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说话”的老物件】日记本里的青春岁月

 黑夜之鹰图书馆 2019-04-08

1968年秋季,我下乡到辽宁省北镇县赵屯公社营盘大队第三小队。回望过去的岁月,转瞬之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光景。光阴荏苒,我们当年的“老三届”,如今都已经步入晚年,当起了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每每想起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一些难以忘却的记忆,便浮现在眼前。“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

在农村的日子里,尽管生活异常的艰苦,但我还是在艰苦的生活中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写日记,就是把每天的所思、所想、所做,真实地记录下来。但要长久地坚持下来,也并非易事。

那时,我们大队还没通电。晚上,只能点一盏简易的小煤油灯照明。煤油灯是用药瓶做的,在用薄铁皮做的瓶口盖当中钻个眼儿的,把一根棉花捻成的灯捻,从铁皮的眼儿中放进药瓶里,一个简易的油灯就做成了。我不顾一天的劳累,每天晚上都会伏在煤油灯前,在日记中写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写下我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可当第二天早起洗脸时,毛巾上会粘上黑乎乎的煤油烟,那是头天晚上煤油烟熏进鼻孔留下的痕迹。

  播种,春风吹皴了我们的手背;

夏锄,骄阳灼烤着我们的肌肤;

秋收,镰刀收割着微薄的希望;

冬闲,把别样的味道装进粪筐。

在农村,我继续着从小养成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是我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两本日记,记载着我下乡两年多酸甜苦辣的知青岁月。记载着我在那段艰苦的农村生活中,和同学、社员们结下的深厚友谊,也记载了我们懵懵懂懂的初恋

日记里,许多语言和词汇,仍然保留着那个特殊年代所具有的明显的时代特征。

刚下乡时,我才18岁,如今已经年近七旬。真是岁月悠悠久,岁月催人老啊!

责编:佟德生     编辑:陈   爽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