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小讲堂——血管介入】偶然发现的脑动脉瘤需要治疗吗?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9-04-09

【名医小讲堂】

主讲医生:张子曙教授

拥有美国最高级放射行医执照ABR;芬兰kuopio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湖南首位影像介入学博士。具有欧美多国放射及介入学10余年工作经历。致力于美国医疗精准化、规范化理念体系的引入,希望对长期从事放射与介入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带来帮助,现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主任,博士生导师。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原因中,85%来源于脑动脉瘤破裂!那么,偶然发现的脑动脉瘤,也叫做未破裂的脑动脉瘤(UIA),需要治疗吗?换句话说,哪些UIA破裂风险较小,毋需治疗呢?

脑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因素中,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是否有子囊至关重要。

关于大小,脑动脉瘤分为小动脉瘤,中型动脉瘤,大动脉瘤,和巨大动脉瘤,分别定义如下:

小动脉瘤   小于7mm

中型动脉瘤   7-12mm

大动脉瘤    12-24mm

巨大动脉瘤   大于24mm

小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很低,有的报道甚至为0%。

大于12mm的脑动脉瘤,破裂风险明显增加。

除了大小因素外,脑动脉瘤的发病部位也很重要。

以上图示脑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前循环的动脉瘤破裂风险较低,后循环的动脉瘤破裂风险较高。

前循环动脉瘤的定义是: 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大脑中动脉动脉瘤,颈内动脉终末段动脉瘤,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

后循环动脉瘤的定义是:后交通动脉瘤,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椎基底动脉交界动脉瘤;

动脉瘤的形态也与破裂风险相关。

总的原则是,动脉瘤越圆越光滑,其破裂风险越低,不规则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增加。

不规则动脉瘤中,尤其带有子囊的动脉瘤破裂风险增加。

左手边是圆形动脉瘤,右手边是带子囊的动脉瘤。

以上为带子囊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开口处。

此外,UIA破裂的风险还包括以下附加因素: 

1. 年轻患者;

2. SAH病史; 

3. SAH家族史;

4. 后循环动脉瘤; 

5. 有子囊的动脉瘤/分叶动脉瘤; 

6. 高血压患者等;

有了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讨论哪些UIA需要治疗。

小于7mm的UIA往往毋需治疗; 

大于12mm的UIA往往需要治疗;

介于两者之间的UIA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所谓的根据情况,就是考虑以上6个附加因素。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UIA通常毋需治疗,除非它有压迫症状。因为它位于硬脑膜外,它破裂的后果是颈动脉海绵窦瘘,而不是致命性的SAH。

除了以上提及的风险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增加UIA的破裂风险,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估系统,我们推荐下面网站作为UIA破裂风险的计算器:

https://www./models/show/770

那么,如果对UIA进行保守治疗,随访显得非常重要,随访建议如下:

UIA确诊后6月CTA/MRA随访,

然后每年CTA/MRA随访,连续3年,

然后逐渐延长随访期。

如果随访期间发现UIA增大,需要积极治疗。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脑动脉瘤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如何进行?

阿斯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是首选,它不会增加破裂风险,也不会加重UIA破裂后的出血程度;抗凝治疗需要谨慎,它不会增加UIA破裂风险,但可以加重UIA破裂后的出血程度。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L, et al: Management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Neurol Clin Pract. 2013 Apr; 3(2): 99–108.

2. Vlak MH, Algra A, Brandenburg R, Rinkel GJ. Prevalence of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emphasis on sex, age, comorbidity, country, and time period: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Neurol 2011;10:626–636

3. van Gijn J, Kerr RS, Rinkel GJ.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Lancet 2007;369:306–318

4. Nieuwkamp DJ, Setz LE, Algra A, Linn FH, de Rooij NK, Rinkel GJ. Changes in case fatality of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over time, according to age, sex, and region: a meta-analysis. Lancet Neurol 2009;8:635–642

编辑:张斌   欧漫

名医小讲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