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教般崇高而虔诚的音乐丨听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如歌行板11 2019-04-09

宗教般崇高而虔诚的音乐

——听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巴赫不仅是巴洛克时期欧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同时也是近代西洋音乐的开山鼻祖。巴赫生前以管风琴的即兴演奏风靡当世。巴赫一生一直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写出大量各种类型的作品。巴赫虽然没有创造新的曲体,但是他把当时还不完备和没有定型的一些曲体,例如托卡塔、赋格曲、圣咏与幻想曲、圣咏与前奏曲等,加以改造使之臻于完美,从而形成了结构壮丽的音乐形式。因此后人往往把巴赫看作近代西洋音乐的创始者,甚至称他为近代音乐之父。

    巴赫在欧洲音乐史上的这种突出的地位,高尔基的一段话是最好的概括:“如果像山峦般地罗列伟大作曲家的名字的话,我认为,巴赫就是其高耸入云的顶峰,那里,太阳在雪白耀眼的雪峰上永远发射出炽热的光辉。巴赫就是那样。像水晶一样莹洁、透明……”。

   《G弦上的咏叹调》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原曲作于1727年至1736年之间,19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类似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倍受小提琴演奏者的青睐。乐曲可分为两个段落。一开始就是缓慢的充满感情色彩的四指长音,意境悠远抒情。接下来的旋律起伏平缓,如行去流水一般,经反复后进入第二段;第二段是在前面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保持了原来的意境,但起伏较大,情绪有点激动。旋律逐层上推至最高音,乐曲进入高潮,随后又趋于平缓,美妙的音乐在恬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速度极为平缓,但又极具张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听者有一种被磁化、被净化的感觉,这种类似于宗教庙堂般的崇高而虔诚的音乐也只有巴赫这样的大师才能写出这样的好作品。每当我心情沮丧时我总是喜欢听老巴赫的这段舒缓的音乐,渐渐地我被它带入了一种神奇迷人而又忘我的境界,这境界能让我暂时从世俗的纷争与欲望中解脱出来,使我的身心得以得到暂时的释放。

    1995年美国导演David Fincher执导的电影《Seven》(七宗罪)就选用了巴赫的这首《G弦上的咏叹调》作音乐衬托,使电影所阐述的寓意更为深刻。电影中发生的七宗谋杀案,分别和《圣经》中的“七宗罪”——暴食、贪婪、懒惰、骄傲、好色、嫉妒和愤怒相对应。电影《七宗罪》中,这首曲子出现的场景是:两个警察为破案寻找犯罪线索在图书馆里查资料,暗黄的灯光,一排排书架,蒙着灰尘的厚重书本,弦乐缓缓响起,那种宗教的情绪马上弥漫开来。给这部电影的名字下了一个很好的注解,使镜头里出现了一种与人类的受难相关的深刻思维。


纪念指挥家卡拉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