒而栗。

   《到处是生活》寓意深刻,构图别致,表现着被囚禁的人们对自由生活的渴望,表达着一种在严酷生活中的温情,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反响。雅罗申科这位民主主义画家,曾师从于克拉姆斯柯依,对于人的囚牢生活一直热中于艺术的再现,他也最熟悉当时的政治犯形象。

别利斯基《拉钦斯基人民学校里的口算课》



普利亚尼什尼科夫的《1812年》

    画里面所展现的是俄罗斯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这幅画中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几个法军的残兵败将撤退途中被俄罗斯农民武装俘虏的惨状,他们衣冠不整、垂头丧气,踉踉跄跄地走着,在入侵俄国的战争中一无所获。

马萨耶托夫的《地方自治会的午餐》。

    19世纪60年代,作为一项改革措施,俄罗斯各省、县通过选举建立地方自治机构。画家通过自己的画告诉大家,这样貌似很民主。贫苦农民还是没有说话的份,真正有决定权的是有钱人。画中的农民坐在屋檐下,啃看干面包。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仆人正忙着洗碗,可以想象,屋里的地主贵族们正在大吃大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