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诗最忌讳用生僻字和险韵,一则害意,二则有卖弄之嫌疑,三则险韵难押容易凑字,反而失其本真。 在中国文学里,历来不太推崇险韵。只有当人们觉得诗人所用韵律险峻却能避免凑韵,才会惊觉和欣赏。唐宋诗人中一般都是用险韵来炫技,用以展示自己高超的艺术水平,但绝非诗词大道。据笔者所知,也就韩愈和苏轼诗作中有不少险韵了。 如果楼主作诗并未使用险韵,但仍旧感觉搜索枯肠而不得,那这时候就要停下笔好好反思一下了,是不是自己的文学积累、诗词感悟、创作灵感等还没有达到一个厚积薄发的程度?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好好再读一读古人诗,然后用心去感受周围大山大河,世间百态,最后再有感而发,一气呵成? 毕竟,做格律诗,不同于现代诗,要讲究积累,讲究经验,讲究功力啊。 说到这里,笔者不由想起了作诗准绳一说。 作诗有准绳一说,也就是古人制定的作诗标准了,分别从九个方面来说如何作诗,笔者认为非常之有理,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曰立音:要高古浑厚,有气慨,要沉着。忌卑弱浅陋。 二曰炼句:要雄伟清健,有金石声。 三曰琢对:要宁粗勿弱,宁拙勿巧,宁朴勿华,忌俗野。 四曰写景:景中含意,事中瞰景,要细密清淡,忌庸腐雕巧。 五曰写意:要意中带景,议论发明。 六曰书事:大而国事,小而家事、身事、心事。 七曰用事:陈古讽今,因彼证此,不可著迹,只使影子可也。虽死事亦当活用。 八曰押韵:押韵稳健,则一句有一精神,如柱磉欲其坚牢也。 九曰下字:或在腰,或在膝、在足,最要精思,宜的当。 总而言之,格律诗是需要有诗心,然后慢慢积累,才能下笔如有神。 最后,送大家两句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诸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