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炳然传

 p0oouuu 2019-04-09

 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任新喻知县。诏封为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一起核实宣府、大同、山西的兵饷。弹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的侵冒罪,定罪受贬各不相同。又逐条奏上边防十二事。历任云南、浙江巡按。升为大理寺丞,进为少卿。不久改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升为左副都御史,协助治理院事。

  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皇帝下诏罢去总督一职不再设立。大学士徐阶因浙江寇贼刚刚平息,请求设巡抚进行安抚,于是升赵炳然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前往担任巡抚。浙江久遭兵斗战火,又经胡宗宪过分奢侈,财力匮乏。赵炳然以廉政表率部下,悉改不便利人民的政令,仍奏减军需的一半。百姓都祝福他。

  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求浙江出兵剿贼。皇帝下诏拨义乌精兵一万,命由副总兵戚继光率领前往,仍命令赵炳然协助剿敌。赵炳然说“:福建之所以发生叛乱,是因为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的缘故。现在又驱调浙江的兵马赴福建解急,我私下担心浙江又变成福建第二。请求命令一心团练土著,使当地人各自为用,家家自守,情况紧急则能成为兵,缓和下来后又可为民,这样聚散两有处去。即使不得已而招募他们,也必须先顾本土而后照顾邻壤,这样可能没有酿祸的根基。”又逐条奏上海防之事,内中说:“苏、松、浙江水师都由总兵统领,驻扎在定海,陆师都由副总兵统领,驻扎在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现在督府既然已经改变,那么已经划定的两镇,彼此牵制,不能调发。因而请求划地分辖,各地都有水军和陆军。”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批复。这一年戚继光大破贼寇,濒海的剩余寇贼流窜到浙江。官军在连屿、陡桥、石坪等地迎击,斩敌人百多名。新倭又犯石坪,将士乘胜歼灭了他们。赵炳然因为援助剿寇有功,朝廷又赠他金币,进而升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给事中辛自修弹劾罢去戎政都御史李钅遂,请求选择素知兵战的人代任。于是诏封赵炳然为兵部尚书,协助治理戎政。过了一年,皇上又下诏命赵炳然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的军务。新平、平远、保平三堡靠近宣府,旧属大同。天城与它们相距有六十里远,孤悬在塞外,中间隔有崇山,敌寇的骑兵时有出没。赵炳然上奏请求添设参将,另成一营,报告得到批准。不久因总兵官马芳等人打退敌人有功,得到赏赐。之后,他被召还部里,代杨博为尚书。考核期满,加封太子少保。

  赵炳然清明勤勉练达,所到之处都有声望和政绩。隆庆初年,因病请求退休离去。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恭襄。                                                            

赵炳然 - 历史人物 

赵炳然,字子晦,剑州人(今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拜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条上备边十二事。历按云南浙江。擢大理寺丞,进少卿。寻改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简介

赵炳然,字子晦,号剑门,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剑州石盘山下(今广元市剑阁县田家乡赵家湾)。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大槐树湾,因其八世祖赵致中来隆庆府任知府(治所在今剑阁县普安镇),故举家迁至剑阁定居。14岁中秀才,25岁中举人,29岁赐进士,委派到江西省新喻县任知县,任职三年,因政绩卓著,被"荐为异等"。他平定了云南边境叛乱,为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率轻骑进入大漠,与蒙古军队激战,立下了大功。 1533年,赵炳然巡按江浙,协助副总兵戚继光剿灭了侵犯我国闽浙沿海的倭寇,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立了大功。后又调升兵部侍郎,并再次督抚江浙,多次消灭来犯的倭寇,皇帝再次奖赐他白金和彩帛。后来升至兵部尚书。"嘉靖十四年进士。除新喻知县。征拜御史。与给事中李文进核宣、大、山西兵饷。劾前后督抚樊继祖、史道,监司杨锐,指挥冯世彪等一百七十七人侵冒罪,坐谪有差。条上备边十二事。历按云南、浙江。擢大理寺丞,进少卿。寻改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进左副都御史,协理院事。"

人物背景

浙江、福建总督胡宗宪下狱,诏罢总督毋设。大学士徐阶以浙江寇甫平,请设巡抚绥辑,遂进炳然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往任之。浙罹兵燹久,又当宗宪汰侈后,财匮力绌。炳然廉以率下,悉更诸政令不便者,仍奏减军需之半。民皆尸祝之。              

经历故事

福建巡抚游震得请浙兵剿贼。诏发义乌精兵一万,命副总兵戚继光将以往,仍谕炳然协剿。炳然言:"福建所以致乱者,由将吏抚驭无术,民变为兵,兵变为盗耳。今又驱浙兵以赴闽急,窃惧浙之复为闽也。请令一意团练土著,使人各为用,家自为守,急则兵,缓则农,然后聚散两有所归。即不得已而召募,亦必先本土后邻壤,庶无酿祸本。"又条上防海八事,中言:"苏、松、浙江水师皆统于总兵,驻定海;陆师皆统于副总兵,驻金山卫,并受总督节制。今督府既革,则已判为二镇,彼此牵制,不得调发。请画地分辖,各兼水陆军务。"俱报可。其年,继光破贼,濒海余寇流入浙江。官军迎战于连屿、陡桥、石坪,斩首百余级。新倭复犯石坪,将士乘胜歼之。炳然以援剿功,再赐金币,进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

给事中辛自修劾罢戎政都御史李鐩,请择素知兵者代之。乃召炳然为兵部尚书,协理戎政。逾年,诏兼右都御史,总督宣、大、山西军务。新平、平远、保平三堡密迩宣府,旧属大同。天城相去六十里,孤悬塞外,隔崇山,寇骑时出没。炳然奏添设参将,别为一营,报可。寻以总兵官马芳等却敌功,被赉。已,召还部,代杨博为尚书。考满,加太子少保。

炳然清勤练达,所至有声绩。隆庆初,以病乞休去。卒,赠太子太保,谥恭襄。

赞曰:世宗朝,璁、萼、言、嵩相继用事,六卿之长不得其职。大都波流茅靡,淟,忍取容。廖纪以下诸人,其矫矫者与!应奎司邦计,不能节以制度,顾务加赋以病民。豹也碌碌,弥无足观矣。 明朝正德年间,剑门山区又出生了一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震惊当时,名垂青史的兵部尚书赵炳然。

人物简介

赵炳然于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20里许的石盘山下(今剑阁县田家乡赵家湾),字子晦,号剑门。祖籍河南省洛阳市大槐树湾,因其八世祖赵致中来隆庆府任知府(治所在今剑阁县普安镇),故举家迁至剑阁定居。

赵炳然从小聪颖过人,加之勤奋好学,14岁就考中秀才,25岁考中举人,29岁(1535年)进士及第。考中进士后,即被朝廷委派到江西省新喻县担任知县,虽任职仅有三年,但政绩卓著,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嘉靖庚子年(1540年),年仅33岁的赵炳然调任贵州省监察御史,到任不久,母亲郑夫人不幸去世,他因家守丧三年,后来又改任河南监察御史。当他去河南道上任的时候,朝廷发现宣化、大同驻军军纪废弛,一些军官骄横不法、贪污国家粮钱,就令他前去严加查办,他深入调查核实后,将情况奏明嘉靖皇帝,然后采取果断措施弹劾处理了督抚樊继祖、监司杨锐、指挥冯士彪等177人。嘉靖皇帝非常赏识他,又调他任顺天府(现北京)巡按(即监察御史)。

嘉靖乙已年(1545年)因父丧,他再次回家守孝三年,1548年,他被调任江西道任监察御史,奉朝廷之命巡按云南。云南元江士官那鉴勾结越南武文渊在中越边境叛乱,赵烦然奉旨平叛,大获全胜。嘉靖癸丑年(1535年),浙江、福建沿海倭寇猖獗,朝廷派他去作巡按御史,协助剿灭倭寇,他与在福建剿灭倭寇的戚继光通力合作,使倭寇很快被铲除,保障了东南沿海的安全,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他在江浙为官时,社会安定,政治清贫,百姓安居乐业,在他升任右都察御史、加兵部尚书被召回京城时,当地百姓焚香送行,并将他的画像敬在神龛上供奉。

嘉靖乙丑年(1565年),赵炳然已满58岁,皇帝派他去总督宣化、大同两个重镇,这时,蒙古军人犯宣化、大同之间的西阳河,赵炳然又率部抗击,三战三捷,打败了蒙古军。这年秋天,蒙古军首领黄台吉领兵进犯内陆,赵炳然带领部队连夜从山西赶到河北,大破蒙军,穆宗皇帝为了嘉奖他,将他升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资政大夫。

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赵炳然因患胃病,告假回到剑州疗养。隆庆三年(1569年),穆宗再次启用赵炳然,封他为兵部尚书掌南都察院事,当皇帝的诏书到达剑阁时,赵炳然已于三天前去世,终年62岁。朝廷得消息后,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封"恭襄",并以二品封赠其祖父赵思齐、父亲赵松为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其母也被追赠为夫人。

少年经历

赵炳然从小聪明颖悟,14岁进秀才,25岁中举人,29岁(嘉靖十四年)赐进土,委派到江西新喻县任知县,任职三年,因政绩卓著,被"荐为异等"。

为官经历

1540年,32岁的赵炳然调贵州道监察御史,三年后转任河南道监察御史,当他上任之际,北方重镇宣化、大同出现驻军军纪废弛、将士骄傲不法。嘉靖帝令炳然查办,赵炳然即会同给事中李文进一道前往宣化、大同,采取果断措施,弹劾督抚、监司、指挥等177人,罢官多人,其揭发案件,不避宗族贵胄,为此受到嘉靖帝的赏识而奖赐银币,又升俸一级,继而任顺天府北京巡按御史,巡察京师百官之弊端。

1548年,赵炳然调任江西监察御史,后又巡按云南,时年4l岁。这时云南元江土官那鉴勾结越人武文渊在边境叛乱,平叛中云南左布政使徐越百余人遇难。炳然又奉旨平叛,他采取恩威并用、"剪其外援,散其内党"、诛凶首的办法,使平叛取得胜利。接着他又妥善解决云南世袭镇臣沐国公(沐融)死后爵位的继承问题,避免了一场争夺权位的灾难,因而人们都称赞他在滇南的卓越功绩、为维护国家边境安全作出的巨大贡献。

1563年,赵炳然巡按江浙,协助副总兵戚继光,剿灭了侵犯我国闽浙沿海边防的倭寇,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立了大功。后又调升兵部侍郎,并再次督抚江浙,多次消灭来犯的倭寇,皇帝再次奖赐他白金和彩帛,赵炳然在督抚江浙期间,体恤民情,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受到当地百姓的赞誉和拥戴,民间将他的像貌描绘下来,立为长生牌位供奉。

1566年,赵炳然58岁,时值宣大总督缺员,皇帝命他总督宣化、大同两镇及山西军务,行前赐以金帛,还破格赐给他穿上只有公、侯、驸马方能穿的麒麟衣。这时蒙古军队又侵犯宣、大之间的两阳河,炳然率部抗击,三战三捷。这年秋,蒙古军首领黄台吉领兵大举南下威胁京师。赵炳然率轻骑进击,出奇兵自山西阳高县出发,一夜急驰一百八十里,赶到河北阳厚城时,两条大腿的肉被磨烂见骨,但他仍不顾疲劳,兵贵神速,不失战机,奋勇歼敌。赵炳然又估计蒙军虽失利,但主力尚存.决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又立即率部到居庸关设防。果不出所料,蒙军再犯。炳然早有准备,经过一番激战,大破蒙军,又立下大功。

1569年农历二月,穆宗皇帝即位,十月,调赵炳然回京升兵部尚书并协理京营,这年考选期满后又加任太子少保资政大夫。隆庆元年(1567年)因患胃疾,赵炳然告病还乡治疗。

隆庆三年(1589年),穆宗复起用赵炳然,封以兵部尚书掌南都察院事。诏书到剑阁时,炳然已去世三日,时为隆庆三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终年62岁。

人物影响

赵炳然去世后,朝廷派大臣到赵炳然家乡剑州致祭,赠封赵炳然为太子太保,谥号"恭襄"。朝廷因赵炳然官二品,-功劳卓著,死后按明朝"惯例",以二品封赠其祖父赵思齐、父亲赵松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其母也追赠为夫人。

社会评价

赵炳然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是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一位好官,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戎马倥偬,南征北战,平定滇南叛乱,扫清倭寇侵扰,挥师漠北抵御外侮,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卓越功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