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西方马太效应厉害?《周易》《道德经》和《论语》早有论述

 百科知识博览 2019-04-09

小说:西方马太效应厉害?《周易》《道德经》和《论语》早有论述

三、中华文化中的马太效应

中华文化对“马太效应”早有阐述,中华古籍《周易》、《道德经》和《论语》都有对该效应的解释,周易早有类似马太效应思想,老子更是提出比马太效应更全面的“天之道与人之道”,道德经提出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即所谓的马太效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即消除马太效应带来不利影响。

论语则补充该效应的社会影响。但是遗憾的是周易和道德经虽然都比圣经要早,却并没归纳总结出该效应。这也是中国崛起和中国梦实现在“文化方面”要需做的努力,一定要坚持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

(一)《周易》中较早马太效应的思想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周易》

《象辞》说:外卦为坤为地,内卦为艮为山,地中有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这是谦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谦让为怀,裁取多余,增益缺乏,衡量多寡而公平施予。

象(又称《象传》)卦象取法自然之象,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现的容貌、形态,如日月星辰所呈现的象称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现的象叫地象。

《周易》中的象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象加以概括整理,并通过卦表现出来的。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

如上,《周易》观察到“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的自然之象,告知人要谦虚。并且根据事物的多少,而公平施予,裁取多余,增益缺乏。

相反在《圣经》中的马太效应是“裁取缺乏,增益多余”,让拥有的拥有的更多,让贫困的人更加贫困。

贫穷是有差别且很难消灭的,就像山峰的山顶和山脚的关系,这是客观的。而没有“山脚”何来“山顶”,道家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所以贫富相衬,没有贫困的衬托,似乎不会有富裕?如果百万富翁面对千万甚至亿万富翁,好像是‘穷’了点。

而贫富真的这么重要吗?

沧海桑田,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为海洋,何况是人间的贫富呢?这样的想法和观点可能很“道系和佛系”,但现实世界无恒强、无恒弱!

人可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可以从山脚登上山顶。且如果登上山顶后,不要忘记山“内高外卑,居高不傲”。山既然雄伟厚重、高深博大。就该谦虚不傲,志存高远!

(二)老子《道德经》中全面的马太效应

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以上是老子对自然规律和社会法则完整且辩证的论述,下面着重分析老子的天道人道:

老子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意思:自然的法则,是损减有余来补充不足。人类社会,是损减贫穷不足来供奉富贵有余。

解读:老子的不仅提出马太效应的“人道”,而且也提出了消除马太效应的消极影响的“天道”。

老子的天道人道是更加全面的马太效应,不仅表明效应结果,还隐含着马太效应的形成过程(通过损益产生差距),以及应对马太效应的方法即讲天道(通过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追求公平)

损益而成强弱之别,也就是西方的马太效应:

弱者易损,损之而弱,弱者越弱;

强者越益,益之而强,强者越强。

损益既是强弱之因,也是解决马太效应之法:损裁有余,增益缺乏!

马太效应是相对现实的,是人道,是个体差异所形成的差异发展。我们所讲和所追求的公平公正是相对理想的,是天道,是为了弥补个体差异而推动个体共同发展进步。

为什么要推崇天道,而反对马太效应的社会法则?

世界处于发展变化的,无恒强无恒弱。有些人年少成名,有的人大器晚成。难道浇花就该先浇先开花的,后开花的就让他枯死吗?

网友看过“马太效应”文章回复作者问道:那弱者的生命有何意义?弱者的意义何在,这是在反思马太效应的影响。如果这有世间,只有上帝和神仙才好,因为他们才是无所不能的强者!人类生如蝼蚁,又何必挣扎!

所以引用古希腊《伊索寓言·马和驴》的寓意就是“强者帮助弱者,他们才能共存。”

富人应该帮助穷人,这样富人和穷人都会变得更富裕;

强者应该帮助弱者,这样强者和弱者都会变得更强大。

人类,只有互助互爱,才能面对强大的自然和宇宙!

(三)孔子论语中的马太效应的影响

1、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

意思: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均匀。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解读:就今天而言,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不论是治国还是管家,不是忧虑物质的匮乏而是忧虑物质财富的分配不公,不是忧虑社会的贫穷而应忧虑社会的不安定,只要分配得公正就没有贫穷,社会和谐了就没有匮乏,安定了就不会垮台。

2、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

解读:当前影响社会安定与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定程度上存在“马太效应”,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要让贫者无怨的确很难,消除怨恨不能靠封堵言论。根本的,一是做大蛋糕,增加社会总财富。二是尽量“均”,争取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这样让贫困的人变得富裕点,也就没有了怨恨。

(四)中华典故:盈我成百

《金楼子》:“楚富者牧羊九十九而愿百。尝访邑里故人,其邻人贫有一羊者,富拜之曰:‘吾羊九十九,今君之一盈成我百,则牧数足矣。’邻者与之。

楚国有一富人,他家放牧的羊有九十九只,而他非常想凑满一百只羊。

他有一个很穷的邻居,家中仅饲养了一只羊。

他去邻居乞讨说:“我家已喂养了九十九只羊,

今天你若把你家的一只羊送给我,

我的羊群就凑足了一百只了。

感悟:盈我成百的笑话来自对财富物质的过度追求,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甚至伤害别人的利益,而自己也不见能得到多大的益处。这样损人利己的事情,难道不觉的很愚蠢吗?

老子说“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也就是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富人有九十九却与穷人借一而成百,为富不仁贪得无厌,没有比这个更可耻的了。相反,如果能够减少多余且不该得的,以补给其他不足且应该得到的,这样便公平公正又合理。

比如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而形成财富积累,即便再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而如果资本家剥削所得除去合理利润,价值剩余部分分配给价值真正创造者。这便做到合理,而合理的事情才会长久。

(五)总结与思考

人文社科领域经常提到的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是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借用《圣经》典故归纳总结的,也不是《圣经》原本就有的。

《周易》提出‘裒多益寡,称物平施’的观点;

《道德经》中天道和人道比《圣经》中‘马太效应’更全面,老子不仅提出类似马太效应的人道,还提出并倡导天道;

《论语》提出类似‘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现实,以‘均无贫,安无倾’作用和影响。

同样或更完善的观点,难道我国几大先哲的思想加起来还比不上西方的马太效应吗?

我们只是不太相信自己杂糅了千年的文化,并且缺乏总结归纳和创新。

难道美国学者能从西方经典《圣经》从总结出理论,而我国的学者难道就不能在《周易》、《道德经》和《论语》等经典中总结出理论吗?况且国学还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可远不止“四书五经”!

所以:

中国理论当自信,中华文化当自信!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这样中华文化才能独领风骚,中华民族才能永䇄世界民族之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