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员工,一个做事认真但效率低,一个迟到早退但效率高,只能留一个我该留哪个?

 天悔大哥cqm 2019-04-08

小编自己开始工作的时候,应该就是题主说的“做事认真但效率低”的人。当时刚刚来北京,人生地不熟不说,普通话也说不好,同事们都是北京当地人,小编口音比较重,能不说话就不说话,领导布置的任务听个大概齐也不敢问,自己慢慢琢磨着干,不仅效率低,简直是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第一任领导也是很看不上我,所以又招聘了一个新人顶替我。就在最后一天,准备办理辞职交接的时候,另外一个部门缺人,就把我调整到另外一个部门了。而且,从此我的职业生涯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升职加薪,直到做到了总部部门总监。

那么,有了这样一段经历,我是不是就更建议留下这个“做事认真但效率低”的人呢?不是的。后来,我自己做了部门负责人,当时负责的是综合管理部,因为某领导的关系招进来一个姑娘。这个姑娘很认真,也没有因为是关系进来的就不服从管理,但真的是不行。我们部门的工作需要经常跟人打交道,即便是最普通的员工也需要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后来她自己也觉得非常的吃力,谈话之后,只好把她调整到仓储管理部门啦。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作为管理者确实会面临选择的问题,对于这类“二选一”的问题,应该从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而不是拿出两个完全不同且各有优势的指标来对比。

第一,从两者个人的角度看:效率有高有低,但差距有多大?是否低于基本的质量要求?

在团队中,不可能每个人的工作效率都完全一样。从工作流程设计上,对“效率”这件事本身就应该有个标准。那么,工作认真但效率低的员工,是根本就达不到工作要求呢?还是说完全满足工作效率的要求,只是两者对比起来有些差距呢?

这一点非常重要,工作完成度以及完成效率是生死线,真的实现不了就只能调整。但如果过线了,就需要综合考虑了。

注意:本着对工作、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为什么有人工作认真却效率不行,是不适合还是方法不对。虽然管理者不是老师,但指导和帮助自己的员工,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在时间、精力、成本合理的情况下,应该给工作认真的同事多一些机会。

第二,从整个团队的角度看:团队目前最强调的是什么,两人对团队的影响是什么?

迟到早退这件事,在有的团队是一件天大的事;而在有的团队却是微不足道的事,甚至提倡弹性办公。这跟企业的业务类型、发展周期、企业文化都有很大的关系。事实上,这件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合适不合适,没有好或者不好。但是!一个团队却必须要有统一的文化,不可能有两个标准。作为管理者,我们带的是一个团队,需要考虑到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两个人对团队的影响是什么,谁更有利于自己的团队建设,更有利于团队整个绩效的完成呢?

注意:留下什么类型的员工,本身就传递着不同的企业文化倾向。这可比在墙上、在宣传册上提出的各类标语更深入人心呢。

最后,作为管理者,我们需要承担起培养帮助下属的责任,同时,也不必被“二选一”框住了。

在做职业辅导的时候,从员工的角度,我当然不敢建议员工把个人成长寄托在管理者身上,必须主动把握机会、主动成长。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我们却需要承担起培养下属的责任:刚刚说了,对于态度很好但效率低的同事,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多给一些机会;而对于纪律感不强但效率高的同事,既然人很聪明,当然也可以做工作,明确他必须遵守的职业规范,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员工成长。

反过来,公司的任务毕竟是完全工作任务,实现经济效益,我们不是培训基地,如果两个人都有问题,我也不建议被这个“二选一”的框架框住了。宁缺毋滥,如果你不能帮助他们提高、成长,那也没有必要将就。一边不满意,一边有舍不得放弃,对自己、对员工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办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